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 盧楠 10月1日報道
不久前,芥末堆對AltSchool等多所國外新型學校進行了簡單的梳理,總結了它們在個性之中展現的共性。這些學校不滿于傳統學校陳舊和僵硬的教學模式,以幫助學生自主學習、自由探索為己任,呈現出了與傳統學校截然不同的面貌。相似的需求激發了相近的行動,近年來,多所類似的新型學校開始在國內出現。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快樂成長、接受全人教育,由王曉峰和張冬青夫婦牽頭,幾個家庭共同組成了日日新學堂,取《大學》“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寓意。目前,日日新學堂設有幼兒部、小學部、初中部和美國普林斯頓分部,到2016年9月有380多名學生、115位教職員工,計劃在未來將學制延伸到高中。
日日新學堂的校區選在果園里,希望孩子們能在自然中放松、自在地成長。學堂秉承“自然而然”的教育理念,在提供良好環境的前提下,對孩子不斷鼓勵認可,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讓孩子憑借自身的愿望成長。課程設置上參考國家課標并結合傳統文化,重新設計課程。一二年級的孩子會在北京游學,三年級以上的孩子全國游學。2013年,隨著規模的擴大,日日新成立了自己的教育研究中心,下設各學科教研組。
作為家庭互助式學校,日日新一直以家長們共同管理、共同出資、風險均擔的模式運營。當學校擴充到百名孩子的規模時,學堂成立了由家長代表組成的家校共建委員會,內分生活組、教研組、成長組和活動組,學校事務由王曉峰和張冬青作為校長身份管理,但所有家長享有知情權和建議權。家長們會自發參與到學校的建設中來,有些課程的教學也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家長擔任。
王曉峰校長在接受網易教育采訪時表示:“我們一二年級是給孩子養習慣,會比傳統學校慢一些。我們真正的學習是從三年級開始的,之后會逐漸加速,到五六年級的時候我們的孩子會表現得非常優秀。”
創始人之一謝康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因遇到擇校難題而選擇和同伴共同建立明悅。創校團隊具有教育、國學、音樂、心理等多元背景,其中包括前北大附中校長、北大教育研究院博導康健。
明悅采用小班制教學,讓孩子在大自然、博物館、運動場、美術館、工廠和社會進行學習和探索。學前啟蒙階段采用 “節氣生活-故事游戲-藝術浸潤-自由探索” 四合一的教學方式;小學階段采用主題式和實踐式學習,激發孩子興趣,培養自學能力;中學階段將導師輔導制、互助式學習和項目制學習相結合,加強孩子與社會的融合。除中文、英文課程外,生活及可持續發展系列均為雙語授課,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也是小學階段的必修語言,平均每年有1-2個月的國際游學。
謝康曾在堅果派國家學校擇校論壇上表示:“希望能夠把康校長很多年在教育體系里面的思考和沉淀,跟我們的一些想法結合起來,來辦一所真正在互聯網時代可以培養出有國際視野中國人的學校。”
啊嗚創想學校由木耳娘和她的朋友們創立。木耳娘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曾經做過十幾年的建筑設計師。目前學校有8個孩子,4個念幼兒園,4個念小學。
在啊嗚創想學校,沒有常規學校的課程表,每個孩子自己決定這一天每個科目的學習任務,然后自己選擇在什么時間完成。學校以思維養育為核心,鼓勵孩子自主學習,引導孩子發現-探索-發現-總結-形成規律,培養孩子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校會不定期進行“讀城”活動,帶孩子們融入社會,和不同年齡層的人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際互動關系,并通過兒童市集等方式培養財商。
木耳娘說:“思維養育是我們這里的重點。孩子們會問我們問題,但我們從來不直接告訴他們,而是把球踢回去,讓他們重新思考。其實每個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心里是隱約有一個想法的,但還不成形。當你把球踢給他,他會自己把想法組織出來。他失敗了,你就引導他自己總結,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教師不能站在前面拉孩子,教師是站在側面的教練。”
深圳道爾頓新華公學是國際道爾頓教育協會在中國認可并授權的第一所“道爾頓制”學校,創辦人是前乒乓球世界冠軍陳新華,退役后在國外的生活經歷和培養子女的體會,讓他渴望在國內創辦一所重視孩子個性發展的新型學校。道爾頓新華公學為12年一貫制,今年9月1日開學的只有小學一、二年級和初中一年級,每班20人;將陸續推出小學、初中和國際高中,開設48個班,招收960名學生。
美國道爾頓學校創辦于1919年,由創立者帕克赫斯女士開創的道爾頓制已成為全世界學校仿效的典范。道爾頓制由學生小組、學習任務單和實驗室構成。學習小組由不同年級的學生組成。學習任務單羅列學生在一個學習單元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注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由控制自己的時間和進度。實驗室用于學生與教師在課后討論,為教師提供個性化教學的機會。目前全世界有200余所“道爾頓學校”。1920年代,道爾頓制曾在中國風靡一時,由國民政府推行在公立學校設立實驗班。
深圳道爾頓新華公學將采用美國道爾頓制教學方法,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基礎上,進行走班制的小班授課。教師團隊由外籍教師、雙語教師和專業教師組成,外籍教師占1/3,所有教師都經過道爾頓專家培訓,教師們同時也是學生的生活導師。課程由國家基礎課程、國際理解課程、領袖素質課程3個版塊組成。教學方面則踐行個性化培養的道爾頓教法,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將學習的選擇權交給學生。
發起人李一諾,清華畢業,前麥肯錫全球合伙人,現任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希望把“一土學校”做成類似Altschool的個性化小學。學校第一年招收5-7歲學生,每年收費15萬元人民幣。為聚集更多認同一土教育理念的朋友,團隊搭建了收費的一土終身學習者社區,兩月實現近500萬收入。硅谷分校已開始籌備,計劃在2017年9月開學。
一土采用個性化教學、混齡的項目制學習以及導師制教育,希望將中國根基和國際視角的理念相聯系。在一土教師培訓體系中,教師有五種角色:知識的整理和傳遞者 (Curator)、引導者 (Faclitator)、教練 (Coach)、搭檔和協作者 (Team player)、家校溝通和理念的倡導者 (Advocate)。
這是WISE(世界教育創新峰會)在2014年做的一次調查,邀請全球645名專家來想象“2030年的學校”,結果如圖。與公立校和校外培訓機構相比,這些敢于嘗新的新型學校顯然更靠近專家們所預見的未來。而至于未來究竟如何,到底誰走在正確的路上,先出發的是否就能先抵達,堆堆會和你一起看下去。
*日日新、明悅、道爾頓新華公學、一土的信息,來自公開報道;啊嗚創想學校的信息,來自芥末堆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