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尋歡說(第83期)
曾翔尖叫視頻回顧
【尋歡論藝】(因被刪重新上傳)
丑書、退會、喊叫與現代書法之變
時下的書法界很熱鬧。因為書協換屆;因為有人把沃興華與江湖雜耍的丑書相提并論;也因為一個叫曾翔的老出現在我們的微信里“退會”、“喊叫”做“離經叛道”之舉,于是,關于“書法”,這個我們原以為最熟悉不過的詞一夜之間在藝術界變得新鮮時髦又撲朔迷離起來。
書法進入當代,我們有必要回顧下現代書法。而關于現代書法的起源發軔,我們不能不提日本。
書法走向展覽會,是現代日本書法篆刻崛起的一個信號。1926年,從大日本書道振興會主辦的第一次書法展覽開幕起,日本書法家已經領悟到書法不能再固步自封,而應該努力強化其藝術特征以順應整個藝術發展,為現代書法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觀念起點。昭和二十六年度“日展”(日本美術展覽),日本書法家上田桑鳩展出了他那著名的《愛》,作品竟是一個「品」字,被用水墨勾勒線條的方式勾成三塊石頭。把字義與主題劃開,素材不代表作品內容而僅僅限于文字造型的視覺價值,又在字形中尋找象征含義,書法史上從未有過這樣離經叛道的嘗試。正當評選家們還在爭執不休之時,一九五五年他毅然宣布退出“日展”。此舉與曾翔的退出中國書協似有暗合。
前衛書法明明已經打破了書法的基本規范,事實上已經蛻變成抽象藝術形式或抽象表現主義,從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前期,戰后的日本著力強調前衛書法與歐美藝術的共同點,提出了書法中抽象表現主義的概念,作品更隨日、美抽象美術聯展在歐美巡回展出,在海外有巨大的影響。書法走向更自由的抽象形式標志著戰后日本現代書法運動的真正啟動。日本現代書法的多元與對立以及交融對整個書壇的繁榮格局構成大有裨益,在把書法推向陌生的歐美方面,現代日本書法捷足先登,取得了輝煌的業績,以致歐美國家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誤以為書法的祖宗在日本。當中國書法家們還在埋頭臨帖亦步亦趨茫然困惑的時候,日本人已經把書法承接當代語境做了前所未有的拓展與延伸,更重要的是,日本通過現代書法把本民族的文化與價值觀潛移默化地輸出與滲透,文化的大同抑或說是戰略滲透為日本經濟的持續穩固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廉價卡通“一休哥”在中國的大行其道則是這種文化陰謀的故伎重演。如果說日本戰后風靡的現代書法迎合了歐美的時代背景,這種演變是文化名義下的經濟圖謀,那么,當這種文化聯姻建立之后,現代書法也就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當日本現代書法日漸式微,唯有“井上有一”還在勉為其難苦撐的時候,中國人以無比的熱情邯鄲學步地向日本敞開了懷抱。
日本近代著名的書法家青山杉雨認為,寫好字和寫有味道的字不同,以王鐸和傅山為例,大家都可以說王鐸的字寫得非常好,沒有人說王鐸的字不好。傅山,你可以說他寫的字不一定好,但你覺得他的字有味道。如果我們來分一下類的話,我們發現,中國的書法有兩種傾向,或者說兩種類型。
如果我們的思維再拓展一點,沉溺于古人書法的臨摹,按古人“真草隸篆”程式我們永遠寫不過古人,或者說在大格局上已經無法突破,這種現狀與在繪畫上的困境如出一轍。但并不是表示傳統書法已經窮途末路,而是如何與時代語境接軌,寫出既有獨特審美情趣又能承接傳統的書法變得難上加難。在傳統書法求變的道路上,我們可喜地看到沃興華、張培元、王鏞、曾翔等都有所探索與嘗試。而相較于“傅山”、“弘一”、“謝無量”一樣幾十年如一日勤習體悟,讓傳統書法散發出“有味道”的審美情趣與個性光芒,現代書法的視覺審美體系則是一個全新的領域。
