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思維方法與能力
描述
一年級
觀察能力
按順序觀察靜態事物,注意觀察的順序性和全面性。
聯想能力
以某一屬性為中心,聯想到盡可能多的事物。
想象能力
想象出具有某特點的具體事物。
根據圖形進行隨意想象。
空間認知
進行二維空間的認知,用左右指示方向。
比較能力
以某一特點為中心,按一定順序對事物進行比較。
分類能力
對熟悉的事物進行分類,明白分類時需要按照一定標準分完給定的所有事物。
類比能力
在事物之間進行正反關系的類比。
辯證思維
初步體會不同的主體對同一事物有相反的看法。
抽象概括
會描述事物的自身特征、用途、與環境的關系等方面的信息,或根據這些信息找出對應的事物。
分析綜合
在各種活動(特別是問題解決活動)中,對具體情景進行分析。
重組思維
用給定的圖形組合成不同的事物,體會相同的基本形狀可以有不同的組合形式。
發散思維
在多種活動(比如觀察、比較、問題解決等活動)中訓練發散思維能力,從不同的角度獲取信息、尋找解法。
臻美思維
在多種活動(特別是問題解決活動)中,根據一定的標準尋找最優的解決方法。
突破定勢
突破生活中常見物品的功能定勢。
問題提出
進行非限定內容的提問,激發“提問”的興趣。
問題解決
根據具體情境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對辦法進行簡單分類。
創意設計
根據具體情境的特點,設計符合主題的圖片或文字。
故事創作
用給定的簡單元素編故事,故事內部邏輯清楚。
二年級
觀察能力
抓住變化事物的特征,注意觀察的時序性。
聯想能力
在某范圍內,通過層級聯想想到更多的事物。
想象能力
通過想象把某簡單圖形變成多種不同的事物。
想象出符合某特點的具體動作。
空間認知
進行二維空間的認知,用東南西北指示方向。
比較能力
比較熟悉事物之間的異同。
分類能力
把分類與功能、位置聯系起來。
意識到分類需要按照一定的標準,并注意到分類時的交叉現象。
類比能力
在事物之間進行多樣化關系的類比。
辯證思維
初步體會如何用發展變化的觀點看問題。
抽象概括
抽象出事物的本質特征,給事物下定義。
分析綜合
在各種活動(特別是問題解決活動)中,對具體情景進行分析。
重組思維
用給定的物品進行多樣化組合,體會不同元素對組合結果的影響。
發散思維
在多種活動(比如觀察、比較、問題解決等活動)中訓練發散思維能力,從不同的角度獲取信息、尋找解法。
臻美思維
在多種活動(特別是問題解決活動)中,根據一定的標準尋找最優的解決方法。
突破定勢
突破生活中常見的具有一定結構的物品的功能定勢。
問題提出
提出與生活、夢想、環境等相關的問題,注意問題與主題的相關性。
問題解決
經歷分析問題和評價解法的一般過程,并根據不同的問題情境提出對應的最佳辦法。
創意設計
通過類比給定的思路,提出某產品的設計思路。
故事創作
用給定的故事開頭(結尾)編故事,故事內部邏輯清楚,具有創造性(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三年級
觀察能力
抓住事物發展變化中的階段特點進行觀察。
聯想能力
以某事物為中心,繪制完整的層次聯想圖,體會事物之間的聯系。
想象能力
把某圖形想象成有意義的事物。
空間認知
進行二維空間和三維空間的轉換,認識到絕對坐標與相對坐標的優劣,并將其用于問題解決。
比較能力
用比較的方法解決問題。
找出相似的具體事物之間的差異和事物屬性方面的異同。
分類能力
按照某一目的尋找分類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
類比能力
在某一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進行不同關系的類比。
辯證思維
針對不同的目的,抓住主要矛盾。
抽象概括
抽象出事物的本質特征,給事物下定義,并用定義解釋其引申的含義。
分析綜合
分析某事物、事件的特定稱謂,理解其關鍵特征。
重組思維
自選物品進行組合,體會組合與藝術的關系。
發散思維
從某一特定事物(動作)的用途進行發散。
臻美思維
理解“對稱”的含義,體會自然界、社會生活中的對稱美。
突破定勢
突破生活中常見現象的思路定勢。
問題提出
提出比較性的問題,關注問題內容的多樣性。
問題解決
比較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體會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過程。
創意設計
發現用類比的思路設計的產品,并用該思路設計出某種新產品。
科學探究
用比較、類比的方式,為自己的論點提供證據,體會“論點的得出是需要證據支撐的”。
故事創作
用給定的“模糊性”的情境續編故事,故事內部邏輯清楚,具有創造性。
四年級
觀察能力
對生活中的細節進行觀察,并在觀察中總結事物的特點。
聯想能力
從事物的不同特點出發,用形狀聯想的方法想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想象能力
從多個角度對圖形進行合理想象,體會到想象中的個性化差異。
空間認知
進行二維空間和三維空間的轉換,把立體實物轉換為二維示意圖。
比較能力
從多個角度尋找事物之間的異同。
分類能力
把分類的多樣性與分類的目的聯系起來。
類比能力
在事物之間進行功能相似性的類比。
辯證思維
看到矛盾的另一個方面。
抽象概括
發現事物、語言的深層含義,對其進行創造性的理解。
分析綜合
分析某事物、事件的特定稱謂,理解其關鍵特征。
