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杯小茶課堂的主題是“制茶妙法”,杯小茶并不是要講如何制茶,而是想讓茶友們了解一下茶葉的品質與制茶工藝的關系。
可以這么說,沒了解過制茶工藝的人,對茶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見過制茶工藝,甚至親手制作過一次茶,你對茶的理解會發生質的飛躍,識茶、品茶、鑒茶的水平都會大大提高。
很多初入茶門者會以為,不同的茶類是不同的樹葉做出來的。比如,綠茶是“綠茶樹”的葉子制成的,紅茶就是“紅茶樹”的葉子制成的。
其實,這個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不過有這樣的誤解也不奇怪。你看,我們常說六大茶類,即綠茶、紅茶、白茶、黃茶、烏龍茶、黑茶,它們的外形、風味千差萬別,很容易誤以為它們是用不同的樹葉做出來的。
其實,不管是哪種茶,都可以由同一棵茶樹的鮮葉制成,用不同的工藝,就能做出不同的茶。茶類的劃分,主要取決于制茶工藝。
杯小茶打個比方,做茶就像做菜:
小炒是綠茶;
清燉是黃茶;
紅燒是紅茶;
白灼是白茶;
烤是烏龍茶;
腌制是黑茶。
也就是說,同樣的菜葉,可以做出不一樣的菜肴;同樣的樹葉,也能做出不同的茶。
雖然每種茶樹理論上都可以做成所有的茶類,但茶樹有一個特性叫“適制性”。有的茶樹主要適合做綠茶,有的茶樹主要適合做紅茶,有的茶樹適制性廣泛,可以做多種茶。
比如九曲紅梅(紅茶)就是用制作龍井(綠茶)的樹種制成的。比如鐵觀音樹種歷來只做烏龍茶,但現在也有一些制茶人用來試制鐵觀音紅茶、鐵觀音白茶,也別有一番風味。
了解了茶是如何制作出來以后,我們在品茶的時候,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茶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泡茶的時候,也可以依據茶葉的制作特點來選擇合適的沖泡方法。
透過現象看本質,是杯小茶想要傳達給大家的觀點。
接下去的幾天,杯小茶會具體講講具體的制茶工藝與茶葉品質的關系,比如大家平時常聽到的殺青、揉捻、發酵等。
關于制茶的內容,對于沒有見過制茶的茶友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相信認真學習了這周的內容以后,會有所收獲。
你有見過制茶嗎?
文:茶的故事
圖: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