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來,因為不能隨意靠近,駕駛室總是神秘之地,又因為駕駛室是列車的核心部位,是技術含量最高的地方,對于列車就如人之大腦一樣重要,這些讓駕駛室具有天然的吸引力。駕駛室的攝影畫面,就很容易吸引人們的目光。
今年,在第27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中,來自沈陽局集團公司劉慎庫的作品——《中國鐵路機車駕駛室的變遷》入選紀錄類作品,由中國攝影家協會收藏。
7幅火車駕駛室的場景,有流年往事,也有當下畫面,無聲陳述了中國鐵路的滄桑巨變,畫面無聲,卻能讓人內心有澎湃之聲,感慨不請自來。
No.1
上游型蒸汽機車
組圖《中國鐵路機車駕駛室的變遷》中的第一幅照片是上游型蒸汽機車的駕駛室(2016年1月9日攝于調兵山礦區),1950年唐山機車車輛廠生產制造的這臺蒸汽機車, 2016年被拍攝時已經66歲了,仍然在調兵山礦區奔跑。
上游型蒸汽機車
前進型蒸汽機車
蒸汽機車有解放型、前進型、上游型等多個型號,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之前,蒸汽機車曾是中國鐵路運輸的主要牽引動力。機車工作時,需要持續不斷向爐膛里扔進煤塊,日積月累,燃燒排出的蒸汽讓這里帶著改變不了的臟、污之氣。
工作在蒸汽機車駕駛室里的人們是辛苦的,機車每一米前行的背后都有司爐工雙臂的力量。體力付出之外,惡劣的駕駛室環境,也讓工作者苦不堪言。
No.2
東風4D型內燃機車
上圖是東風4D型內燃機車駕駛室(2013年11月22日攝于長圖鐵路),看不到車窗外的白山黑水,看到的是老機車的不加修飾和滄桑。手柄、開關、顯示系統都生硬,駕駛員的使用體驗比較一般。
東風系列內燃機車作為鐵路干線貨運機車的主力,保有量曾占國產內燃機車總數的一半以上,直到現在,東風4型、東風8型、東風11型仍然在線上運營。
東風4D型內燃機車
東風8B型內燃機車
東風11G型內燃機車
今年國慶節前,紅黃色涂裝的“復興”機車FXN5C型和紅白色涂裝的FXN3C型下線。新車型的駕駛室工業設計程度高,雙駕駛室內走廊結構讓司乘人員感覺更舒適。
FXN3C型內燃機車
FXN5C型內燃機車
有“紅孩兒”昵稱的兩款新型機車,都是4400馬力,時速120公里,是未來國家鐵路干線內燃貨運的主力車型。
No.3
韶山9型電力機車
這張韶山9型電力機車駕駛室的照片(2015年5月28日攝于京哈鐵路沈陽至四平區間),氣息與東風型機車相通,舒適水平基本相同。
韶山9型電力機車
韶山4型電力機車
韶山型機車在火車迷那里的愛稱是“芍藥”,電力機車力氣大,中國西南地區的群山是他們的“花開之地”。只是,“芍藥”們也老了。
No.4
“和諧長城號”NDJ3型內燃動車組
京張鐵路青龍橋站
NDJ3型內燃動車組
八達嶺長城是旅游勝地,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己修的第一條鐵路,上圖的“和諧長城號”NDJ3型內燃動車組駕駛室(2019年5月13日攝于北京市郊鐵路S2線)的操作臺出現流線型設計,控制系統和顯示系統的設置合理,環境明顯改善。
No.5
DWL-48型搗固車
這是DWL-48型搗固車的駕駛室(2014年10月15日攝于沈陽南站),主要用于線路搗固作業,駕駛室內由計算機系統控制,全自動化作業。
No.6
CRH380B型“和諧號”動車組
這是CRH380B型和諧號動車組駕駛室(2014年1月21日攝于哈大高鐵長春段)。
和諧號動車組駕駛室
CRH380B型動車組
同老駕駛室相比,動車組駕駛室里只有一個座椅在駕駛室中間,整個空間顯得寬敞了許多。操作臺、儀表盤有了設計感,時尚的味道出現了。還有看不到的空調系統、高級別的密封設施,讓火車司機們的工作幸福指數直線上升。
No.7
CR400AF型復興號動車組
上圖是CR400AF型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駕駛室(2017年11月攝于京滬高鐵),該型動車組系列是未來中國高鐵的主型高速動車組,運營時速350公里,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其技術水平達到世界領先。
與復興號一同奔跑
CR400BF型動車組
組圖中的駕駛室
那一瞬間光影沉默
卻能將你的感覺帶回昨天
讓記憶的旅程慢慢打開
在這不足3平方米方寸之地
對比第一張圖與最后一張圖
呈現出的是兩個世界
展示的是中國鐵路的滄桑巨變
和它取得的輝煌成就
文字:趙妮娜
圖片:劉慎庫
封面:楊寶森
編輯:林飛翼
實習編輯:王善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