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媽
親子閱讀資深達人,喜歡講故事、寫故事,為不同年齡的孩子們推薦最合適的繪本故事。熱衷分享閱讀心得,啟發兒童心靈成長,是媽媽們育兒路上的溫暖陪伴。
文| 泡泡媽
一個帶娃工作深夜還要碼字的創業媽媽
也是一名資深童書編輯+兒童心理咨詢師。
春節期間,免不了串門。 昨天,鵬鵬媽帶著孩子到我家做客,聊著聊著不免問了孩子期末考試成績。看著孩子,鵬鵬媽嘆了口氣 “要是我家孩子像泡泡一樣又乖又愛學習,不要總是讓我操心就好了。”
結果,鵬鵬非常生氣地說:“那就讓他來做你的孩子吧,我不做了!”一聽這話,鵬鵬媽也怒了:“教你跟別人學習,你還抬杠不聽!真是氣我了。”
后來,待雙方怒氣緩和后,我私下里找鵬鵬媽一旁談話。告訴她,不要拿鵬鵬跟別的孩子對比,更別在孩子面前說,這樣會打擊孩子的信心的。
而看似孩子氣的一句話,卻反映出一個問題:我們夸贊別人家的孩子,聽在孩子的耳朵里其實是,“我不如他,你更喜歡他”。
01
經??鋭e人家的孩子有什么壞處?
我曾經一度以為:每一對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當然,也會為自己的孩子感到驕傲。然而,我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總有一些父母不喜歡夸獎自己的孩子,甚至當著孩子的面經常對別人講,我家孩子怎么調皮怎么愛惹事,然后略帶遺憾地說,我家孩子要是有你家的那么懂事就好了。還有一些父母,喜歡把自己聽到的“別人家的小孩”的故事講給自己的孩子聽。他們說,你看某某家的孩子、成績好,又懂事,又這么體貼父母……
這真是一件奇怪卻又普遍存在的事情。
小時候,我媽也很喜歡夸獎一個鄰居家的女兒,經常把她聽來的故事告訴我:“小姑娘可懂事了,主動帶弟弟妹妹,還幫忙干活。人長得又機靈,很會說話……”每次說起,老媽都是一副無比羨慕的樣子。
而此時,我在想什么呢?
說實話,我覺得反感,心里偷偷地想:“那個人又不是你的孩子,你那么開心干什么?!?/span>
聽著一股很大醋味,這就是一個孩子真實的想法。
孩子會嫉妒,為什么父母老是夸獎別的孩子?難道是因為我沒有那么好嗎?他們那么喜歡那個孩子嗎?他們是不是不愛我?從嫉妒到失落再到否定,這個心態孩子是不會告訴你的。
但是那種不安全感一旦產生,可能動搖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父母總是對孩子提“別人家的孩子”,潛臺詞就是你不如別人好,那是對孩子的一種否定暗示。
此外,如果孩子發現事實并非如此,據他了解那個孩子并沒有父母說的那么好,他可能還會覺得為什么父母這么愚昧,看不清事實……
慢慢地,孩子有話也不想跟父母說,兩個人的關系越來越疏離。
這才是最致命的。
02
為什么你總愛夸別人的孩子?
東方父母最愛用的一套教育手段是:挫折教育。
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夠懂事、聰明、努力,所以才會放大“別人家的孩子”的優點,常常愛拿孩子做比較,以此讓孩子奮發圖強,從挫折中學得經驗,獲得成長的力量。
但是,挫折教育并不適用于每個孩子,也不可以長期使用。畢竟每個孩子有不同的性格,有的堅強,有的柔軟,有的孩子能在打擊中奮起直追,有的則需要夸獎才會更加自信和努力。孩子比大人想象的更加復雜。
也許很多家長都不太愿意承認這樣一個事實:你認為對孩子要求高說是為了孩子著想,但其實是為了你自己。
自己都不完美,你要求孩子面面俱到,說到底還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功利心。
85%的家長以愛孩子的名義,實際上是在發泄不滿和滿足自己的期待與需求。為了自己不在家長會上丟臉,為了在同事面前長臉,為了在鄰居面前可以吹噓,為了彌補自己當年的遺憾……你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成為你實現夢想的工具,或是將孩子當成一個可以展示的產品。始終沒有把孩子當作真正的獨立的個體,沒有考慮孩子的需求和心聲。
我們總說別人的孩子好,難道別人家的孩子就真的很優秀嗎?為什么你不能真正的無條件地去愛自己孩子、接受他的一切呢?為什么你不能夠真正的放下焦慮,放下現實以外的期待,享受當下呢?
03
怎么把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好?
那些總是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那你是“別人家的父母”嗎?當我們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的時候,我們在當父母的路上又做到了幾分呢?
還記得《爸爸去哪兒》里面可愛又懂事的黃多多嗎,翻開黃磊的微博,我們看到多多細心照顧妹妹、分擔家務、彈得一手好鋼琴、英語也講得非常流利,簡直就是別人家孩子的代表。
但這一切都要歸功于黃磊夫婦的教育,微博里面滿滿是黃磊對家庭的愛,我們看到黃磊為老婆洗手做羹湯、沒有工作的時候就抓緊時間陪伴家人、一家人一起散步、一起旅游。
別人家的父母陪孩子一起運動健身,而你在一旁看電視、玩手機,那你還要抱怨孩子沒有運動細胞嗎?
別人家的父母陪孩子一起學習英語,而你正在麻將桌上廝殺,你要抱怨孩子不像別人一樣努力學習嗎?
......
楊瀾:“最有效的教育是讓孩子看到父母怎么做人?”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與其想要通過別人家的孩子來鼓勵孩子,還不如多花時間和孩子溝通,通過多讀書、多運動來提高自身的修養,成為孩子榜樣。
最后,請尊重孩子的差異性,不要讓孩子成為“別人家孩子”的復制粘貼!
一位媽媽總是對孩子說,“你怎么這么不爭氣,別人都考了90分,看看你自己!”這位媽媽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成績差,但是沒有發現,這個孩子非常有運動細胞,只是一味用成績來論成敗,強迫孩子做不喜歡做的事。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盲目地攀比和追趕,只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卑的種子,這也是家長不了解孩子的表現。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細心留意觀察孩子喜歡什么,擅長什么,不斷發掘孩子的天賦,不斷地鼓勵孩子,了解孩子的想法,別人的不都是最好的,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提問
平日里,你常跟孩子夸別人家的孩子嗎?孩子都是怎么回應您的?
歡迎在留言里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