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 | 本文僅供交流學習,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刪除。
配方:白芷粉10g,紫草粉10g,氧化鋅粉40g,芝麻油100ML制法:攪勻即成。
主治:吸濕止癢,主治亞急濕疹、皮炎等。
用法:外搽患處。
配方:大楓子肉9g,煙膏9g,花椒9g,五加皮9g,皂莢1條,地骨皮9g,米醋500ML制法:浸泡7天后,濾渣存汁,待用。
主治手足癬、體股癬、甲癬等。
用法:手足癬可作浸泡用,體癬可作外搽。
配方:硬脂酸200g,單硬脂酸甘油脂72g,石蠟油160g,凡士林40g,尼泊金1g,苯甲酸鈉4g,吐溫-8010g,三乙醇胺50g,二甲基亞砜20g,黃柏液(1:4)500g制法:取硬脂酸、單硬脂酸甘油脂、石蠟油、凡士林、苯甲酸鈉及尼泊金置容器內加熱60度使溶化(油相),再取黃柏液,吐溫-80、三乙醇胺加入水溶液中,并加熱至60度(水相)。將水相一次加入油相中,并用力攪拌至乳狀,繼續(xù)攪拌至冷即成。
主治:燥濕止癢,用于濕疹、膿皰瘡、藥疹、蟲咬皮炎等。
用法:外搽患處。
配方:黃柏溶液(1:1)625ml,麻油1250ml,單硬脂酸甘油脂30g,十二烷磺酸鈉15g,吐溫-8050克,泥泊金50g,純水加至2000ML制法:單硬脂酸甘油脂、尼泊金放入麻油中;十二烷磺酸鈉、吐溫-80放入黃柏溶液中,兩者分別置水浴上加熱溶化,并控制溫度,油相至60度,水相至55度,然后將水相一次加入油相中,迅速猛烈振搖直至冷卻,添加適量水使至全量即成。
主治:清熱解毒,潤膚止癢,用于濕疹、接觸性皮炎、熱痱、膿皰瘡等。
用法:外搽患處。
配方:大黃18g,枯礬18g,黃柏180g,蛇床子180g,東丹45g,銅綠45g,密陀僧180g,升麻15g制法:取上藥各研細末,芝麻油適量,調膏備用。
主治:淺部真菌病。
用法:外搽患處。
配方:土槿皮10g,雄黃5g,氧化鋅10g,青黛1g,凡士林100g制法:各研細粉,凡士林調勻即成。
主治:淺部真菌病。
用法:外搽患處。
制法:可采用“土瓷罐”、“小型干餾鍋”或用“大型干餾鍋”。將洗凈的黑豆放入罐內,罐外加黃泥一層,再加熱(先武火后文火),再經20—30分鐘后,溫度高達200—240度,最后在導管中流出油液,冷卻后成為粗制品,使油水分層,棄去水分,將油加熱去水,制成精制黑豆餾油。
用法:配成20%黑豆餾油軟膏,可直接外涂,每日3次;或用純黑豆餾油外搽皮疹上,外加膠布疊瓦狀貼敷,每2—3天1次。
配方:群藥類:鮮羊蹄梗葉(土大黃)大楓子百部、皂刺各60g、鮮鳳仙花、羊躑躅花、透骨草、馬前子、苦杏仁、銀杏、蜂房、苦參子各30g,山甲、川草烏、血竭、斑蝥和15g,金頭蜈蚣15條;藥面類:白芨面30g,藤黃面、輕粉面各15g,硇砂面9g制法:香油3840毫升、生桐油960毫升,放入鐵鍋內,浸泡群藥后,文火炸成深黃色,離火后過濾,再將藥油置武火煎至滴水成珠(溫度約為240度左右)然后下丹,每480ML藥油加樟丹300克,藥面90克,檀香60克攪勻至冷即成。
主治: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神經性皮炎、毛囊炎、結節(jié)性癢疹、尋常疣,胼胝、雞眼、甲癬、疤痕疙瘩及肥厚性角化性皮膚病。