現代書法的重要特征是其文字內容開始被淡化,而它的視覺形式則成為立身之本,推崇抽象圖式的現代書法幾乎已經脫離了傳統書法的范疇。書法界出現了兩級分化,風格上的回歸古典與走向現代,古典派中有現代,現代派中又包含了古典,構成書法發展的矛盾態勢,這矛盾推動著書法不斷前進。自1985年開始,以古干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國現代書法家的崛起,谷文達、徐冰、張羽、魏立剛、濮列平、成浦云等活躍在當今的中堅力量,讓我們看到書法的另一面。線條在古遠的東西方只具有單一的形象輪廓與塊面交界線存在,從書法線條的中鋒、側鋒與偏鋒到繪畫的寫意皴法、層層積墨的遞進讓我們看到中國繪畫中線條的書寫性變化。以書入畫是中國水墨畫演變的濫觴,自北宋文人畫始,至晚明的八大、徐渭乃至近現代的黃賓虹,都充分說明,書法筆線的延伸是文人畫的核心語言,它具有相對獨立的線性表現,絕不拘泥于造型功能。而歐洲的馬蒂斯、畢加索等人的新素描到馬瑟韋爾、波洛克的“書法繪畫”的嘗試,要晚于中國繪畫至少八百年。
一江月色半江螢,萬里依稀萬里情。
最愛中天秋月白,未曾私照幾家明
今天,從中國當代藝術家朱新建、杭法基、李世南、楊福音的人物繪畫,我們看到一種由書法線條演變過來的瑰麗藝術的豐富表現是如此神奇。如果說現代書法是傳統書法演變的一極,那么,他們在人物繪畫上的突破表現則是傳統書法潛移默化的另一極。
李世南作品
杭法基:抽象水墨文人畫系列
楊福音:清光皎潔
書法實用意義的喪失,文人士大夫背景的話語轉變,傳統意義上的書寫模式被徹底顛覆,由書法的書寫性為起點,一種前所未有的現代主義新語言的誕生,必然會遭到傳統衛道士們的口誅筆伐。誠然,現代書法作為一種藝術樣式無可厚非,關鍵是我們的現代書法已經走過了三十年,卻依然默默無聲,難以為繼。我們是不是也該反思,現代書法的抽象圖式概念只是抽象畫的一種,而著重意境表達的抽象畫本就應該萬物皆為我所用,如果一定要限定它用“書法”的特質來表現,本身就是一種禁錮。這就好比實驗水墨局限于水墨素材走向現代所面臨的同樣困境,我們不禁要問:應該突出“現代”還是“書法”?現代書法帶著鐐銬的舞蹈還能走多遠?
再談談曾翔的喊叫,書寫喊叫古而有之,懷素《自敘帖》里就有“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吳道子也做到了“當其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南宋梁楷更是以狂草入畫。就像做愛時喊與不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快感別憋著,沒有快感別無病呻吟,心無掛礙自然的流淌來的更重要。敢做一個有爭議的人本身是一種勇氣與擔當,當這種爭議能引起人類社會的反思與促進,那么就體現了價值。心有猛虎,細嗅薔薇,藝術本就是心性的彰顯,這種彰顯固然會呈現自由獨立個性張揚的樣子來。具體到個案,是不是心性的流露,我想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取法之道,即便欺騙得了別人也欺騙不了自己。書法之法,入古出新,發現大于創造。曾翔叫與不叫只是形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是真性情的表達。從網上所傳視頻來看,曾翔喊叫動作略為夸張,所謂現代書法表現也只是步日本后塵,拾人牙慧而已,并不高明。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曾翔在書壇正值換屆,濁氣滿盈的語境下毅然退會,富有現代書法符號的表演似乎代表著一種抗爭,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而他從漢魏隸體中對書法的探索嘗試,本身要比現在一些書協主席和副主席強不少,作為一個眾矢之的的批判對象,回歸作品本身,他在中國書壇占有一席之地毋庸置疑。
