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參加女兒藝術創作得獎的場合,臉友廖太太說,她真心感謝婆婆當時幫女兒打下的基礎,也對他她曾經對婆婆做出很荒唐的要求覺得很抱歉。
廖太太說,在公司她是帶業務的主管,意思是她工作往往比她的屬下還要拼,生了小孩雖然很想陪他們成長,但她也知道是奢求,沒想到住在附近的媽媽一口就回絕:「好不容易把你們幾個孩子養大,我年紀大了容易酸痛,我是不會幫妳帶小孩的!」但住在南部的婆婆卻是滿心期待地滿口答應幫她帶小孩,因為不信賴外面的保姆,她就讓婆婆帶大女兒。
一年半后兒子出生,廖太太說她真的很擔心南部的幼兒教育,所以決定把女兒帶回臺北和兒子一起教養,看是要請保姆來家里還是什么的,但是婆婆說,與其讓別人帶,不如讓她幫忙帶,為打消婆婆的念頭,也要止一下老公的不滿,她故意開出條件:「我很想看著兩個孩子長大,所以孩子要留在臺北,除非婆婆上臺北來,否則還是要請保姆!」沒想到婆婆為了兩個孫子,真的答應了,忍受和公公分隔兩地,而且還要適應只來玩過幾次的臺北生活。
但是到女兒上幼稚園大班,廖太太決定讓女兒接受一種新的學習法,她覺得婆婆無法勝任,所以美其名是說「謝謝婆婆的幫忙,婆婆這幾年太辛苦了,也應該好好休息了」,但實際更像是把婆婆掃地出門,但是婆婆沒有抱怨,還是很開心地參加廖太太邀請好朋友們,幫婆婆舉辦的幾場感謝餐會。
廖太太說,后來她開始自己接送女兒兒子參加各種課程時,她光是開車、找停車位就累到快趴了,有的時候還會對孩子不耐煩,想到以前婆婆為了生計程車費,無論是出去玩,或是上才藝課,都是帶孩子們搭捷運、轉公車,回到家還有時間煮晚餐,讓大家回到家都有熱騰騰的飯菜可吃,后來她從女兒和老師們對答總是可以舉一反三,才發現沒有婆婆擔心自己沒有大學學歷,所以每次陪女兒兒子上才藝班或是啟發課程,她都會先拿教材先預習,上課的時候和孩子一起仔細聽課,回來再和孩子們拿教材一起復習、學習。
后來廖太太女兒不僅畫畫、雕刻等各種藝術創作表現非常突出,這些雖然需要女兒本身有天份,但是女兒說故事時也很會創作,天馬行空的動物擬人化,或是幻想各種人物,都是婆婆每天先說故事,再讓孩子想一個新故事,孩子愈大,廖太太就愈發現婆婆當時的用心,她愈來愈覺得自己當時對婆婆很苛求。
有一天廖太太隨先生返鄉過節,她特地選在一個知名的高檔餐廳,當場表示對婆婆在臺北照顧孩子時的用心,女兒才有那么好的表現,還好婆婆真的心胸寬大,一點也不以為忤,現在公公婆婆經常到臺北來玩,孩子們寒暑假也都會回南部陪爺爺奶奶,三代的關系都很密切,廖太太說,以前對隔代教養有偏見,尤其自己是北部小孩,過去都聽說北部教育比南部好,她現在覺得其實教育態度更重要,很感謝婆婆開放的教育態度幫她養成多才多藝的女兒,如果一開始就由她自己帶,她工作忙常不耐煩,說不定還限制了女兒的幻想天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