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柳芽菜——清熱明目
柳樹新出的嫩芽,有清熱明目、祛風化痰、清熱鎮驚的功效,臨床主治傷風感冒、咳嗽氣促、咽喉腫痛、驚悸心煩、疹出遲緩等癥;新摘的柳芽,需用開水焯過,再泡兩個小時以后,才能去掉其苦澀,可以做成涼拌柳芽、干炸柳芽等。
2、枸杞芽——延年益壽
初春枸杞長出嫩苗,略帶苦味,后味微甜,能清火明目,民間常用來治療陰虛內熱、咽干喉痛、肝火上揚、頭暈目糊、低熱等癥,可以做成清炒枸杞芽、涼拌枸杞芽、枸杞芽茶等。
3、馬齒莧——糖尿病
馬齒莧含有豐富的去甲腎上腺素,能促進胰腺分泌胰島素,調節人體糖代謝過程、保持血糖恒定,所以對糖尿病有一定的功效;此外,它還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抑制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生成,對心血管具有保護作用,可清炒或涼拌。
4、水芹菜——降血壓
水芹菜有清熱解毒、潤肺、健脾和胃、消食導滯、利尿、止血、降血壓、抗肝炎、抗心律失常、抗菌等功效,可清炒、涼拌、做餡。
5、苦苣菜——解毒止咳
苦苣菜性寒味苦,可清熱解毒、補虛止咳,并具抗氧化之功用。因其性為寒,脾胃不濟者慎食,尤其慎生食,代表菜有醬蘸苦菜、蒜茸苦菜、苦菜豆腐湯、苦菜雞蛋湯等。
6、香椿——健脾開胃
香椿是時令名品,含香椿素等揮發性芳香族有機物,可健脾開胃,增加食欲,性寒味甘,具祛風散寒、消炎解毒、健脾理氣、殺菌抗病等功效。可以涼拌、入湯、腌制等,用香椿燉羊肉、燉豬肉味道也很鮮美。
7、地瓜葉——防治夜盲癥
地瓜葉也稱紅薯葉,即紅薯地上秧莖頂端或兩側的嫩葉,地瓜葉有提高免疫力、止血、降糖、解毒、防治夜盲癥等保健功能,經常食用有預防便秘、保護視力的作用,還能保持皮膚細膩、延緩衰老。
8、觀音菜——清濕排淤
觀音菜又稱大葉韭、神仙菜、石韭菜等,具有治咳血、支氣管炎、盆腔炎、中暑等功效,還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散瘀消腫;觀音菜以嫩葉、成長葉、花芯供食用,可切成細段炒食、煎蛋或作餃子、面包的餡料。
9、車前草——痛風良藥
車前草性寒味苦,富含車前甙,具清熱利水、通淋消腫、祛痰明目之功用,其還有治療痛風的效果;車前草可涼拌、清炒、做餡包餃子,曬干后還可以泡茶喝。
10、魚腥草——抗病毒
魚腥草,又名折耳根,味辛,性寒涼,歸肺經,能清熱解毒、健胃消食,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利尿等作用;其最簡單的吃法就是用醋泡,洗干凈后用醋一泡再加其他作料拌勻,這道菜就算做成了。
11、桔梗——止咳嗽
桔梗又叫明葉菜、和尚帽,其枝端能開出藍色的小花,我們平常吃的都是桔梗根,它有祛痰鎮咳、鎮痛、解熱、鎮靜、降血糖、消炎、抗潰瘍和抑菌的作用。
12、槐花——涼血降壓
槐花味道清香甘甜,富含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同時還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潤肺、降血壓、預防中風的功效,槐花采摘后可以做湯、拌菜、燜飯,亦可做槐花糕、包餃子等。
13、榆錢——清心降火
榆錢是榆樹的種子,因其外形圓薄如錢幣,故而得名,又由于它是“余錢”的諧音,因而就有吃了榆錢可有“余錢”的說法。榆錢是防病保健的良藥,具有通淋、消除濕熱等功效,外用可治療瘡癬等頑癥,還可助消化、防便秘;榆錢可生吃,亦或籠蒸、煮粥、做陷。
供稿:組織人事處
編輯:楊麗媛
審核:馮燕萍 談楊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