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老子》
流行甚廣的一句話: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我們聽這句話,耳朵都磨得出膙子了。
可是仔細品味,什么才算一個有心人呢?
光是一腔熱血就算得上有心人嗎?
還是說“圓滑”、“世故”才能成就事業?
還是說“聰明”、“有學問”才能戰勝困難?
“圓滑”和“世故”只是一種手段,
有個詞叫“方便法門”。
這是可以通過和別人交流經驗獲得的。
“學問”可以通過后天努力,
“聰明”可以開發。
但是這不是真正的寶藏。
老子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這是大智慧的人說出來的話。
他不糾結在“智”和“愚”的對立上。
當然,人家也沒說“大智即愚”,
那就純粹混淆概念了。
這個“若”,用得很巧妙。
你可以去實踐,可是不能去模仿。
通過模仿“愚”得到的“智”,
只能是東施效顰,反而白白被人嘲笑。
真正去實踐,還是要靠四個字:厚德載物。
道德,道德。
這兩個字是不分家的。
如何領會“道”呢?
古人說:那就從“德”入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