重組思維
用基本圖形組成具有意義的情境。
發散思維
從某現象引起的各種變化進行發散。
臻美思維
體會數學學科中的統一美、簡潔美、和諧美,發現科學美,拓寬對美的理解。
突破定勢
突破生活中問題解決的思路定勢。
問題提出
關注問題的分類,體會提問的有效性,了解不同的問題具有不同的作用。
問題解決
采用發散思維的方式分析生活中的問題,并經歷“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創意設計
抓住某事物的特點,設計其宣傳圖文,列出宣傳計劃。
科學探究
經歷從猜想到驗證的過程,體會“我的論點是可以通過實踐來驗證的”。
故事創作
用給定的“多視角”的情境續編故事,股室內部邏輯清楚,具有創造性。
五年級
觀察能力
在活動和日常生活中運用,逐漸形成全面、全程、有序觀察事物的習慣。
聯想能力
分析某事物多方面的特點,通過媒介分步驟的把看似不相關的兩事物聯系起來,體會事物之間的聯系。
想象能力
通過想象把具體事物、心情等形象的描繪出來并學會判斷想象的優劣。
空間認知
對變化中的空間進行認知,將立體空間轉換為二維示意圖。
比較能力
在多種活動中進行以比較為基礎的能力訓練,既要看到不同點,也要注意相同點。
分類能力
在多種活動(特別是探究活動)中,進行以分類為基礎的能力訓練,注意分類的目的與分類的標準。
類比能力
在多種活動(特別是創意活動)中,進行類比能力的訓練,注意到類比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
辯證思維
會全面看問題。
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抽象概括
通過疊加事物的類別特征,確定某具體事物。或抽象出多種事物的相同特征,全面認識某事物。
分析綜合
理解問題的“難點”,并分析問題解決的過程,找出有效解決問題的思路。
重組思維
在多種活動(特別是創意活動)中,進行重組思維能力的訓練,注重創造性地對原始物品、觀點進行改造。
發散思維
在分析某事物(問題)層次的基礎上,對其用途(解決方法)進行發散。
臻美思維
理解“簡”與“繁”的美,在不同情境中需要不同的“美”。
突破定勢
突破生活中問題解決的思路定勢,并能對定勢形成原因進行分析。
問題提出
對“外在”和“內在”兩個世界提問,并對問題進行分類,了解尋找問題答案的方式。
問題解決
針對生活中的復雜問題,制定解決方案和計劃,體會在問題解決中統籌安排的方法。
創意設計
抓住事物的特點設計簡潔的標志。
科學探究
分析影響某現象的因素,并通過操作其中的某個變量控制其他變量,觀察結果的變化。
故事創作
用給定的“定勢性”的情景續編故事,故事內部邏輯清楚,具有創造性。
六年級
觀察能力
在活動和日常生活中運用,逐漸形成全面、全程、有序觀察事物的習慣。
聯想能力
通過多種聯想方式或屬性疊加想到不同的事物。
想象能力
抓住任意形狀的特點,通過想象較準確的把相關事物的特點表現出來。
通過想象把某種意境表現出來,體會藝術創造中的表現手法。
空間認知
實現二維和三維空間之間的轉換,并利用表象建立變化的空間圖景。
比較能力
在多種活動中進行以比較為基礎的能力訓練,既要看到不同點,也要注意相同點。
分類能力
在多種活動(特別是探究活動)中,進行以分類為基礎的能力訓練,注意分類的目的與分類的標準。
類比能力
在多種活動(特別是創意活動)中,進行類比能力的訓練,注意到類比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
辯證思維
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
抽象概括
確定某抽象事物或情感的關鍵特征,并根據現實情況作出判斷。
分析綜合
理解問題情境,分析問題解決的過程,從中提煉出問題解決的基本思路,發現問題解決中的陷阱或有效策略。
重組思維
在多種活動(特別是創意活動)中,進行重組思維能力的訓練,注重創造性地對原始物品、觀點進行改造。
發散思維
打開思路,從解決問題的各種問題進行發散。
臻美思維
在動手的過程中,體會和追求藝術的美。
突破定勢
突破生活中的思維定勢、書本定勢,并體會突破定勢解決問題時的快樂。
問題提出
從“過去”和“未來”兩個方向提問,體會創造性提問的方向與追問的意義。
問題解決
觀察自然界、生活中的現象,經歷從提問問題到得出結論的全過程,并能提出創造性的解決辦法。
創意設計
針對某種主題,運用組合的方法進行創造性的設計。
科學探究
體會“控制變量”的思想,設計單一變量的探究活動。經歷“分析問題、提出解法、實驗驗證、反思調整”的全過程,能在一定的幫助下,完成完整的探究活動。
故事創作
用給定的矛盾性元素編寫故事,故事內部邏輯清楚,具有和創造性。
七年級
基礎能力訓練
聯想能力
能抽象掌握各種聯想方法的內涵和外延,逐步具備運用這些方法掌握學科知識的能力。
想象能力
能逐步的脫離具體事物,依靠大腦內部的抽象加工進行想象。
空間認知
能超越二維空間認知的限制,開拓出三維空間認知,并以表象的途徑進行三維空間認知。
分類能力
熟練掌握分類的內涵和外延,能夠熟練繪制層次分類圖,逐步具備繪制概念圖和知識框架圖的能力。
類比能力
能夠在學科知識的學習中運用類比的方法系統的掌握知識,進而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
歸納演繹
深入理解推理的規律性所在,形成良好的推理思維習慣。
辯證思維
