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波浪清 品讀王國維《人間詞話》 第一部分 原創(chuàng)絕句一組(41——45)
41.
七絕——振波浪清 41品讀王國維《人間詞話》 第一部分 另感人生春之情
巡山小路送清涼,
惹得花兒亦吐芳。
澗水無心流日月,
鐘聲不老緩聽長!
王國維《人間詞話》 第一部分
《人間詞話》評析——轉(zhuǎn)(5)
http://www.careading.com/book/book.php?bid=644
《人間詞話》是一部文學評論,自出版后就可謂讀書人的必讀書,極受學術(shù)界重視。它集中體現(xiàn)了王國維的文學、美學思想,是中國古典文藝美學歷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作者王國維更是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shù)界的結(jié)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shù)的開創(chuàng)者”。
41
卷上 手定稿 寫情、寫景之不隔
【原文】
“生年不滿百,常懷干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①,“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②,寫情如此,方為不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③,“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④,寫景如此,方為不隔。
【注釋】
①“生年”四句:出自《古詩十九首》第十五:“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愚者愛惜費,但為后世嗤。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②“服食”四句:出自《古詩十九首》第十三:“驅(qū)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寤。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萬歲更相送,圣賢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
③“采菊”四句:出自東晉詩人陶潛《飲酒詩》第五首:“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④“天似”五句:出于北朝詩人斛律金《敕勒歌》:“敕勒川,陰川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譯文】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寫情像這樣,才為不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寫景像這樣,才為不隔。
【評析】
此則是對“隔與不隔”說的補充。因為此前言及隔與不隔,側(cè)重在寫景或詠物方面,此則將重點轉(zhuǎn)移到寫情方面。王國維一般是先具體分析作品,表達出一種理論傾向,然后總結(jié)理論,然后再補充、調(diào)整理論。其隔與不隔說的形成、補充和完善堪稱這一撰述方式的典范。
不妨先從此則后段說起。關(guān)于寫景的不隔,王國維此前已有數(shù)度分析。這里不避重復,再舉二例,一方面,當然是出于強化寫景在隔與不隔說中的主導意義;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與寫情形成對應的格局。故關(guān)于“采菊”四句和“天似”五句何以被稱為不隔,這里不擬再作分析。
《古詩十九首》被稱為是東漢末期文人五言詩的代表之作,比較典型地體現(xiàn)了在動蕩之世文人或?qū)τ谌松虝骸⒓皶r行樂的感慨,或?qū)τ诠γ膹娏铱释以诒磉_這種感慨和愿望時,往往直言不諱,肆口而發(fā),形成了一種自然、直率、暢達的文風。劉熙載《游藝約言》曾以“親切高妙”贊譽《古詩十九首》的整體風格。王國維此則所舉的“生年”四句、“服食”四句,都表達了因為生命容易稍縱即逝而產(chǎn)生的及時享受和游樂的心理。與中國古代詩歌的比興傳統(tǒng)不同,《古詩十九首》所呈現(xiàn)的是一種未加任何掩飾、包裝的感情,也因此而顯得格外真實。所以王國維“不隔”理論不僅包含真景物,也包括真感情。明乎此,“不隔”之說與境界說的關(guān)系也就昭然可見了。
【參閱作品】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①。
【注釋】
①香徑:花間小路。
【鑒賞提示】
詞寫送春時的傷感,寄托懷人深情,意致纏綿,語調(diào)諧婉,令人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試析此詞是“隔”還是“不隔”。
讀后感: “不隔”與“隔”我的理解是:景應“不隔”與情應“隔”的辯證關(guān)系,試想當年的初戀時的“月下猜眸”更是迷人的美。
我試對一句:
對句:月慢慢,星幻幻,水跌身濕驚鵲雁 【振波浪清】
出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人間詞話】
對句:親梅雪月旁,曠達登北斗 【振波浪清】
出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人間詞話】
42.
七絕——振波浪清 42品讀王國維《人間詞話》 第一部分 讀李白《早發(fā)白帝城》另感人生之旅
輕舟過的幾千莊,
歷代新人別岸忙。
老樹閑聽山外事,
窗前夢醒已朝陽!
王國維《人間詞話》 第一部分
http://www.careading.com/book/book.php?bid=644
《人間詞話》是一部文學評論,自出版后就可謂讀書人的必讀書,極受學術(shù)界重視。它集中體現(xiàn)了王國維的文學、美學思想,是中國古典文藝美學歷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作者王國維更是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shù)界的結(jié)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shù)的開創(chuàng)者”。
42.
