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樣,中國企業能做到如此大權重的規模到美國上市,先給跪一個,點個贊字,禮過之后,來吐幾口槽。
我想說,此情此景,很可能就是一個企業,一些人的輝煌頂點了,要歡呼的是孫正義,雅虎和馬云們,而不是投資者,作為買單人,請千萬慎重,雖同為巨大,但BABA不能和FB比,FACEBOOK從誕生起就是一個巨嬰,它上市也只是一個巨兒,阿里不是,他生于猥瑣,卻成長為一個巨人,如果早早上市,必將創造投資奇跡,可現如今,它已經是一個有些隱患的巨人了。
不知是納斯達克太聰明還是裝傻,印象中它和紐交所爭搶的標的,最后放手的表現還真不怎么樣,典型的遠有無錫尚德STP,紐交所主子親自來中國游說的,最后那叫一個慘;近的有推特TWTR,上市后大玩過山車,爆炒之后逐漸跌破首日上市價,不斷新低,差點擁抱一下發行價,隨著FB在移動各個層面的不斷深度滲透,未來TWTR前景堪憂;
這次BABA 在紐交所上市,說其中一個理由是考慮到交易所的承受能力問題,因為FB上市時,巨量的交易曾讓納斯達克宕機,為避免這種情況,選紐交所更靠譜;這理由有點騙騙外行人的感覺,偷笑一個,因為要論處理巨額交易量的能力,舍納斯達克其誰,無論是成交量還是成交金額,納斯達克都遠超紐交所,美國前20大交易量和成交金額的股票,60%以上在納斯達克,它是多個做市商和電子自動撮合的混合交易制度,在過去的十年間,大踏步的發展中蠶食了轉型不及時的紐交所市場,現在是美國第一大規模的交易所,其承接力和交易處理能力肯定是最先進的;阿里最終選定紐交所上市,可能還有其他的理由,這是心理上的,還是認識上的,還是某種條件的蹉跎拉鋸與最后的平衡,我們不得而知,紐交所在國人心目中可能類比主板市場,古老而正宗,與馬道長的太極身段更為相符吧。
近乎同期,也是來自中國的著名電商京東,選擇了在納斯達克上市,筆者不才,做一個小預測,一兩年后,對投資者而言,京東的回報將遠遠好過阿里,對于阿里,高調必然帶來高估,過分高調帶來過分高估,還是作壁上觀為好。
我認為阿里大的隱憂有五點:
1.它不是一個共贏模式
2.它不夠專注了
3.它是電商先驅和電商黃埔,未來會受到諸多新模式的挑戰甚至圍攻
4.馬道長的靈活變通會遭遇誠信拷問
5.它從來都不是友好投資人的。
1.關于非共贏模式:最新的阿里財報顯示,它的凈利潤率達43.8%,與去年相比,這個數字還是下降的,但即便如此,也已經好的“近乎和買白粉”相當,與此同時,阿里的衣食父母,淘寶賣家卻生存艱難,有調查稱流水2億的服裝店仍不能賺錢,80%的淘寶賣家處境艱難,在這個巨大但又無邊界,無距離的平臺上,每一個細分業務和商品的價格競爭近乎白熱化,因此只有獲得高度關注才有可能勝出,淘寶賣家最大的成本支出就是廣告推介費,這也是阿里財報高利潤率的血源之地,有人撰文說:淘寶的靈魂就是一個流量販子,把自己的流量拍賣出更高的價格是其一切商業設計的目的,這也注定了淘寶只有讓商家更激烈的爭奪流量才彰顯自己的價值。
但是可惜這是一個不可持續的模式,第一代互聯網的本質就是追逐流量,這好比傳說中的夸父追日,雖是壯舉,但真的追到烈日,必被炙烤而死,凡事都有制衡,當流量追求成為一條不歸路,那么顛覆他們的元素就成長起來了。
長期商業繁榮也有靈魂,它的名字叫共贏,無法想象,阿里的淘寶可以靠著基層賣家長期大量的痛苦支撐來完成一次又一次的高增長,這絕無可能!
