車子選擇在哪里保養,是很多車主在用車過程中總會遇到的問題。很多人選擇在過了首保之后,就不在4S店保養了,而是選擇去外面的維修店保養,價格相對更加便宜,但是我卻不建議大家這么做。推薦大家在質保期內,還是盡量選擇在4S店保養,出保后再去修理廠保養。
前后一共換過3輛汽車,總結了6條汽車保養鐵律,無論是4S店還是外面的維修店,保養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有點“貓膩”,但是4S店相對來說會少一點。這些問題會讓新手司機防不甚防,多了解一些汽車保養中的“潛規則”,讓你從此保養不被坑,不再多花冤枉錢!
一些新手司機甚至是老司機,為了圖省事,車子在保養期間,全程都不會在場,很多保養項目,例如:更換機油、機濾、空調濾網等,4S店或者外面的修車店做于沒做,做得是好是壞,都很難發現。特別是一些外面的無良維修店,更是利用這一點,在保養過程中“動手腳”,那么吃虧的肯定是那些“甩手掌柜”,所以我們必須要了解他們的一些常用手段。
1.機油以次充好。
機油,即發動機潤滑油,能對發動機起到潤滑減磨、輔助冷卻降溫、密封防漏、防銹防蝕、減震緩沖等作用。被譽為汽車的'血液'。如果加了劣質機油,可能會造成發動機聲音變大、動力變差、啟動困難等情況。
去年河北保定一位車主張先生就向有關媒體反應了,自己的愛車在保養的時候被4S店加了假機油。張先生在保定某一汽大眾4S店做完保養,在高速跑到80公里的時候發現速度上不去,懷疑被4S店加了假機油。張先生聯系了4S店后,4S店承諾可以給張先生重新更換機油,但不承認自己的油品有問題。張先生將本次保養的機油與二保機油對比之后發現,本次保養的機油油色渾濁,明顯可以看到機油里有很多的沉淀物。
在車子進行保養的時候,保養方面都會問你需要添加什么類型的機油。假如你車子原本使用的是全合成機油,那么有的店就會給你偷偷替換成礦物質機油或者半合成機油。對于一些新手司機來說,礦物質機油、半合成機油和全合成機油是很難區分開來的,實際使用過程中也很難發現,只有等到行駛了一定里程數之后,問題才會慢慢浮現。這樣不僅多花了冤枉錢,還可能對車子造成損傷。
全合成機油如果是4L裝的,一般的價格在200~400元之間,而礦物質機油很便宜,4L也就80元左右。雖然很多車型都是兼容礦物質機油和全合成機油的,但是最惡心的事情就是給你換的是礦物質機油,卻還按照全合成機油的行駛里程數來調整機油剩余的更換周期。
通常情況下,全合成機油更換的周期為10000公里或一年,而礦物質機油一般更換的周期在5000公里或3個月,如果加的是礦物質機油,卻按全合成機油更換周期來設定,那么在后面5000公里的時候,很可能會造成發動機磨損加劇、聲音變大、動力變差、啟動困難等情況出現。
2.只換機油,不換機油濾芯。
發動機潤滑系統中一個重要的零部件就是機油濾清器,它的主要作用是過濾機油中的膠質、雜質、金屬磨屑等物質,給發動機提供清潔的機油。一般在汽車的保養手冊中都規定,在更換機油的同時更換機油濾清器,也有些車型規定更換兩次機油更換一次機油濾清器。所以,我們經常會在更換機油的時候,順帶將機油濾清器也換了,這樣才能保證發動機正常工作。
因為機油濾清器更換比較麻煩,很多無良商家直接就懶得換,或者是拆下來檢查一下有沒有問題,清洗一下就又給你裝了回去,然后告訴你換了,還收了你錢。同樣花了冤枉錢,還容易造成車子的損壞。
3.保養過程中增加不少無關緊要的項目。
4S店首保的時候,默認的保養內容很多,這些保養內容看似很有道理,實際上都是忽悠新司機口袋里鈔票的。例如:
還有其它一些增收項目,像清洗發動機、清洗節氣門、更換汽油濾清器等等,都是4S店巧立名目,額外增收的項目,看起來很有道理,實際上都是騙新手司機的把戲。所以我們在日常保養維護中,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車齡和里程數,對照廠家的保養手冊,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區分那些保養項目需要做,那些不需要做。
4.額外收取工時費和材料費。
很多人過了首保后都不選擇4S店保養,主要原因就是因為4S店工時費貴,而且零部件也很貴。正常的小保養,無非就是更換機油、機油濾清器等等,對于修車師傅來說,半個小時就能搞定。所謂的全方位檢查,無非就是把車子升起來查看一下底盤有無磕碰損壞,用檢測儀隨便檢查一下,基本不會認真檢查所有重要部件。
就是這樣一個小保養,所需的材料就要比外面的維修店貴上30%左右,就算沒有檢查出問題,或者根本就是看一眼,都沒怎么仔細檢查的內容,他都會給你算上工時費。這樣加起來,少則多花一兩百,多則就要幾百上千塊。外面的維修店起碼要優惠50%左右。
