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LIFE教育創新峰會于4月25日至4月26日在北京舉行。來自6個國家的100多位教育專家學者針對學校改革如何突圍,教育如何培養思辨能力等12個教育話題進行思想碰撞,搜狐教育對本次活動進行了全程網絡報道。南方科技大學實驗學校副校長唐曉勇在《教室里的革命2.0》的分論壇中表示,要想信息化做得好,要做到:校長,信息領導力是關鍵;教師,TPCK素養是發展核心;學生,有正確的數字時代兒童觀;課程,要有程序型課程加項目型課程。
以下為南方科技大學實驗學校副校長唐曉勇的精彩觀點:
如何用信息技術促進新辦的學校迅速發展,南方科技大學實驗學校將給你一些啟示。今天我的題目是“新技術支持下的學習創新與變革”,一所新辦學校基于科技和互聯網運用的實踐。我們的學校在深圳南山北部,一直以來,在深圳南山北部片區都沒有好學校。為了推動南山北部片區的品牌建設,2014年3月12日,我們與南方科技大學合辦了南方科技大學實驗學校。信息化作為我們學校支持的元素,在教學和管理層面用信息技術來推動學校的整體發展。從學習科學的角度,我們認為技術是溝通的媒介,是師生對話的平臺。
首先,我們通過網絡溝通技術,讓學生開展無邊界的學習。我們有在線課程,讓學生通過直播的形式進行在線學習。
我們為學生提供可視化思維工具、情境工具、探索工具、以及學科教學工具等,讓學生解決困難。讓老師首先從理念更新,用新技術應用培訓,師生跨越技術障礙。
打造一個全新的教學環境,這個全新環境基于移動互聯時代的特質。在我們的課堂里,所有孩子都可以手持移動終端,每位老師拿著手機進課堂,所有教學資源,所有互動都通過手機輕松的完成。通過這樣的改變,讓學習內容呈現更多樣化,互動更個性化。
我們學校里每個角落都能移動互聯,比如學生想要了解一種花,就可以拍照掃描,通過網絡進行檢索,這也是借助大數據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還有是基于可視化思維工具的可視化學習,讓思考看得見。我們的追求是讓學生能用思維導圖學習,這對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是有益的。
通過各種媒體來學習,我們叫跨學科學習,把學習用到生活當中來,在生活中解決問題。這是數學筆記,我們用數學加美術加語言,加技術,用技術來呈現我們的生活方式,用語言描述數學的思維過程。這是自然筆記,美術加科學,加語言,加技術,使跨學科學習成為可能。
都說技術沒有情感,其實我們可以用技術來融入情感,我們來看用新技術推進主體課程的實施,“根與芽”,讓新技術貫穿主題課程的全過程,讓技術提升效率。用思維導圖構建可視化支架技術,進行主題課程設計。用新技術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與狀態,讓學生感受生命的成長。讓學生連接生活,激發學生的對自然的愛,用寫作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我們的學生也用APP,這個軟件叫“初頁”,可以讓學生分享學習的過程,讓學習過程顯性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要想信息化做得好,要做到:校長,信息領導力是關鍵;教師,TPCK素養是發展核心;學生,有正確的數字時代兒童觀;課程,要有程序型課程加項目型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