卷上 手定稿 姜夔詞有格調(diào)而無意境
【原文】
古今詞人格調(diào)之高,無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終不能與于第一流之作者也。
【譯文】
古今詞人在格調(diào)上沒有一個比姜夔高,可惜他不在意境上下工夫,所以使人覺得沒有言外的余味、弦外的余響,終于不能進入第一流作者的行列。
【評析】
姜夔和周邦彥始終是王國維深感矛盾的兩個人物。但周邦彥縱有創(chuàng)意的欠缺、用典的弊端,王國維仍是將其列入第一流詞人之列的,而姜夔則被排除在第一流詞人之外。因此在對周邦彥和姜夔兩人的取舍上,周邦彥要略微領(lǐng)先的。
姜夔何以被冷落如此?這從大的方面來說,姜夔生當南宋后期,宋末詞人的群體弊端,姜夔也不免有染。從姜夔本人而言,因為過于追求如野云孤飛、來去無端的清空之境,所以其詞往往意旨飄忽,讓人不易捉摸。再加上好用典故,使詞意的隱晦就更為突出。而在寫景狀物上,也鮮有北宋詞的那種生動真切之貌,往往如霧里看花,終隔一層。這一些都導致了姜夔詞在表達主題方面的不足。意旨已經(jīng)難明,就更難追尋什么言外之味、弦外之響了。
王國維歸納姜夔詞不足的形成原因是不在意境上用力。此處的“意境”在內(nèi)涵上與“境界”說是相似的。而境界說講究的是真景物的如在目前、真感情的在在可感以及語言上的自然暢達。對照這三點基本要求,姜夔走的幾乎完全是另外的路子。其不入王國維法眼,原因在此。但王國維對于姜夔本人是并不否認的,將其列為格調(diào)最高之人,這與姜夔清客的身份、傲然的性格都有一定關(guān)系。只是王國維認為姜夔這種為人的高格調(diào)沒有融入其詞中,從而形成詞的高格調(diào),這都是偏離了對意境的追求,而將技藝放在首位所造成的。王國維對姜夔的這一評價放在其理論體系中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對姜夔詞的隔膜主要還是由于其審美的偏執(zhí)所造成的。
讀后感: 更喜歡周邦彥的文采與筆功。
我試對一句:
出句: 弦外之響 【人間詞話】
43.
七絕——振波浪清 43品讀王國維《人間詞話》 第一部分 經(jīng)揚州另感
窗前夢醒已朝陽,
鐵道穿橋過瘦杭。
幾次詩中尋杜牧,
風聲不唱月兒涼!
王國維《人間詞話》 第一部分
http://www.careading.com/book/book.php?bid=644
《人間詞話》是一部文學評論,自出版后就可謂讀書人的必讀書,極受學術(shù)界重視。它集中體現(xiàn)了王國維的文學、美學思想,是中國古典文藝美學歷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作者王國維更是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shù)界的結(jié)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shù)的開創(chuàng)者”。
43.
卷上 手定稿 南宋詞人僅辛棄疾堪與北宋人頡頏
【原文】
南宋詞人,白石有格而無情,劍南①有氣而乏韻。其堪與北宋人頡頏②者,唯一幼安③耳。近人祖南宋而祧④北宋,以南宋之詞可學,北宋不可學也。學南宋者,不祖白石,則祖夢窗,以白石、夢窗可學,幼安不可學也。學幼安者率祖其粗獷、滑稽,以其粗獷、滑稽處可學,佳處不可學也。幼安之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氣象論,亦有“橫素波”、“干青云”⑤之概,寧后世齷齪小生所可擬耶?