5.把小問題嚴重化,零部件只換不修。
在4S店修過車的車主想必都知道,車子原本就是一個小毛病,遇到黑心的商家,可能會把問題說的很嚴重。原先只需要維修的部件,他非要給你更換,原先只要更換一個單獨的零部件,他非要給你把整個總成都換掉。有的甚至威脅說,即便能修,修好了后面也可能會經常壞,還不如全部更換成新的。像這類的術語,基本都是想多收你材料費和工時費。
例如發電機的碳刷壞了,如果是正常維修,更換一個新的碳刷即可,可是4S店卻會告訴你,如果只是單獨跟換碳刷無法保證發電機性能和工作效率,需要更換整個電機總成。原本只要80至100元的東西,現在就要你500元甚至更多。
4S店都如此,何況是外面的維修店?所以我們在做保養的時候千萬不要待在休息室,一定要在車間盯著,以防此類問題再次發生。
不管是老司機說的,還是4S店、廠家說呢,都會有一定的誤區,因為思考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利益角度也不一樣,所以汽車保養這一塊,還是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最好,以免誤入盲區。
汽車保養應該是“七分保三分養”,既要保也要養。
所謂修理中有保養,保養中有修理,汽車保養過程中,如果發現某些部位或是零部件可能會發生故障或是有損壞的前兆,那么就可以利用保養的機會,對其進行維修。反過來汽車維修的時候,對一些沒有損壞的零部件也要進行保養,所以說汽車的保養與維修是辯證的關系。
平時用車更要注重保養,必須要克服掉“重修輕保,以修代保”的思想,在汽車養護行業中往往將汽車保養分為7大部分:1. 潤滑系統的保養;2. 燃油系統的保養;3. 冷卻系統的保養;4. 變速箱保養;5. 動力轉向系統保養;6. 制動系統的保養;7. 蓄電池的保養。
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平時多花點時間,了解汽車保養的相關知識,才能讓你在保養的路上少走彎路。
1、定期檢查防凍液、剎車油、玻璃水等是否充足。防凍液能保證車輛在冬季的正常行駛,不易上凍;剎車油是剎車系統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玻璃水用于清洗玻璃,這些都要保證充足,才能使車輛正常運轉。
2 、定期進行四輪定位。汽車跑的里程數多了,有時會出現跑偏等現象,容易埋下隱患。這時要及時對車輛進行四輪定位,并且快速解決汽車跑偏的問題。
3 、定期檢測剎車片。按期檢查汽車剎車片和離合器片的磨損程度,汽車在路上行駛時,剎車片和離合器片一直在磨損,到了一定程度就需要更換,否則就會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所以,需要按照車輛說明書上所寫,達到一定公里數就要檢查一下剎車片和離合器片的磨損情況,磨損嚴重的需要立刻更換。
4、定期更換機油、機濾。日常小保養就是更換機油、機濾,汽車發動機和其它部件正常運轉都離不開機油的潤滑、清潔等作用。因此應及時檢查機油標尺,看看機油是否正常。
5、及時清洗汽車。車輛在路上跑或者停車時,容易沾滿灰塵顆粒、鳥糞等,特別是雨淋之后,里面的酸性物質時間長了會腐蝕車漆,會造成車漆暗淡無光,嚴重的可能會出現褪色、龜裂等情況。
6、注意檢查輪胎壽命。一般來說汽車輪胎的使用年限是3年,如果一年開2萬公里,2至3年就可以考慮更換了。日常用車時,如果汽車長期在路況不好的情況下行駛,很容易發生輪胎被扎,甚至爆胎等情況。
7、檢查汽車底盤。底盤是相對比較容易被忽視的部位,汽車底盤比較脆弱的地方是發動機的油底殼,離地面最近,所以最容易受到損壞。
8、及時清除積炭,更換火花塞。發動機長時間使用會形成厚厚的一層積炭,腐蝕發動機中的橡膠部件,影響汽車的正常使用,所以及時清洗積碳很有必要。火花塞在發動機的運作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都知道火花塞在使用中,其電極及裙部絕緣體會有正常的積炭產生,如果這些積炭長期不予清潔,會越積越多,最終導致電極漏電甚至不能跳火。所以應定期清除積炭,不要等火花塞不工作時才進行清潔。
9、發現雨刮器老化要及時更換。說起雨刮器,可能很多車友不以為然。在汽車的總和中,雨刮器是個比較小的零部件。但是據國際駕駛安全調查顯示:雨天駕車,由雨刮器老化引起的交通事故率比平常高出大約5倍。陣雨頻頻的季節,如果你的雨刮器有什么故障,就要趕緊修復或者更換。
10、梅雨季節車內要除菌。春夏季節,氣溫逐漸升高,雨水偏多,特別適合各種細菌繁衍生長,因此要特別注意汽車室內的防菌,讓駕駛室內保持干爽衛生,特別是對汽車座墊、腳墊、轉向盤套、出風口這些衛生死角更要做好清潔工作,保持車內環境的干爽整潔。
