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考古界的奧斯卡“2016年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進行評比。一處古跡,從發現到發掘再最終成為“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需要經歷哪些過程?看看胡莊大墓的發掘工作大概能了解一二。
胡莊大墓開始發掘
從2006年10月開始,考古人員對胡莊大墓的發掘工作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他們懷揣著“胡莊大墓是韓國國君大墓”的推斷雀躍不已,而他們不知道前方等著的,是如心電圖一般跌宕起伏的發掘歷程。(探寶的一顆小心心都跟著一起rock搖擺..·?_?·..)
到2006年11月底,“散水”的出現,意味著在墓塚巨大的封土之上,曾存在一個獨體建筑——近20米長,10多米寬,面積200平方米左右的一處巨型陵寢建筑。
散水:向外傾斜的坡面,將屋面的雨水排至遠處,保護墻基不受雨水侵蝕
陵寢建筑規格如此之高,讓考古人員的推斷似乎將得以證實,但是隨著發掘工作的推進,一團疑云又重新縈繞在這兩座巨型封土墓塚之上。
消失的車馬坑和西漢墓葬的空心磚
據《周禮》記載,“上公之禮,貳車九乘;諸侯與諸伯之禮,均貳車七乘。”如果胡莊大墓是韓國國君大墓,那陪葬墓或車馬坑又在哪里呢?考古隊員幾經搜尋,都一無所獲。
接下來的發掘中,考古人員的推斷再次遭遇打擊。夯土坑底下出現了大量空心磚——用空心磚建造墓室,是西漢時期典型的墓葬形制。這種空心磚墓進入東漢后便趨于絕跡。
難道胡莊大墓果真是西漢時期的古墓?但隨之而來的新發現,又重新點燃了考古人員的猜測。
高等級墓葬——積石積炭墓
積石積炭是春秋晚期直至西漢初期高等級墓葬的一個主要標志。在眾多典型的積石積炭墓中,積石層與木炭層層次分明,而胡莊大墓卻是在積石中夾雜木炭。
積石積炭墓
顯然,這是極為特殊的積石積炭墓——用積石與木炭混雜的形式構筑一種復合式外槨。這是積石積炭墓這種墓葬形制的新發現。
種種跡象表明這是一座高規格的國君級大墓,且極有可能就是韓國國君大墓。但這一切并沒有確切的證據可以證實這一推斷。
關鍵證據——青銅器
古墓葬土層中的綠色,是青銅器獨有的銅銹色,這一發現讓隊員們頓時振奮起來。許多小件青銅器隨之出現,編鐘、銅鼎等禮器也相繼出土。
蟠螭紋曲耳銅鼎
經過除銹、修復等系列工作,這些重見于世的器物展現著兩千多年前韓國高超的青銅鑄造技術,足以判定這是一座屬于戰國末期韓國的高等級墓葬,但距離認定韓國國君大墓,還有一步之遙。
這座戰國古墓有沒有可能是韓國國君大墓呢?
如果是,會是哪位國君的陵寢呢?
(?·? ? ·??)
今晚22:01
CCTV-10《探索·發現》
即將播出
《新鄭胡莊大墓》下集
敬請收看
想看近期節目的完整視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