【注釋】
①劍南:即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人。著有《劍南詩稿》八十五卷,存詩九千三百多首。另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內(nèi)含詞二卷,系陸游于淳熙十六年自行編定,后別出單行,名《渭南詞》,一名《放翁詞》,共一百三十余首。故世人以“劍南”或“放翁”稱之。
②頡頏:泛指不相上下,相抗衡。
③幼安:即辛棄疾,初字坦夫,后改幼安,號稼軒居士,濟南歷城(今屬山東省)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詞人。著有《辛稼軒詩文鈔存》(今人鄧廣銘輯)、《稼軒詞》等,存詞六百二十余首。
④祧:這里意為疏遠、忽視的意思。
⑤“橫素波”、“干青云”二句:出自南朝蕭統(tǒng)《陶淵明集序》:“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其文章不群,詞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語實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jié),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譯文】
南宋詞人,姜夔有格調(diào)而沒有深情,陸游有氣勢而缺少風韻,其中可以與北宋詞人不相上下的,只有一個辛棄疾。近時人們模擬南宋人而疏遠北宋人,是因為南宋的詞容易學,北宋的詞不容易學。學南宋詞人的,不是模擬姜夔,就是模擬吳文英,是因為姜夔、吳文英容易學,辛棄疾不容易學。學辛棄疾的人,都模擬他的粗獷、滑稽,是因為他的粗獷、滑稽容易學,好的地方不容易學。辛棄疾的好處,在于有性情,有境界。就拿氣象來說,也有“橫渡白浪,高上青云”的氣概,豈是后世局促小生所可以比擬的呢?
【評析】
此則看似針對學詞路徑是宗北宋與宗南宋的問題,其實是對近人詞風的一次集中批評。所以“近人”二字才是這一則的關(guān)鍵詞。
王國維在此則繼續(xù)批評姜夔“有格而無情”,其實仍是對姜夔不在意境上用力的說明。而陸游的詞雖有一種對時局的郁勃不平之氣,但未能斂氣,所以有銳氣而無遠韻。吳文英的堆垛故實更是在詞學史上備受批評。如此,南宋詞的基本格局已經(jīng)離以真性情、真景物為核心的境界說漸行漸遠了。在王國維的觀念中,只有辛棄疾是逸出在這種南宋基本格局之外的,兼具性情、境界、氣象之美,遙接北宋一路詞風。所以王國維在貶抑南宋詞風時,一直對辛棄疾另眼相看。
但遺憾的是,自從周濟在《宋四家詞選》中提出學詞路徑由南宋以追北宋之后,南宋詞風風行一時。而近人師法南宋詞并未完全按照周濟的路徑,周濟是主張問途王沂孫、然后再兼收吳文英和辛棄疾的長處,最終達到周邦彥的境界。而近人不遑說追至周邦彥了,在吳文英的階段就基本上流連忘返了,再兼師姜夔,而對姜夔、吳文英詞風具有重要調(diào)整價值的辛棄疾大體被冷落了。少數(shù)師法辛棄疾的詞人,也不是師法其沉郁蒼涼,而是模擬其粗獷、滑稽之處,則不免有買櫝還珠之嫌了。所以不師北宋已是差了路頭,師法南宋又取其下。詞風之不振,根源于此。王國維撰述此則,意在喚起當代詞人對北宋詞的重新關(guān)注,而辛棄疾其實是被王國維納入到北宋詞風的范圍之內(nèi)的。結(jié)尾“齷齪小生”云云,不免流于意氣了。
【參閱作品】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①
[宋]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②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③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④,封狼居胥⑤,贏得倉皇北顧⑥。四十三年⑦,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⑧,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⑨,尚能飯否。
【注釋】
①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北固亭:即北固樓,在鎮(zhèn)江北固山上,下臨長江。
②孫仲謀:三國吳帝孫權(quán),字仲謀,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字寄奴,曾鎮(zhèn)守京口。
④元嘉草草:宋文帝元嘉二十七(450年),王玄謨北伐,因準備不充分而失敗。
⑤封狼居胥:漢霍去病追擊匈奴至狼居胥山(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西北部),在山頂筑壇祭祀而還。
⑥“贏得”句:宋文帝北伐失敗,北魏乘機南侵至瓜步(今江蘇六合南),宋文帝登城北望,后悔莫及。
⑦四十三年:指自己四十三年前從中原渡江謁見宋高宗,經(jīng)過揚州時所見殘破景象。
⑧佛貍: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小字佛貍。他追擊宋軍至瓜步,建行宮于山頂,后人建廟,即佛貍祠。
⑨廉頗:趙國名將,因受人陷害,出奔魏國。趙王后來想起用他,又怕他太老,派使者去探看。廉頗一頓飯吃了一斗米、十斤肉,然后披甲上馬馳騁,表示自己不老。但使者受人賄賂,報告趙王說廉頗一頓飯上了三次廁所,趙王因此沒起用廉頗。
【鑒賞提示】
王國維引蕭統(tǒng)評陶淵明詩“橫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來說明辛棄疾詞氣象恢弘,境界廣闊。這首詞作于南宋準備北伐時,作者在北固亭上追懷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抒發(fā)立志恢復中原的豪情及對時局的憂慮,意境雄渾悲壯,用典多而貼切自然。試從“氣象”上來分析本詞的特點。
讀后感: 更喜歡辛棄疾的詞風,環(huán)境練就了不朽的胸懷。
我試對一句:
對句: 吟丹菊 枕峻嶺 【振波浪清】
出句: 橫素波 干青云 【人間詞話】
對句: 直步紅霞,閑乘紫氣 【振波浪清】
出句: 橫渡白浪,高上青云 【人間詞話】
出句: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人間詞話】
44.