如果新車還在質保期內,是否一定要去4S店保養?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很多車主在買完車之后,覺得4S店的保養費用很貴,比外面的修理廠要貴很多,但是又擔心去外面保養一旦出了問題,4S店會以各種理由不予以理賠,所以比較糾結。
至于質保期之內到底是在4S店保養,還是去外面自行保養這個問題,我個人的建議是,如果你的車輛還處于質保期內,盡量選擇在4S店做保養。汽車的三包政策中有規定,質保期內,消費者必須在生產廠商授權的4S店進行保養,才可以享受三包政策。
也就是說,如果你在質保期內,私自去外面的維修店進行保養,萬一出了問題,廠家是可以不予以賠償的。但是質檢總局還有一項規定:“汽車產品如果未在廠商授權的4S店進行保養,出了問題之后,如果這個問題與保養沒有因果關系,那么汽車廠商則不能免除三包責任”。打個比方,在質保期內,如果您沒在廠商授權的4S店保養,而是去了一家路邊修理廠進行保養。保養項目只是更換機油、機濾,但是之后如果變速箱等重要部件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廠商依舊有義務維修,或者更換發生故障的部件。
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你必須要有充足的證據可以證明,你在外面自行保養的時候,沒有觸碰到出現問題的相關部件,并且提供的證據要合法有效。假如你只讓外面的維修店給開一張紙質單據,那么4S店是很有可能不認可的,他會說這家維修店并不符合資質。所以一旦出了問題,很容易出現相互扯皮的情況。
如果外面維修店的保養價格和4S店相差不多的話,我建議還是選擇在4S店進行保養。等車輛出了質保期內,再去外面進行保養。
簡單來說,在4S店保養可靠性會更高一些,因為4S店會和車企進行溝通,對于車型的一些情況更為了解,有該車型相對應的配套工具,在4S店更換的零配件一般都是原廠零配件,可靠性有保障,技師的水平總體上也相對更加專業,但是價格方面較貴,而且4S店保養經常會有很大套路,讓你增加積碳清洗、更換火花塞等保外的項目。另外,從保值率上來說,全程4S店保養的車子,二手殘值會相對高一點。
而外面修理廠保養,最突出的優勢就是價格更便宜,保養或者維修速度相對更快一點,可以自主選擇機油,甚至可以自己網上購買機油,給修理廠一個工費費即可。讓修理店保養,在保養的過程也可以一直“監工”,但是缺點也很明顯,修理店的技術水平相對4S店來說參差不齊,并且缺乏完善的監管體系,相對來說出問題的概率會更大,對于車輛的評估和監控也沒有4S店做的專業,大多是技師根據經驗判斷是否需要更換零部件,而且有些修理店也存在以次充好的情況,或者類似4S店的推銷額外保養項目的情況。
總結就是,4S店保養更有保障,但是費用較高,外面汽修店保養費用較低,但是風險更高。
2017年7月1日起施行的《汽車銷售管理辦法》中第十四條明確規定:供應商、經銷商不得限定消費者戶籍所在地,不得對消費者限定汽車配件、用品、金融、保險、救援等產品的提供商和售后服務商。
也就是以前4S店的霸王條款已經被國家認定為違法行為了,所以質保期內在外面進行保養不會造成車子脫保,但是我還是建議大家質保期內在4S店保養,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4S店保養價格雖然貴一點,但是至少機油、配件和技師的水平都能過關,幾乎不存在以次充好的情況,因為4S店不會傻到用差的配件讓自己添堵。
其次,假如選擇在外面保養,萬一汽車發生故障,那么就可能會影響質保。產生修理廠和4S店相互扯皮的情況。消費者必須提供維修店的工商執照、維修行業營業許可證;每次保養結算發票是否開具;保養的配件有沒有使用證明和合格證;維修師傅是否專業,有沒有資歷證書;這家店有沒有廠家授權證明、出場竣工證明等等,證明故障不是因為在外面保養導致的,否則4S店就會拒保。
總而言之,汽車只是一個代步工具,也沒有那么嬌貴。不是說一定要按照要求嚴格的執行保養需求,也不是說超過了規定的保養周期,車子就會立馬出現問題。車子的性能是慢慢下降的,沒有必要過度保養,也不能完全不顧不管。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新手小白司機,那么建議還是老老實實去4S店保養。如果你對汽車保養、維修有一定了解,那么過保之后可以選擇去外面保養,但是一定要遵從保養手冊,最好自己購買正品配件,并且全程監工,盡可能防止汽修店以次充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