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除胰腺之外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糖調節器官。當各種原因導致肝臟病變時,會影響正常的糖代謝,導致「糖耐量減低」或「糖尿病」,我們把這種繼發于慢性肝實質損害的糖尿病稱為「肝源性糖尿病」。我國是肝病大國,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超過 2 千萬,其中大約 20% 的慢性肝病患者合并糖耐量減低或糖尿病。與普通 2 型糖尿病相比,「肝源性糖尿病」的臨床表現及處理原則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對此,我們臨床醫生應當有所了解。
臨床病例
日前,筆者去給一位晚期肝硬化患者會診。據主管醫生介紹:患者既往無糖尿病史,入院檢查,空腹血糖正常,但多次查餐后血糖均高,最高達 14.6 mmol/L,而且經常在下半夜出現低血糖發作,患者不得不經常半夜起來加餐緩解低血糖癥狀。綜合患者病史及血糖變化特點,最終確診患者是「肝源性糖尿病」。
提起糖尿病,人們習慣于把它與胰腺病變聯系在一起。其實,除了胰腺以外,肝臟也是一個重要的糖代謝調節器官,在糖異生以及糖原的合成、貯存及釋放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此外,一些參與血糖調節的激素,如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生長抑素等分泌后也直接經門靜脈進入肝臟,肝臟是這些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因此,肝臟病變可以導致糖調節受損,嚴重者可發展為糖尿病。臨床上,大約 20%~40% 的肝硬化患者存在「肝源性糖尿病」。
肝源性糖尿病的發病機理
1. 肝組織廣泛受損,肝細胞利用葡萄糖合成肝糖原的能力下降,導致血糖升高。
2. 由于肝功能受損,胰高血糖素(體內一種升高血糖的激素)在肝內的滅活減弱,致使血糖升高。
3. 由于大量肝細胞受損,致使肝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數量減少,導致胰島素抵抗加重及血糖升高。
4. 肝臟病變時,常繼發「高醛固酮血癥」,當機體失鉀過多時,可抑制胰島素分泌而使血糖升高。
肝源性糖尿病的臨床表現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的「三多一少」癥狀,而主要表現為納差、乏力、腹脹、脾大、黃疸、腹水等慢性肝病癥狀。而有些肝源性糖尿病人雖然有口渴、多尿癥狀,常被歸結為是使用利尿劑所致,這種情況多見于肝硬化腹水患者。
另外,「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糖代謝紊亂的特點是空腹血糖正常或偏低,而餐后血糖顯著升高。這是因為肝臟病變對糖代謝的影響具有雙向性。當肝臟發生彌漫性病變時,一方面,由于患者肝臟內糖原儲備不足以及肝臟對胰島素的滅活減少(注:正常情況下,大約 50% 的胰島素在肝臟被滅活),因此,空腹狀態下容易發生低血糖;另一方面,由于肝功能下降,進食后,由于肝糖原的合成能力不足而導致餐后血糖升高。
肝源性糖尿病的診斷與鑒別
1. 在糖尿病發病之前有明確的肝病史,有時與肝病同時發生;
2. 有肝功能異常的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的證據;
3. 血糖化驗結果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空腹血糖 ≥ 7.0 mmol/L 和/或餐后 2 小時血糖 ≥ 11.1 mmol/L;
4. 血糖結果的好轉或惡化與肝功能的改變呈正相關;
5. 既往無糖尿病史及糖尿病家族史,無妊娠、應激及藥物因素(如糖皮質激素、利尿劑、降壓藥、避孕藥)等引起的糖代謝紊亂;
6. 排除原發性糖尿病(尤其是 2 型糖尿病)以及垂體、腎上腺、甲狀腺等疾病所引起的繼發性糖尿病。
對伴有血糖升高 (尤其是餐后血糖升高) 的慢性肝病患者,應注意鑒別它們究竟是「肝源性糖尿病」(屬于「繼發性糖尿病」的一種),還是「原發性糖尿病」,這對于評估疾病的預后、指導疾病的治療非常重要。
臨床上區分「2 型糖尿病」和「肝原性糖尿病」,主要根據:
1. 糖代謝異常與肝硬化的先后關系;
2. 患者是否存在 2 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
3. 是否具備空腹低血糖與餐后高血糖的臨床特點;
4. 最重要的一點,肝源性糖尿病隨著肝病病情的好轉或痊愈,患者的血糖水平可隨之降低或完全恢復正常。
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療
與 2 型糖尿病相比,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療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
1. 不可單純降糖,而應保肝、降糖雙管齊下。因為肝病是導致肝源性糖尿病的真正病因,單純降糖治標不治本。
2. 飲食控制要適度。多數肝硬化的患者都存在營養不良,如果為了控制血糖而過度限制飲食,將會加重低蛋白血癥,影響肝細胞的再生和修復,另外,飲食控制不當還會導致維生素 K 的攝入量減少,從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礙。因此,應適當放寬肝源性糖尿病人的熱量攝入,給予高蛋白、低鹽、低脂、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3. 降糖宜用胰島素,盡量不用口服降糖藥。因為絕大多數口服降糖藥都要經過肝臟代謝,對于肝功能異常的患者來說,會增加肝臟的負擔,使肝病加重甚至誘發肝功能衰竭。而胰島素不僅可有效降低血糖,還可有利肝細胞修復、肝功能恢復,是肝源性糖尿病的最佳選擇。在選擇胰島素的劑型時,最好是用短效(或超短效)胰島素,不宜用中、長效胰島素。因為肝硬化時肝糖原儲備不足,對血糖的調節能力下降,容易發生低血糖,使用中、長效胰島素一旦出現低血糖,不便于迅速調整和糾正。對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也可以采取飲食治療和口服 a 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如拜唐平)來控制血糖,后者主要在腸道發揮作用,幾乎不吸收入血,對肝腎無不良影響。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肝硬化患者的肝糖原貯存減少,特別容易出現空腹低血糖,因此,在胰島素的用量上一定要謹慎,同時要加強自我血糖監測。
編輯:汪宇慧
圖片:Shutter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