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現狀
我國現有各類遠洋漁船近2300多艘,
A——過洋性遠洋捕撈漁船(西非,印尼為主)
B——西南大西洋公海魷魚釣船,50多艘兼北太秋刀魚船
C——秘魯外海魷魚釣船
D——金槍魚圍網漁船
E——金槍釣船(深冷和常溫)
F——中大型公海拖網漁船包括南極磷蝦船
G——北太魷魚釣船
H——公海燈光圍網船
2、漁場
2.1 世界著名五大漁場和其它漁場我國捕撈和漁船需求分析:
西北太平洋漁場是世界最大的漁場,包括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東黃海以及堪察傢、千島群島、日本東海岸等水域,盛產太平洋鯡、魷魚,沙丁魚、大馬哈魚、秋刀魚、鱈魚、帶魚、蟹類、貝類等;
東南太平洋漁場,包括秘魯漁場在內的廣闊區域;
西北大西洋漁場,是墨西哥灣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匯合,主要在紐芬蘭島,盛產大西洋鯡、鱈、鰈類、鱸鲉等;
東北大西洋漁場,是北大西洋暖流與北冰洋寒流的交匯處,包括巴倫支海、挪威海、北海、冰島周圍水域,盛產大西洋鯡、鱈類、毛鱗魚、鯖魚、玉筋魚等;
東南大西洋漁場,包括非洲西南部沿海漁場在內的廣闊區域。
2.2 漁場漁船
西北太平洋漁場:
該漁場我國目前以北太小型魷魚釣船為主,單船年產量在200—300噸左右,該船型現在僅剩幾十艘。秋刀魚捕撈船近幾年新造有50艘,主機2000KW—2200Kw,日凍結加工魚100噸以上,發電機總功率在2200Kw,載魚量在1000噸,燃油在500噸。該船設計制造時可兼捕阿根廷和秘魯魷魚。目前秋刀魚和魷魚的專業捕撈設備,誘魚專用燈具,通信導航,探魚儀,聲納,釣機,網具部分已可生產。有很大進步。
東南太平洋漁場:
該漁場我國主要是魷魚釣船,每年11月到次年6月是阿根廷魷魚捕撈季節,由于該區域風浪較大,對船舶要求高,只有60米以上的大型船舶才能安全使用,近兩年我國60米以上新建船舶較多,單船產量按不同年份區別較大,好時可達3000—4000噸,差時600噸左右,一般1500—2000噸,近幾年投資建造為主,但新船建造質量在全國差別較大,大型正規的漁業公司投資大質量好,安全性高,使用周期長,有長期戰略思想;群眾漁業建造的船設備選型配套差,一味的降低成本,質量安全存在風險,使用周期會短,投資者短期思想存在,該船也可以到智利和秘魯長年釣魷魚。另外有一些60米以下單甲板的小型魷魚釣船在后兩個漁場長年釣大魷魚。
東南大西洋漁場:
我國主要以中國水產總公司為主,上海水產總公司及遼寧,山東等一些企業為輔。大約有幾百艘漁船,主要是在入漁國200海里經濟區作業,中小型拖網為主,船齡大多較長,大部分不滿足歐盟衛生要求。除中水總公司,上水等部分企業開發滿足歐盟要求的幾種雙甲板拖網漁船;其余大多為單甲板拖網船。未來風險存在。
金槍魚漁場(以中西太平洋為主):
圍網漁業——我國大陸目前有金槍魚圍網27艘,上海水產11艘在建,中水總5艘,浙遠7艘,中魯漁業2艘,遼漁2艘。主要在中西太平洋的赤道附近海域作業好,該船因受國際金槍魚組織許可證的限制,新增船舶的困難較大,但現有的16艘舊船因航速較低,船齡長,未來幾年將面臨更新換代的需求,同時國際上在中西太平洋的200多艘和在東太平洋及印度洋的300多艘船大部分船齡較長,未來國際需求很大,但技術引進,消化,提高才會有較強的競爭力,我國臺灣省在中西太平洋使用的船型上有一定的優勢.在科技部支持下我公司為國內設計建造的兩艘75米的新船效益較好,其技術含量和建造水平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主要漁撈,冷凍,通導助漁,液壓需進口。
沿繩釣金槍釣——主要在南太平洋海域作業,即在斐濟,湯加,帕勞,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的專屬區和部分公海,船型在40米左右常溫為主,近兩年增加付55度的深冷艙,近幾年新建較多。大部分質量較好,但也出現翻沉現象,應引起重視。
深冷大金槍釣——我國大陸在東太平洋有130多艘,在印度洋有60多艘,在大西洋有36艘,其中有2艘可以在北部高緯度海域釣藍鰭金槍魚。因受配額原因,新增可能性很小,但現有的220多艘船80%是進口老舊船舶,未來幾年船舶更新需求很大,但因單船投資超過5000萬以上,效益不好。