用法:加溫外貼切患處,3—5天更換1次,清拭時需要用植物油或揮發(fā)性油才能擦凈。
配方:蓖麻子45g,蛇蛻45g,天南星45g,川椒30g,大楓子30g,生川烏18g,烏梅31g,皂角45g,地膚子45g,杏仁31g,威靈仙31g,鳳仙花子120g,千金子45g,五加皮45g,僵蠶30g,生草烏18g,鳳仙花60g,地骨皮45g,香油1500ML制法:上藥加熱熬黑,去渣,再熬煉至滴水成珠,放入樟丹適量成膏,候溫,入硇砂60克,拌勻即成。
主治:甲癬、甲病、甲真菌病等。
用法:將拔甲膏放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至軟化,置病甲上,用手壓平,外用膠布包裹固定。每4—5天換藥1次,3—5次病甲即可刮修脫落,殘甲可用手術刀修平。病甲除去后,可外搽癬藥水至新甲長全為止。
配方:掃盆25g,東丹5g,乙辰砂20g,麻油300ML,黃蠟30g制法:各藥共研細粉。先將麻油煎沸,入黃蠟,取起離火,再入藥粉,拌勻即成。
主治:神經性皮炎、慢性濕疹、扁平苔蘚、皮膚淀粉樣變、斑禿等。
用法:外搽患處,電吹風機噴射熱流,每日1次,每次20分鐘。
配方:蒼術15g,大楓子30g,苦參15g,防風15g,白鮮皮30g,五倍子35g,松香20g,鶴虱草20g,黃柏15g,艾葉15g制法:上藥研碎成粉,加少許面粉及水,調成稠糊狀,做成圓條形,約手指粗細,每根長10CM左右,陰干待用。
主治:神經性皮炎、局限性瘙癢癥,皮膚淀粉樣變,扁平苔蘚、慢性疹等。
用法:熏條點燃冒煙,火頭與皮損距離以病員自覺溫熱為度,每次30分鐘,每日1—2次。同時去熏煙后,皮損上可貼膠布、膚疾寧貼膏、慢性皮炎硬膏或傷濕止痛膏,可任選一種。
配方:紫草65g,金銀花65g,白芷65g,冰片10g,蜂蠟30g,植物油1000ML制法:藥物入油,煎煮至藥枯、去存油,再加入蜂蠟攪拌烊化,至冷攪勻即成。
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用于濕疹,皮炎、藥疹、燙傷、潰瘍等。
用法:外搽,外包,油紗布條換藥多種用法。
配方:五倍子840g,全頭蜈蚣10條,研面冰片3g,蜂蜜180g,老黑醋2500ml制法:將黑醋入于砂鍋內煎開30分鐘,再加蜂蜜煎沸,然后用鐵篩將五倍子粉慢慢均勻篩入,邊撒邊向同一方向攪拌,撒完后改用文煎成膏離火,最后兌入蜈蚣面和冰片粉攪拌均勻即成。儲存在搪瓷罐或玻璃罐中備用(勿金屬器皿儲存)。
主治:瘢痕疙瘩,乳頭狀皮炎、癤、癰、毛囊炎、以及其他增生性皮膚病等。
用法:厚涂患處,上覆黑布包貼,2-3天換藥1次。換藥前用茶水清潔皮膚。
配方:蛇床子、威靈仙、當歸、苦參各15g,雄黃、縮砂殼、土大黃各9g制法:上藥碾研裝紗布袋放入鍋內加水煎煮,備用。
主治:陰囊濕疹,陰囊瘙癢癥,肛門瘙癢癥、女陰潰瘍等。
用法:趁熱熏蒸后熱溻,或浸泡坐浴。
配方:氧化鋅粉400g,爐甘石粉30g,青黛10g,黃柏粉10g,芝麻油550ml制法:藥粉入油,調即成。
主治:濕疹皮炎的亞急性期,尿布皮炎等。
用法:外搽,每日2-3次。每次搽藥時先用芝麻油將皮損上藥油抹去,再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