外人的意淫揣測睥睨大多是因為太在乎形式了,過多地關注他人還不如關照自己的內心。誠然,賣弄與雜耍是藝術大忌,當下,為了標新立異的江湖“丑書”層出不窮,比如“八管齊書”,“裸體”書法、打著“天下第一”頭銜的“性書”、“榜書”、“重筆書法”等,他們扛著“現代書法”的旗號,實則是嘩眾取寵的表演,不折不扣的文化垃圾。是真性情的藝術還是低級的江湖雜耍抑或是批判指向的“行為 藝術”,冰火兩重天,一線之隔,需要觀者練就足夠的“火眼金睛”來分辨。李可染先生說:“可貴者膽,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藝術家永遠要憑作品說話,說沃興華、王鏞的作品是丑書的人只是看到了還不夠深入的一面,就像我們看朱新建的“金瓶梅”、“美人圖”,很多人只看到表象,沒有看到表象背后的時代背景與審美實質。那些陷入傳統的死胡同還沒走出來的人,即便是苦練傳統書法也必將是沒有靈性的匠人,他們的傳統功夫大抵也寫不過沃與王,更別說古人。作為一種傳統書法困境之后的探索,而非只是注重圖式的現代書法,沃興華與王鏞的書法雖然還有待檢驗,但與所謂的江湖丑書有著本質區別,并已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網傳重筆書法家現場表演
何謂美?何謂丑?美丑自有其標準,毋庸置疑,人人都喜歡美,只不過時下某些俗子所以為的“丑”,恰為大美。美中寓丑,丑中寓美,藝術傳遞的不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思想,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也許還只是冰山一角就妄下定論,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就像時下我們對“俗”與“雅”的認識,俗不可耐而不自知者大有人在,沒有俗到家的本事就切勿褻瀆“大俗大雅”四字。何謂俗?何謂雅?俗與雅是對立面卻又天然統一還能相互轉化。高雅的東西一定是美的,至雅者更是真空妙有,妙不可言。外美一時,內美恒遠,高山流水之音何需與外人道哉!所謂曲高和寡,道不同不相為謀,正是此意。
傳統意義上的藝術是為了好看或者為了取悅觀者,但我們不能忽視藝術還有一種更深層的功用是直觀表象后的思考與社會啟迪,他們都不失為一種美的存在。藝術是形式與情感的孿生,它常常拋出問題,把解決問題留給觀者。藝術的最高境界應該是圓融無礙的精神神游,心手合一的妙手偶得。藝術創作的過程是一種賦予觀者的藝術表達,同時,也是藝術家生命體驗證悟、忘我的精神享受。豐子愷說,藝術的最高點接近宗教,這就好比修行人坐禪頓悟,甚至會像杜尚一樣顛覆藝術的創作方法論,誰說杜尚的“便池”不是藝術呢?杜尚的“便池”就好比禪宗“棒喝”,形式是針對時代的需要,也是情感充分彰顯的選擇,這與我們東方水墨寫意精神所追求的“樸拙雅逸”、“道法自然”殊途同歸。作為東方華人,先天基因與成長環境與生俱來潛移默化,無法也無需改變,我們不能脫離形式異想天開或崇洋媚外做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更不能東施效顰亦步亦趨。
藝術唯有百花齊放,美美與共,在審美取向上有更加豐富的樣式方有繁榮與進步。對待藝術,我們不能照本宣科,囿于傳統的成見畫地為牢,穿長袍裝古人抑或穿西服扮假洋鬼子似乎都不太理想。
藝術如此,人生更是如此,藝術家的人生之路更是每位藝術家必然不可忽視亦不可逃避的藝術書寫。偉大的藝術家必然是時代的思考著與獨語者,從這一點來看,活出出彩的人生,人人都是藝術家。
謹以此文告別霧霾中前行的2015。
楚尋歡 2015年12月31日于京東
唐-顏真卿-《祭侄文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