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的蘆頭就是指假鱗莖,是根系與葉片的連接處,通常略大于葉基而膨大。春蘭與建蘭的蘆頭比較明顯,有的甚至像大蒜頭一樣大,而蕙蘭相對來說就小得多了。
蘆頭是蘭花的生命發源地,無論是葉片、蘭苗、花苞都是從蘆頭處分蘗而出的,所以蘆頭的健壯程度直接關系到蘭苗的健壯與否。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講過,有根無苗、有葉無根的蘭花,如果要復壯的前提就是蘆頭必須有活力。
那么蘭花的蘆頭是與生俱來的嗎?這得從前兩天一位蘭友向我咨詢的問題說起。前幾天好攝農夫給這位蘭友寄了幾株春蘭,他拿到手一看這沒有明顯的蘆頭啊,是春蘭嗎?
事實上確實是春蘭,那為什么本應該蘆頭明顯膨大的春蘭,現在卻看不到蘆頭呢?這得從蘭苗、蘆頭的生長過程說起。本篇文章就以春蘭為例,其他的蘭種只可借鑒。
春蘭的原生狀態下也是沒有明顯蘆頭的,首先是從種子萌出龍蛋,再從龍蛋萌出蘭根、蘭苗。在蘭苗的生長過程中,它會不斷地積聚養分,這些剩余的養分就會慢慢貯存在蘆頭中。
這種養分的積聚是需要時間的,我們看到第一年的新生苗,大多沒有明顯的蘆頭。蘭苗的年紀越大,蘆頭也就越明顯。如上圖的春蘭,左邊是老苗有非常明顯的蘆頭,而右邊是今年新發的苗,蘆頭就不明顯。
當蘭苗的年紀越來越大時,蘭草會慢慢退化,蘭根也會退化。但只要之前貯存了足夠的能量,那么蘆頭部位就依然會有活力。上圖就是下山蘭在老苗退化以后留下的老蘆頭,這樣的蘆頭如果分切下來,是可以再萌芽出苗的。
有些朋友看到這里恍然大悟道:現在知道為什么那些退草,得病的蘭株蘆頭更大了。為什么?你知道嗎?
蘭株本身是一直在吸收養分與消耗養分之間生長,正常情況下蘭根從土壤中汲取養分,蘭葉從陽光與空氣中汲取能量。
土壤中主是氮磷鉀以及微量元素等肥力,如果是無土的硬植料栽培蘭花,可能就需要人工一直供給肥力。而陽光很好理解,葉片在光合作用下制造養分和葉綠素。空氣中如何獲得養分呢?我們應該知道,植物都有固氮能力,只是物種不同固氮能力的大小有區別而已。例如大豆的固氮能力是最強的,我們常常大豆的根系看到一串串的根瘤,這些根瘤就是大豆根固氮所貯存下來的養分。
作為自然界的一員,蘭花也有固氮能力,只是與大豆相比可能效率會差一些,但不管怎么樣它都能從空氣中汲取氮的成分。
蘭花正常生長時,這些從外界獲得的養分一部分供給蘭葉、花苞用以消耗,剩余的都會被蘭株貯存在蘆頭中。因為春蘭葉片的消耗較少,所以相對蕙蘭(蕙蘭葉高株大開花多消耗也多)來說,可以積存下來的養分也更多,這些養分就會刺激春蘭的蘆頭膨大。
而新苗一方面因為生長時間不夠,能貯存下的養分本就不多,加上新苗的新陳代謝更大(因為要不停地生長),所以消耗也更大。它在短時間內是沒有足夠能量剩余的,因此蘆頭也就不會膨大很多了。
本篇開頭的蘭友所問情況就是這樣的,因為好攝君在給蘭友挑選蘭花時,都會將一些過老的蘭苗剪除,只留下新壯苗,所以就難以看到膨大的蘆頭了。
除了蘭苗年紀大了蘆頭會膨大以外,還有一種情況下的春蘭蘆頭也會很大(見下圖)。這是一棵得了莖腐病的蘭花,在得病之初蘭根還沒有完全失去活力,而蘭苗已經枯萎了。這就可以理解為,蘭根在從土壤中汲取養分的時候,沒有蘭苗在消耗,所以會有更多的能量積存在蘆頭部位。不要小看這些積存的能量,以往的蘭花莖腐病案例表明,蘆頭越大的蘭花病株,能捂出壯苗的成功率更高。
看了這么多,有沒有悟出一些關于蘭花蘆頭與蘭株的關系?蘆頭越大的蘭苗,相對來說可能年紀越大。而蘆頭越大的病株,能捂成壯苗的幾率也越大。
老蘆頭(圖三那種)如果一直掛在原株上,萌芽的幾率很小,它會把僅存的那些養分全部輸送給新苗,然后完成自己的使命而消亡。但是分切以后,卻可以刺激它的生存欲望,在合適的條件下很容易萌發新苗。
以上也只是好攝農夫自己所經、所見的一些看法,見解可能有些片面與局限,僅供蘭友參考。如果還有其他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鄉村搜羅社會一一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