七絕——振波浪清 44品讀王國維《人間詞話》 第一部分 別長沙回同 另感此刻之故鄉(xiāng)
風聲不唱月兒涼,
許是秋風向晉藏。
莫恨湘天今夜雨,
窗前竹影院流芳!
王國維《人間詞話》 第一部分
http://www.careading.com/book/book.php?bid=644
《人間詞話》是一部文學評論,自出版后就可謂讀書人的必讀書,極受學術(shù)界重視。它集中體現(xiàn)了王國維的文學、美學思想,是中國古典文藝美學歷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作者王國維更是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shù)界的結(jié)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shù)的開創(chuàng)者”。
44.
卷上 手定稿 蘇軾之詞曠,辛棄疾之詞豪
【原文】
東坡之詞曠①,稼軒之詞豪。無二人之胸襟而學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也②。
【注釋】
①曠:意為開闊、明朗。
②東施之效捧心:典出《莊子·天運》:“西子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丑人見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走。彼知唉美,而不知唉之所以美。”
【譯文】
蘇軾的詞曠達,辛棄疾的詞豪放。沒有二人的胸襟而學他們的詞,就好像東施仿效西施捧心,適得其反。
【評析】
此則猶是承前一則而來。按照前后語境,重點似落在辛棄疾身上,大約是蘇軾、辛棄疾風格相近,所以并為論述。而并論蘇、辛二人,也與“近人”詞風有關(guān)。蓋近人學辛棄疾詞,多側(cè)重在粗獷、滑稽方面,而對于辛詞中的性情、境界、氣象,則不遑師法。所以這一則提出“胸襟”以作師法辛棄疾的門徑。其實師法辛棄疾,仍可匯流到師法北宋的大方向中來。
所謂“胸襟”,是指人的性格、氣質(zhì)、精神和學養(yǎng)凝合成的一種人格境界。胸襟高遠,才能脫略凡俗,超越凡境,而成就自身的卓越。在王國維看來,蘇軾與辛棄疾都屬于胸襟高遠之人,其人既非常人可以效法,其詞也非常人可以模仿。若勉強效法模仿,不過如東施效法西施“捧心”之狀,不僅沒有西施的美,反而彰顯出自己的丑來。因為西施的“胸襟”在“病心”,因病心而捧心,故不失自然;東施既然沒有病心之事,則在形式上“捧心”,就不免貽人以笑柄了。王國維所舉此例不一定十分契合其語境,但其意義指向的方式是相近的。
詞學史上往往將蘇軾與辛棄疾并列為豪放詞派的代表,這當然是著眼兩人詞風之所同,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實際上,蘇軾與辛棄疾二人生活年代既然不同,個人經(jīng)歷和性格內(nèi)涵也有差異。表現(xiàn)在詞風上,就是兩人雖然都寫了不少超越傳統(tǒng)婉約風格的詞,但各自在超越后的風格趨向仍是有著明顯的差異的。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認為蘇軾心地磊落,而且有一種源于天性的忠愛,所以他的詞在超曠的風格中表達出平和之意;辛棄疾氣概闊大,但沒有實施的機會,所以他的詞在豪雄的風格中包含著悲郁之意。陳廷焯的這一分析,堪稱精辟,王國維此論也可能是受到陳廷焯的影響了。
讀后感: 更喜歡辛棄疾的詞風,環(huán)境練就了不朽的胸懷、境界。
我試對一句:
對句: 境界 【振波浪清】
45
七絕——振波浪清 45品讀王國維《人間詞話》 第一部分 兒時故鄉(xiāng)另感
清晨悄處起炊香,
老井吱搖水花涼。
野岸誰東輕武練,
秦風繞徑訪牛莊!