印尼漁場:
我國在印度尼西亞專屬經濟區阿拉弗加海主要以過洋型單甲板單拖網漁船。
智利竹莢魚漁場:
我國原在該漁場公海有10艘大型拖網加工船作業,年產量達16萬噸,但在2009年以后,每年產量急劇下降,資源明顯不好,這些船舶均為進口二手舊船。
南極磷蝦漁場:
我國從2009年開始由農業部按排大型拖網船去南極進行磷蝦探捕工作,到南極捕撈的大型拖網船已經達到5艘,專業捕蝦船已有兩艘,作業時間最長達10個月,單船捕撈磷蝦3萬多噸.但要新建該捕撈船舶因價格達5-6個億,成本太高,另外其設計和加工設備我國均存在難度,因此,短期內新建的難度很大。相信未來會有前途,建議國家支持,組織相關單位設計建造新船,搶占南極資源。
我國南海漁場:
我國南海南沙海域金槍魚資源和魷魚資源豐富,建議國家按照遠洋漁業考慮該區域的開發,加強國家海疆權益,漁業開發和守疆護海結合,給其特殊支持,組織專業船隊和補給船隊,加強保護船隊能力,讓企業放心捕魚。
1、漁業行業整體效益不好,主要靠國家相關政策補助。適時調整油補等相關政策,促進行業建康發展。
2、漁業企業多而小,散而亂,抗風險能力低。
3、漁業從業人員缺乏嚴重、素質低。
4、在國家造船政策鼓勵下,一哄而上,但管理能力有限
5、為追求短期效益,新建船舶大多投資少,造價低,質量不高,
6、船舶設計,建造,檢驗均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對船舶運營埋下隱患,甚至新船出現傾翻沉沒。
1、加強對海洋漁業資源的調查,開辟新的漁業資源和漁場。努力開發南極資源。
2、對從事遠洋企業提高門檻,加強管理,兼并從組,形成聯盟或集團,安全,環保,負責,外交,提高我國遠洋漁業形象和能力。
3、加強對漁船設計,建造,檢驗的嚴格管理,杜絕低質量船舶出現。促進船舶的輕量化,提高強度和穩性要求,落實國際老工組織規定,安全,環保要求。提高船舶質量。
4、開發適魚節能安全環保人居的優良船型,提高船舶整體水平。促進標準化節能漁船的開發建造。以降低船舶油耗,提高捕撈效益為評價根本。
5、高附加值漁船技術含量大,開發周期長,國家應統籌考慮,給于科技支持。
漁船設計建造是一個很特殊的行業,研究設計漁船必須先研究漁業資源,研究資源水域的海況,如水深,水溫,浮游生物,海流,海底狀況,海風情況,漁群特點,產卵地,回游方式,路線,漁業國政策,捕撈方式,漁法,捕撈設備的特殊要求,冷凍要求,加工要求,儲藏要求,等等,按照捕撈目標魚的特點設計專業捕撈漁船,不可能有萬能的漁船,水深不同,底層魚,中上層魚對船的要求明顯不同,對網機要求區別巨大,對船的穩性,設備配套也影響很大。漁船船舶小,功能多,空間小,船員多,造價低,安全性高,常年在海上作業,海域大,海況惡劣,不靠港,海上補給和魚貨轉載,效益不穩定,受油價和魚價影響很大。不像商船有標準主力船型,航線固定,貨物明確,空間大,船員少,造價高,航運和造船企業利潤大。因此設計和建造漁船的企業少,效益低,能力不足,短期行為多,大部分在船市好時轉行去建造商船。
漁業企業因資本金小,融資能力有限,效益不確定性大,金融機構不愿支持,企業短期思想嚴重,投資就希望馬上捕魚,盡最大要求降低造船價格,設備配套較差,造船周期很短,每條船要求差異大.使得建造船廠沒有時間做詳細生產設計就施工,過程中改動較大,因此造船質量與國外比不高.漁業企業就一味購買國外淘汰的舊漁船.因此需要設計和建造企業,捕撈企業能夠聯合起來,在國家科技部門協調支持下先期開發,完善設計,搞好生產細化設計和制造工藝研究后再建造,會大大提高船舶質量。
限制二手舊船的進口,鼓勵自主建造。對15年以上的二手舊漁船限制進口,杜絕我國成為別國的救命稻草。
我國漁船安全堪憂,據調查表明,滿足即將簽署和生效的國際漁船安全公約的很少。建議對于達到25年以上的舊漁船制定強制淘汰政策,減少漁船沉船安全事故頻繁發生現狀,保障漁船船員安全和財產安全,必要時可給于淘汰補助。
加強對漁船檢驗隊伍的建設,嚴格按標準檢驗,不斷完善和修定漁船規范和標準,提高船舶安全要求,滿足國際要求。加強對漁具、漁法的研究,漁業資源的探捕和調查,合理控制漁船數量,做到可持續捕撈。(大連漁輪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