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盤的使用讓開機速度、程序加載速度、游戲地圖讀取速度大幅度提升,如何選擇一款適合自己電腦的固態硬盤呢?
幾年前,當我們談及一款筆記本產品的配置時,除了CPU、顯卡及內存,描述硬盤配置時,恐怕僅僅就是“500GB、1TB”,沒人會說它協議或接口。
那時,大部分筆記本僅配有SATA接口的機械硬盤,固態硬盤還很昂貴,M.2接口功能還比較有限。
時至今日,無論低端還是旗艦筆記本產品,都可選配或標配固態硬盤,價格也越來越親民。
固態硬盤加持,開機只需10秒,軟件操作流暢無阻,或許電腦卡頓體驗已成為過去時,其魅力無需多言。
固態硬盤都有什么接口類型的?
固態硬盤雖是近兩年才開始逐步接地氣的,但是相關技術也已發展多年,按照接口、協議、閃存顆粒區分,其種類可以說是相當多的。
固態硬盤在不同接口標準下,采用的數據協議也不同。下面我們按接口區分,來看一下幾款常見的固態硬盤類型。
可以說是目前最為常見的固態硬盤接口了,采用SATA 3.0協議標準,理論峰值速度6Gbps,也就是750MB/s。(1B=8bit)
采用這種接口的固態硬盤外觀和機械硬盤大小一致,對角線2.5英寸,厚度約為7mm。
即mini SATA接口,相比于SATA III接口的固態硬盤,體積更小,尺寸約為50*30*4mm,因此主要采用于輕薄的筆記本、商務本,以及部分緊湊型臺式機中。
mSATA接口可以說是固態硬盤小型化必經的道路。但是其仍舊采用SATA 3.0協議,6Gbps理論性能限制其應用發展。
該產品存在于T430這樣的老產品中,現在已經被M.2接口硬盤所取代。
可以說是目前最知名的固態硬盤接口了。原名NGFF接口,主要用以取代mSATA接口,尺寸規格主要為2280,即寬度22mm,長度80mm。
M.2 2280 SSD
M.2接口能夠同時支持PCIe及SATA通道。早期的M.2接口固態硬盤多為SATA 3.0協議,理論性能僅6Gbps;后來支持PCIe 2.0 x2通道,性能提升至10Gbps。
如今的M.2接口固態硬盤全面轉向PCIe 3.0 x4通道,支持NVMe協議,理論性能大幅提升至32Gbps(即4096MB/s),相較于舊的AHCI標準,性能提升非常明顯。
在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發展開始時,就已出現PCIe接口固態硬盤了。這種固態硬盤接口只用于臺式機,其理論性能優勢明顯,但價格頗為昂貴,主要用于企業級市場。
TLC顆粒的固態硬盤壽命真的不行?
首先我們要知道固態硬盤一般都是有大量閃存顆粒及主控芯片組成的。
主控芯片相當于大腦,管理著這些閃存顆粒,對于性能及壽命有重要影響;而閃存顆粒則是機體,承擔著各種存儲任務,可以說一塊固態硬盤的品質就由這些閃存顆粒決定了。
閃存顆粒一般分SLC、MLC、TLC三種,其成本、壽命、速度不盡相同。
SLC速度快壽命長,約為10萬次擦寫壽命,但價格約為MLC的三倍;MLC速度、成本一般,擦寫壽命3000-10000次;TLC則為最便宜的閃存顆粒,但是速度慢且壽命短,約500-1000次。
所以,小伙伴們難免會猜疑,TLC顆粒這么不耐用,是不是廠商在坑我們?
其實對于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TLC顆粒的性能與壽命完全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德國評測網站Heise Online曾對多款TLC及MLC固態硬盤進行了暴力壽命測試,結果也是非常有趣的。
廉價的鎂光TLC顆粒Crucial BX200寫入了約280TB數據,至少是官方宣傳的2倍。這意味著你堅持每天寫入40GB數據,大約需要19.6年后這塊硬盤才會報廢,更何況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達到這種使用情況是幾乎不可能的。
目前各大主流主控廠商已開發支持TLC顆粒的PCIe NVMe主控,并有效提高TLC SSD的性能,延長TLC SSD的讀寫使用壽命。
同規格容量的SSD,相較于MLC顆粒,采用TLC顆粒可降低至少20%的制造成本,在提高壽命的同時降低了消費者使用SSD的門檻,這是喜聞樂見的事情吧。
所以,小伙伴們無需糾結于TLC顆粒固態硬盤的壽命問題哦!
SATA與NVMe固態硬盤,使用體驗差異大嗎?
目前市面在售的固態硬盤主要有SATA 3.0標準的SATA III接口2.5英寸或M.2的固態硬盤,M.2接口的PCIe NVMe協議固態硬盤。
除了接口類型不同,這幾種固態硬盤主要區別在于數據讀寫速度差異,SATA III接口讀取速度約540MB/s,M.2接口的PCI NVMe協議固態硬盤讀取速度能達到2200MB/s以上,性能差異還是很大的。
所以在使用電腦時,執行不同的處理任務時,這兩種固態硬盤所帶來的體驗也肯定是不同的。但是,這種體驗差異大嗎?
在日常開機、上網、看視頻、使用Office等輕度娛樂辦公的場景下,這兩款固態硬盤的體驗相差無幾,幾乎不會感覺到任何不同。
而對于游戲發燒友來說,在加載大型游戲場景時,以及設計師使用CAD、PS或3D Max等專業軟件,加載幾十GB的工程文件時……M.2 NVMe硬盤讀寫性能優勢就會體現出來,加載速度明顯要快于SATA固態硬盤。
本文原載于公眾號:知行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