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有了歸屬感,就會產生高度的信任,把企業的事業當成自己的終身事業,表現出較強的奉獻精神,這種信任和奉獻不僅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績效,更會讓所有阻礙企業發展的困難黯然失色。
歸屬感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
第一、讓企業時刻存在于員工心中。
只有讓企業在員工的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員工才會理性地思考怎么來熱愛服務的企業。
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企業應向員工輸送一種崇高的情感意識,讓員工懂得熱愛企業就是為國家作貢獻,熱愛企業就是熱愛自己。企業是員工成長與體現才智、實現自我價值的舞臺,是獲得社會認可的最直接空間。
第二、讓員工廣泛參與企業的管理。
首先是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比如勞動競賽,可以評先評優,倡導分工與協作,弘揚責任意識給企業帶來的實際效益,培養員工的主人翁意識。
其次是讓員工最大限度地參與企業的決策,對于企業的經營目標、生產和銷售任務等,可以通過自下而上的協商來予以確定,不僅有利于目標和任務的實現,又培養了員工的歸屬感。
采納員工的合理化建議、鼓勵員工進行創新、獎勵員工的貢獻,對優秀員工及時給予肯定、表彰和獎勵,使之在企業中獲得更多人的尊重,有利于最終培養員工的使命感和歸屬感。
第三、展開公平合理的競爭。
物質條件是最直接的現實回報,能夠有效地滿足員工的基本要求,為員工的生活提供了物質保障。
在眾多的離職原因中,位居前列的不是薪金待遇不滿意,而是覺得沒有發展前途和受到不公平待遇。沒有人喜歡平庸,尤其對于那些年紀輕、干勁足的員工來說,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和成功的滿足感,比實際拿多少薪水更有激勵作用,更能培養歸屬感。
第四、讓員工共享企業的成果。企業的成果要讓每一位員工分享。
效益好,大家都要增加收入;福利待遇要恩惠于每一位員工;領獎就一定讓大家去,而不是只領導去享受這份光榮。
歸屬感強大的企業,必定有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歸屬感最終表現為感情的依戀和融入,但是,沒有現實的、穩定的物質待遇,談員工的歸屬感就顯得十分蒼白。
要讓員工有一個公平合理、積極向上的工作環境,讓管理層與員工多交流、多溝通,使所有員工融合成一個共同追求、共同發展的團隊。
很多企業存在著新員工上手太慢,而老員工又容易跳單或自立門戶的問題,很多老板以為新員工能力不行,或老員工人品不行。
其實本質是企業缺乏可復制的系統和有吸引力的分配機制,真正的核心是老板沒有“系統思維”。 企業要做大,必須打造傻瓜式的流程,這樣才能擺脫對人才的依賴。
另一方面,老板必須改變雇傭思維而變成合伙思維,這樣才會有更多優秀人才為你所用,否則你永遠都做不大!
具體如何做?加.。微..信..2331551966 (長按復制),分享給你科學的管理機制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