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解螺旋.酸菜 解螺旋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
前言:奮戰在臨床一線的小伙伴們對1~2分的臨床案例分析可是信手拈來吧,但如何才能突破3分大關,實現向5分以上文章的跳躍呢?這里酸菜教你一招——蛋白相互作用??粗厦娴膱D大家會有什么感覺呢?是不是:喲~這不就是人民公園的相親會么?猜對啦,咱們今天就從這“蛋白相親圖”細細道來。
臨床的優勢是組織標本,通過標本進行各類芯片檢測是家常便飯,然而拿到一把差異表達基因該怎么辦呢?因為不知道怎么研究基因功能,大多數醫生只是在細胞中粗淺地檢測一下功能表型便草草投稿低分雜志,浪費了許多優秀基因資源。芯片檢測可以讓你從無到有,獲得大量差異表達基因,然而這些基因大多為草根基因,以往甚少研究,其功能研究更是無從下手。怎么辦呢?酸菜在此為大家分享一個便捷的機制研究思路——蛋白相互作用。
舉例來說,當我們通過篩選發現一個在腫瘤組織中異常高表達的差異基因A,我們可以為其組織一場相親會——通過一系列的篩選手段(如上表),獲得其可能的相互作用蛋白B(B1、B2、B3…Bn)。N的數量取決于A的實力,功能強的分子,往往能通過與一系列的蛋白分子相互作用而發揮功能,如p53。如同相親一樣,你選擇的另一半會帶給你一種新的生活空間,包括她(他)的社交圈,蛋白B也會為基因A推開一扇功能調控的大門。門內的空間如何就取決于B有多重要了,如果B是p53、c-myc或者EGFR等大牌基因,那A的身價立馬陡增,從草根變為貴族。所以說,當你拿到酵母雙雜交或蛋白質組篩選結果后,首要做的就是通過文獻分析篩選出的n個B基因,從中挑選出幾個名門之后做為備選。
任何篩選都存在假陽性,因此,挑選好備選Bx基因后,就進入驗證環節了,通過GST-Pull down、Co-IP、CHIP、RNA免疫共沉淀等實驗進行相互作用的驗證。如果驗證也陽性,那就可以“下聘迎娶”——進行A基因調控Bx基因的機制研究:比如,如果Bx是調控基因轉錄的,如雄激素受體、雌激素受體,那就進行轉錄調控研究;如果Bx是激酶,如PKC,那就進行激酶活性檢測,和下游基因調控探索;如果Bx是調控細胞骨架蛋白的關鍵基因,如Rho蛋白,那就進行細胞形態學、細胞運動能力等方面的研究。
最后,再配套一些組織標本檢測、裸鼠成瘤實驗等“房、車”事項,就可以開始寫文章準備投稿了。這樣一來,你的文章也從2~3分的無味嚼頭提升到令人另眼相看的高層次SCI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