能夠認識到哲學思維不僅是在文科知識中才有體現,在理科知識中同樣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維;能夠在理科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體會切補法、平移法等蘊含的哲理。
抽象概括
能夠把某一事物的本質屬性或特征與非本質的屬性或特性區別開來,并抽象出本質的屬性或特征;能夠把個別事物的本質屬性推及為同類事物的本質屬性。
分析綜合
能夠分解出食物的組成部分或要素,并進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具備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將事物的要素重新整合成一個整體,進而把握該事物本質的能力。
重組思維
具備認真分析不同事物的功能,并將其功能進行重組的能力,進而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
掌握發散思維的方法,能夠從立體的、多向的、側向的、逆向的等多種角度進行輻射性思考。
臻美思維
學會欣賞生活、藝術和文學等領域的事物之美,能發現其中的規律,并能嘗試找出其中的不完美。
突破定勢
體會思維定勢在學科學習中的阻礙作用,并嘗試發現更多的學科問題中的思維定勢現象。
綜合能力訓練
問題提出
體會問題的三種基本形式,并注重提出“為什么”和“怎么樣”形式的問題;同時,能清楚地意識到發展性問題的提出對于認識事物和問題解決的啟發意義。
問題解決
明確問題解決的5個階段,在每個階段都能進行熟練的思維操作。
創意設計
能創造性地綜合處理各種信息,能將某種抽象的想法轉換為具體的產品、圖示或工具,具備能把一種計劃、規劃、設想或問題解決的方法,通過具體的載體,以美好的形式創造性地表達出來的能力。
科學探究
熟練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能運用科學探究的思維方法積極主動地獲得科學知識,領悟科學方法,提升科學學習的能力。
故事創作
能準確迅速地明確素材的搜集方向、概括故事梗概、提煉故事大綱、對故事進行整體創作及修改。
八年級
基礎能力訓練
聯想能力
能在學習學科知識時靈活運用各種聯想方法,能夠自覺能動地運用聯想方法進行學習,并形成一種主動運用的意識。
想象能力
能夠將任意圖像、場景、意境等經過豐富的想象和抽象的加工后,經由認知語言表達出來。
空間認知
能夠抽象的認知三維空間,并進行相關實際問題的分析處理。
分類能力
熟練掌握分類的內涵和外延,能夠熟練繪制層次分類圖,逐步具備繪制概念圖和知識框架圖的能力。
類比能力
能夠在學科知識的學習中運用類比的方法系統的掌握知識,進而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
歸納演繹
能夠將推理思維運用到學科的學習中,能夠獨立推導數學中的概率問題。
辯證思維
能夠認識到哲學思維不僅是在文科知識中才有體現,在理科知識中同樣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維;能夠在理科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體會切補法、平移法等蘊含的哲理。
抽象概括
能夠把某一事物的本質屬性或特征與非本質的屬性或特性區別開來,并抽象出本質的屬性或特征;能夠把個別事物的本質屬性推及為同類事物的本質屬性。
分析綜合
能夠分解出食物的組成部分或要素,并進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具備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將事物的要素重新整合成一個整體,進而把握該事物本質的能力。
重組思維
具備認真分析不同事物的功能,并將其功能進行重組的能力,進而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
能在不同的問題情境中能動地產生大量富有創造性、新穎性、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點子,表現出良好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臻美思維
能回歸到不同的學科,對尚不完美的概念、規律、假說、模型、理論等進行加工、修改甚至重構,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思路。
突破定勢
能靈活地和創造性地在生活和學習中突破定勢,能突破事物原有的功能、屬性或問題的已有解決辦法,形成解決問題的新思路。
綜合能力訓練
問題提出
能對不同領域的問題綜合的分析和提問,并能綜合性和創造性的回答提出的各種問題。
問題解決
能將問題解決的思維方法遷移到學科問題中,并能對遇到的科學問題進行科學的分析,最終養成科學地解決問題的習慣。
創意設計
能創造性地綜合處理各種信息,能將某種抽象的想法轉換為具體的產品、圖示或工具,具備能把一種計劃、規劃、設想或問題解決的方法,通過具體的載體,以美好的形式創造性地表達出來的能力。
科學探究
熟練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能運用科學探究的思維方法積極主動地獲得科學知識,領悟科學方法,提升科學學習的能力。
故事創作
能準確迅速地明確素材的搜集方向、概括故事梗概、提煉故事大綱、對故事進行整體創作及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