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坐著輪渡過長江是當年南京的奇景之一
自古,長江無橋。在南京,從下關到浦口,可望而不可即,百姓來往只有借助舟船。
19世紀末,我國興建鐵路,貫通南北的線路網因一水之隔,分成了兩片。
1933年,隨著南京火車輪渡所的建成,碩大的火車能坐輪船過江,成了當時一件匪夷所思的奇事。
設計精心,溝通南北
在老江口57號院內,記者一眼就看到了早已停運40多年的南京火車輪渡橋,這不禁讓我想起40多年前第一次看見火車輪渡的情景:10多節車廂排在黑色的輪渡上,巨大的輪渡載著長長的車廂,開過浩蕩的長江。
當年繁華熱鬧的火車輪渡口、巨大的鋼鐵橋身,如今卻隱藏在居民區的綠樹及菜地包圍中,那穿梭于長江之上的巨大輪渡船早已沒了蹤影。
上世紀初,滬寧鐵路和津浦鐵路先后建成,但因為長江上沒有鐵路橋,只好分居長江南北。在北京、上海間往來的旅客到了南京,必須下車乘渡船過江,再上另一線路的火車。
國民政府曾有建橋之議,還派專家去國外考察,但因工程艱巨、費用浩大而作罷。
很快,火車采用輪船擺渡就開始提上日程。
1930年10月9日,鐵道部成立了“下關浦口鐵路輪渡涉及專門委員會”,經多次討論,最后選定鐵道部設計科長鄭華所提“活動引橋”方案。
“活動引橋”是根據歷年長江兩岸水位漲落差紀錄14.872米設計的,兩岸引橋用活動式,隨水位高低升降調節,南北兩岸各設1座引橋,中間用輪渡運送火車。
同年12月1日,工程開工。1933年9月竣工,全橋共長187.13米。
據記者拿到的一份資料記載,火車輪渡工程設計和機械都是從英國倫敦引進,惟一的渡輪“長江”號也是英國制造,載重可達1200噸。
1933年10月22日,火車輪渡正式通車,萬人空巷。典禮很隆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親自到場祝賀。
慶典之后,“長江”號載著一列火車橫渡長江,滬寧線和津浦線從此連接起來。
建國后仍發揮重要作用
現存的火車輪渡保存著伸入江中的引橋。巨型的鋼梁構成的建筑以及活動的鋼梁,都是當年英國進口的舊物。經過70年的風風雨雨和戰火的歷練,依然如故,可見質量非同一般。除了橋面上有些枕木已經腐朽,鋼鐵的橋身依然處處閃耀著鋼鐵特有的金屬質感,令人嘆為觀止。
浦口的輪渡橋大致一樣,只是橋身看上去更加完好一些。當年守橋戰士的崗亭,雖然破舊,但還保存著,橋墩的八字架保存得依然完好,這些都得益于輪渡所安排專人對其進行的守護。
據了解,解放初期,南京的火車輪渡僅有2條船,后來發展到4條,3條營運,1條備用,有江蘇號、南京號、金陵號、浦口號四條船。
其中江蘇號最大,一次可裝19節車廂,浦口號最小,但也能裝12節車廂。每個渡船上都有3股車道,4節車廂?;疖囃\囅麓?,一般允許15分鐘,除了直達南京的乘客以外,旅客都和火車乘輪渡過江。
輪渡十分繁忙,每晝夜要渡110渡,任務最緊張的時候,扳道員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作為交通命脈的火車輪渡,駐守著一個排的護橋部隊。
長江大橋終結渡口使命
現在的輪渡所,被劃歸南京長江大橋管理處,成為“上海鐵路局南京橋工段”的一個部門。
往日的500多號人,只剩下十幾人留守。當年的輪渡碼頭,鐵銹漸生,雜草漫長……
78歲的老輪渡趙葵老人就住在浦口火車輪渡橋邊。1951年在輪渡所上班,1986年退休,他回憶說,“1968年10月,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后,客車及直通貨物列車都從大橋走了?;疖囕喍芍欢刹糠重涇嚒S诌^了一年多后輪渡基本就停運火車?!?
75歲的芮敏老先生回憶說,“1968年輪渡所對輪渡橋進行了最后一次大修,現在所看到的都是當年所留下的印記?!?
他們都覺得,輪渡所最好的結局,就是成為一個讓人參觀的景點,或者是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