王國維《人間詞話》 第一部分
http://www.careading.com/book/book.php?bid=644
《人間詞話》是一部文學評論,自出版后就可謂讀書人的必讀書,極受學術(shù)界重視。它集中體現(xiàn)了王國維的文學、美學思想,是中國古典文藝美學歷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作者王國維更是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shù)界的結(jié)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shù)的開創(chuàng)者”。
45.
卷上 手定稿 蘇、辛詞雅量高致
【原文】
讀東坡、稼軒詞,須觀其雅量高致,有伯夷①、柳下惠②之風。白石雖似蟬蛻塵埃,然終不免局促③轅下。
【注釋】
①伯夷:始姓墨胎氏,名允,字公信,謚號伯夷。商代末年孤竹君之子,被孟子譽為“圣之清者”。
②柳下惠:即展獲,字子禽,春秋時期魯國人。“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則是他的謚號,故稱“柳下惠”。被孟子譽為“圣之和者”。
③局促:原意為狹小、短促、拘謹不自然。這里比喻見識有限,受拘牽。
【譯文】
讀蘇軾、辛棄疾的詞,應該注意他們不凡的氣度與高超的情趣,有伯夷、柳下惠的遺風。姜夔雖然如同蟬蛻殼那樣脫離污濁,但仍然免不了像車轅下的馬那樣窘迫狹窄。
【評析】
仍是承上一則“胸襟”而來。所謂“雅量高致”是指寬宏的氣度和高雅的情致,其實就是“胸襟”的具體內(nèi)涵。此則比較蘇軾、辛棄疾與姜夔的不同,再次申論人品與詞風的緊密關(guān)系。王國維將詞人人品上升到伯夷、柳下惠的境界,可見其懸格之高。
伯夷是商代末年孤竹君的長子,本有繼位的資格,但孤竹君有意讓次子繼位。而在孤竹君去世之后,其次子又堅讓伯夷繼位。伯夷以父命不可違為由拒絕。后隱居首陽山,因恥食周粟而餓死。柳下惠雖然在魯國仕途蹭蹬,但不改直道事人的秉性,后隱居而成“逸民”。伯夷和柳下惠在古代都屬于有氣節(jié)、有胸襟、不慕名利之人,素被視為隱逸君子的典范。王國維在這里將蘇軾和辛棄疾比擬為伯夷和柳下惠,只是就其氣度高逸、情致脫俗而言的。王國維要求研讀蘇軾和辛棄疾的詞,就要從中讀出兩人的這一種氣度和情致。如果能由此而將自己的氣度和情致向蘇軾和辛棄疾兩人靠攏,則師法其詞,就有了基本的底蘊。
相比對蘇軾和辛棄疾的極度贊譽,王國維對姜夔再次從人品方面提出了批評。姜夔一生雖為清客,但既然是食人門下,自然要局促自己,謹言慎行,以迎合主人之好惡。所以姜夔偶爾表現(xiàn)出來的清高孤傲,其實掩飾不住自己受約束的無奈。對照這一則,看來此前王國維對姜夔詞“格韻高絕”的評價,也未必是一個充分正面的評價。
讀后感: 環(huán)境決定意識,功夫處在筆力。
我試對一句:
出句: 雅量高致 【人間詞話】
對句: 血氣方剛 【振波浪清】
出句: 格韻高絕 【人間詞話】
對句: 筆勢清新 【振波浪清】
讀后筆記: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詩可詩,非常詩。
清代評論家袁枚認為:“一切詩文,總須字立紙上,不可字臥紙上。人活則立,人死則臥。”
癡夢瀟湘更認為: “得意境者成佳作,得境界者是大家!”
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講過:“藝術(shù)是思想的結(jié)晶。藝術(shù)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積,驚人地體現(xiàn)了最大量的思想! ”
詩貴別趣,意忌直出!
景以情見,物由志顯!
詩句要點在于要轉(zhuǎn)的出,更要結(jié)得妙!
更有,詩不難于結(jié)而難于神!
好的畫境,一定是把作者的精神融與其中。
其中的點染法,我正在嘗試中。
詩貴于創(chuàng)新,而不是一味地嚼別人的饃!自己的饃同樣不可嚼!!
意志沉潛,何理不可得?!
志氣奮發(fā),何事不可為?!
讀薄《人間詞話》!
聽懂《瀟湘詩話》!
作穿《隨園詩話》!
瀟湘詩話鏈接庫——2(20鏈一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d6fa54d01015g7j.html
瀟湘詩話鏈接庫——1(20鏈一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d6fa54d0101585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