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實施的大背景下,建立校園實踐基地,開展實踐體驗活動,既是促進國家課程計劃的全面落實,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也是開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诖耍鶕@實際環境資源,建設一個有效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校園種植實踐基地,讓學生有機會走出課堂,走向大自然,為學生的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并在活動不斷深化的過程中實現學生個性的張揚和健康發展。勞作活動意味著課程已不再是一份教材,自然即課程,生活即課程,社會即課程。今天的教育已不能僅滿足于課堂,應該要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把廣闊的生活空間作為師生共同生長的天地,這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是必不可少的。
通過園林創意與工程技藝的融合,促使在校園環境中營造出大自然的氛圍是首要的解決方案,同時,園林造景不僅僅只是為了好看,更要結合實際的主題更合理性的襯托來體現出功能性,讓園林藝術成為校園一景,可以把功能延伸到作為拍照的背景,是籬下閱讀的好去處,是獲取種植知識的一角,是留下學生在勞作中獲得最美記錄的絕佳搭配……
無土栽培技術不僅生長快,而且把種植活動從土壤的束縛下解放了出來,能避免土壤傳染的病蟲害和連作障礙,肥料利用率高,節約用水的特點,將無土栽培引入校園是較為合適的種植方式。從播種、施肥、澆水,通過每天的點點滴滴變化,記錄并寫成種植成長日記,讓學生獲取種植蔬菜的小常識,親身體驗種植的樂趣,感受勞動帶來的快樂,學會團隊協作精神,從而實現實踐活動的最終目的。
學校從“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知行做合一”的理念出發,通過持久、務實、新穎的實踐活動,促進學生養成終生受益的良好習慣和生活技能。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關于種植方面的知識,認識并學會使用各種勞動工具進行簡單的勞動實踐,磨煉學生的意志,鍛煉吃苦耐勞的精神,全面提升學生的品德,為學生提供更多生活的體驗,也提供了寫作的素材,讓學生懂得生活是寫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