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艾灸肚臍眼有什么好處
最近很火的艾灸,是中醫里面的代表之一,艾灸給予了人們豐富的養生之道。艾灸的方法有很多,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介紹長期艾灸肚臍眼的好處。
1、健脾和胃,生清降濁
艾灸肚臍可增強脾胃機能,使升陽得升,濁陰下降,以健脾止瀉,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滿、嘔吐、泄瀉等。
2、通調三焦,利水消腫
艾灸肚臍能激發三焦的氣化功能,使氣機暢通、經絡隧道疏通,能促進代謝,縮減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腫、肥胖等。
3、調理沖任,溫補下元
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沖任督帶與生殖及婦人的經帶、胎、產息息相關,故艾灸肚臍可以調理沖任,理氣養血,固經安胎。臨床用于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帶下、崩漏、不孕及黃褐斑、面色萎暗等證。
4、通經活絡,行氣止痛
臍通百脈,溫熱藥貼臍后,能夠通經活絡,理氣和血,達到“通則不痛”。適用于腸麻痹、痹癥,手足麻木及諸酸痛證。
5、斂汗固表,澀精補虛
艾灸肚臍能收斂人體的精、氣、神、津,調節臟腑陰陽平衡,調整體質,使氣血調暢,營衛通利,幫助入睡。臨床常用于治療自汗、盜汗、帶下、久泄、夢遺、滑精、驚悸、失眠等。
6、防病駐顏,養生延年
臍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氣舍,是強壯保健的要穴。臍療可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有活化細胞、潤膚駐顏、緊致肌膚的作用。具有補脾腎,益精氣,抗老駐顏之功。用于虛勞諸疾,神經衰弱和預防保健,回春延年。
常見的艾灸方法
1、中脘灸
中脘是胃的募穴,為強壯要穴,具有健脾益胃、培補后天之精的作用。灸中脘具有溫運脾陽,補中益氣的作用,臨床實踐證明,中脘灸能夠調理腸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補益氣血。每次灸30分鐘,隔日一次,15次為一療程。
2、足三里灸
足三里是胃經的合穴,灸足三里穴具有溫中健脾益胃、培補后天的作用,現代研究證明,足三里灸能促進消化吸收、強壯身體、延年益壽、改善免疫功能,對腸胃、心血管系統有顯著的調養作用。方法:隔日一次每月灸15次,或每月初一至初八(農歷)連續灸8天。
3、關元灸、氣海灸
關元又名丹田,為一身元陽之所;氣海為諸氣之海,是大補元氣、調節下焦氣機的養生保健重要穴位。灸關元、氣海能補腎陽、益精血、調沖任、行氣通瘀、散寒止痛。長期施灸可壯一身之氣,恢復虛損,調養陽氣不足、身體衰弱、怕冷乏力、遺精陽痿早泄以及月經不調等。每次灸30分鐘,灸至皮膚紅暈為度,隔日一次;連續灸30天為一療程,休息10-20天再灸,共灸3個療程。
4、命門灸
命門即為生命之門,是滋腎壯陽養生保健的重要穴位。多用于腎氣不足、形體虛寒者,尤其是遺精陽痿早泄帶下泄瀉肢冷腹寒者效果尤佳。每次灸30分鐘,每日或隔日一次,連續灸3-6個月。
立夏艾灸的好處
1、有溫經散寒之功效。到了立夏,天氣炎熱,雨水增多,加上空調的使用,人很容易寒氣,而艾灸是點燃灸草,本身就帶有熱量,可以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痹的作用。通過對一些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就可以達到溫經散寒的目的,整個艾灸可以加強機體氣血運行,達到臨床治療目的。所以艾灸法可用于血寒運行不暢,對于止腹瀉的效果也是非常的顯著。
2、可以行氣通絡。我們知道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艾灸有打通氣血的功效,根據中醫的穴位進行艾灸,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在中醫臨床上可用于瘡瘍癤腫、凍傷、癃閉、不孕癥、扭挫傷等,效果非常好。
3、預防傳染病。艾草的味道也比較獨特,可以預防蚊蟲的叮咬,預防瘧疾和大腦炎,黃帝內經里也曾經記載過,艾灸可以預防狂犬病。
4、調節免疫。艾灸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因此,它可以調節我們的免疫功能,增加抵抗力和免疫力。如果小孩子提抗力比較弱,可以采取艾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