2.專注的重要性
馬云開啟了一個巨大的商業帝國,并已經開始有能力改造和升華整個中國的商業消費體系,這一支系的業務就已經有足夠的容量供一個有超凡商業天賦的人去窮盡一生了,并且馬道長也的確去做了,比如物流、支付、甚至小額貸款業務等等,把這一切做好,做透,做大,甚至做出國際范兒,空間還會更大,但是馬云不專注,脫身出來,操持別的業務,他要上線“來往”比肩騰訊,他要組建文化體育娛樂航母艦隊來進入文化影視產業。
還是那句老話:術業有專攻,來往做不過騰訊,差得數量級簡直不好意思說,文化產業的團隊組建也生搬硬套,粗曠有余,細節差錯太多,想讓拼湊到一起的各元素間之間產生協同,釋放化學反應,極為牽強,而且,這個領域的把持難度巨大,關鍵是人才隊伍的搭建與磨合,絕不是一個可以靠資金和一些小聰明小技巧可以立竿見影的,也不是一個外資公司可以去壟斷的。
專注本可以使阿里巴巴鑄就真正的偉大,顯然它有點脫線了。
3.從阿里身上踩過去
這兩年,陡然間突然產生很多電商,分化趨于多元,更加專業化,更加小眾化,更加精細化,淘寶極可能成為未來電商多元化大潮的黃埔軍校,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的行業賣家會不會合縱連橫搞些什么獨立發展的事件?相比過去,就網絡環境,支付手段,物流能力和網民消費意識的培養等等,整個環境都大為改觀,淘寶并非沒有大的隱患,如果都很好,那天貓也就沒有出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了,商品畢竟是要走規范化,品牌化,精細化的道路,隨著中國國民收入的不斷提升,粗放的,假冒橫行的淘寶必然遇到大限,在未來發展趨勢上,京東的價值大過淘寶,只要他把服務做到極致,商品本身的諸多現代化發展必備的元素,是不需要京東自己來承擔責任的,越到后來,這個因素的對比差就越是明顯;
今天在中國出現的電商平臺如此強勢的根本,來自于品牌的極端弱化,有沒有品牌,能不能打造一大批享譽世界的品牌,是未來中國發展好與不好的分界線,做了30年的中國制造,從假冒偽劣,好不容易升級到無印良品,再繼續下去,難道還要為品牌做嫁衣,拱手相讓巨大的利益嗎?所以不夸張的說,阿里的成就一定程度上折射中國的現實問題和焦慮領域。
淘寶和賣家之間的不合與矛盾時有發生,并沒有更本性的解決,隨著電商整體環境的大大改觀,未來淘寶平臺對賣家的吸引力、粘著性是增加還是減少,還是個未知數吧,如果出現批量的行業細分平臺,提供更為公平細致的服務,以及品牌戰略不斷深入人心,淘寶王國必將遭遇極大的挑戰。
4.誠信的拷問
一向聲稱打死不做游戲的馬云,在今年推出了自己的手游平臺,一向在誠信上著墨最多,發言最多,寫文章最多的馬云,曾向上下游產業允諾“絕對不做物流”,現在菜鳥物流成立,不僅做物流,還要作大物流;對于這兩個例子,還可以看作是變化不及發展快,看作是個人認識的局限于形勢發展的極度不合拍所致的一點尷尬,發展和競爭走到這一步,只能靈活變通來面對,甚至可以不上誠信有問題的綱,但是2011年,在不告知股東的前提下,暗箱操作,將支付寶私有化,那就是完全的違反了契約精神和誠信原則,馬云可以舉出1000條理由來說明這么做的必要性與合理性,但是,契約就是契約,誠信就是誠信,他們的公共特性就是:都是一個時間段的定量,不是變量,不承認,不認可任何看似合理的變量,馬云的中式變通,可以在中國行得通,到了美國資本市場,如有再犯,必將遭遇重大打擊;而且,他個人過往的誠信歷史,也將會是市值構成的重大考量。
5.股東利益最小化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聯交所掛牌,次年遇到次貸危機,股價大幅下跌,一年之間股價從40元跌至3元多,2009年最高恢復至21元多的位置,隨即一路下跌,最低6元多,然后在2012年突然提出私有化,從香港聯交所摘牌,設定的回購價格與當初發行價持平,阿里巴巴相當于獲得5年無息貸款,成為首次上市的最大受益者,而中小投資者甚至機構投資者則蒙受巨額損失。
十年前,雅虎,軟銀們投資馬云,是需要非常的勇氣和眼光的,同時還要賭運氣,畢竟中國充滿了變數,今天他們因為當年的英明得到收獲,天經地義,應該得到鮮花和掌聲,但是馬道長對此表現的似乎不是那么很仗義的,他的上市條件:必須堅持合伙人制度,就是對股東的一種弱化,其實從阿里巴巴的發展史上看,軟銀和雅虎是很尊重馬云的個人意愿的,基本上很好的守住了一個投資人的本份,但是在2011年,馬云在雅虎不知情的情況下把支付寶的控股權轉移到其外部控制的一家公司里,使雅虎在美國資本市場遭遇重大打擊;
如此等等,可見阿里不是一個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考量的企業,這種企業思維的慣性,不得不防!
資本市場是一個精密的天平,長期的看,它絕不會忽視一個好的公司,也絕不會高估一個被過于贊譽的企業,阿里巴巴能夠成為如此規模的科技企業值得稱道,希望掌舵人馬云能夠清醒、理智,不要讓阿里在港交所上市的悲劇再次上演,在BAT三大企業中,百度和騰訊都給投資人帶來了極其不菲的長期收益,唯有阿里對不起資本市場的投資者,本次上市還有一個非常不好的動機是一定要在市值上和騰訊叫板,實在有些過于兒戲資本市場了,據我的經驗,美國資本市場不好玩的很,還是恭敬些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