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住在農村,時常發現梅花在山澗野地落地生根,甚至蔚然成林,農家小院繞房四周,很是漂亮!記憶中的梅花,她們不論站在哪里,哪里都會有繽紛的花朵與掩不住的的幽香。清秀的梅花,粉臉淺笑,嬌嫩含羞,風情萬千,一如清麗的佳人顧盼生姿、脈脈傳情,,于是心中便有了對梅花的屢屢掛牽。
我對梅花的愛,只是一種膚淺的愛。只知道她是“四君子”之一。說實話,對梅花,我更注重它的香。站在她的面前,總覺得滿身飄香。很想留取她的香味。可苦于自己沒有親眼目睹她雪中的風姿,總是無法下手。
誰也不曾料到,牛年的春季竟然會有這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在朋友的邀請下,我們幾個來到了金水湖公園。遠處的雪景迷人至極!忽然,我們發現了雪中的紅梅,那驚訝的神情無法比擬。有人說,愛梅,要懂梅;懂梅,必會賞梅。然而在這個潔雪映梅的日子里,我卻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該怎樣去欣賞她。只有伸長脖子使勁地聞。
梅花不像蘭花那樣濃香,只有你輕輕走進她的花瓣,做個深呼吸的動作,,那種淡淡的清香才會感到它的香味情景相隨,源遠流長。這種香味只有細細品味才能領略。記得陸游《詠梅花》詩曰:“曾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斷”。可見梅花之香,香清溢遠。
紅梅在白雪的映襯下,含羞掩面。友人告訴我:賞梅必須懂得梅花的韻致。賞梅最怕不諳花韻。因為不諳花韻,就難入雅境。梅韻的標準:“以貴稀不貴密,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這叫“梅韻四貴”。想不到一向不善言語的他此時儼然一個花王,對梅花竟有如此高深的見解。在他的點撥下,我專注地拍下了雪中梅花的各種姿態。
我熱愛梅花,是因為梅花的品格高尚,她不畏凜冽的寒風,不畏冰襲雪侵,傲然挺立,花暖新春,昂首怒放,獨具風采。她不屑于繁華富貴,著意裝點早春的單調清冷。梅花啊,你賦予了文人多少才思!“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一花天下春,江山萬里雪。”南宋愛國詩人陸放翁在詠梅詞《卜算子》里寫道:“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站在雪地里,一首首千古名句在心中蕩起了漣漪。自古以來也許是歷代文人對梅花寄予了太多情感,平凡的梅花,才成了人們吟詠贊頌的名花。
在我的家鄉,我的身邊有許多女孩,都以“梅”為名,我結識的有艷梅、春梅、紅梅、梅花、冬梅、臘梅……這些帶“梅”的女孩,一定是她們的父母對她寄寓很大的期盼,希望她長大后具有梅花的品格。事實真的是這樣,她們都是優秀的“梅”!
坐在雪地上,置身于“梅海”中,“著意尋香不肯香,香在無尋處”的詩句沁我心肺、催我欲醉。我不敢說我不喜歡梅,我只能說我對梅情有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