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走進地處深山的托乎拉蘇大草原,群山環抱,水草豐茂。這里不僅擁有高山草原、百里雪山、千年冰川、千年古松、千年胡楊、峽谷棧道、濕地溶洞等自然景觀,更是一處名副其實的都市草原,距伊寧市58公里,距伊寧縣城僅48公里。
托乎拉蘇大草原位于西天山主脈婆羅科努山與精河縣交界的科古爾琴山段南側的伊寧縣境內,曾是19世紀東遷伊犁河谷的哈薩克中玉茲乃蠻部落分支“克扎依”部的主要牧地之一。“托乎拉蘇”在哈薩克語里是“直線翻越”或“一直往前走,翻過大山就到”的意思。相傳一年盛夏,一群維吾爾族商人途經這片草原前往精河,向牧民詢問捷徑,牧民便指著北邊的“庫色木契克”說:“托乎拉阿索烏。”此后,人們取其音變“托乎拉蘇”而得名。
總長45公里的五媳婦溝大峽谷,最大落差可達200米,谷中河流縱貫、植被茂密,峽谷兩邊是數萬畝古杉樹林,崖壁而生、蔚為壯觀,置身其中猶如仙境一般美妙。同時,峽谷內鳥聲啼鳴、水流如歌,演奏出托乎拉蘇大草原上獨有的森林交響樂。
景區內還有一泓清澈如鏡的高山湖泊,環境幽靜秀美。另外,山中還棲息著馬鹿、野豬、黃羊、旱獺、雪豹等野生動物。2008年5月10日,喀拉亞尕奇鄉牧民張培偉曾在伊寧縣發現兩只奄奄一息的幼豹,便帶回家中精心養護,并給它倆分別取名“巴合提”“布力”(合意為一對“幸福之花”)。直到2009年5月才移交給新疆野生動物救護站。
每到盛夏,哈薩克族牧民會在托乎拉蘇舉行傳統的叼羊、姑娘追、賽馬等民間活動,各族干部群眾和經商者也從四面八方云集于此,共賞這“天堂美景”。19世紀哈薩克族著名詩人、音樂家、作曲家艾塞提·乃曼拜墓地也在這里。據傳1892年夏天,就有穆沙別克、阿依加勒克等五對哈薩克族青年在此成婚,他們當時操辦婚禮的地點,還留下了一個“別斯克令且克”(意為“五個新婚少婦”)的地名。(記者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