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魚(姚海華):
大家好,之前我從事公訴工作有13年,從公訴內勤開始到公訴科長,一路埋怨我們的刑事辦案,法律適用為何這么難,法條不頂用,司法解釋不頂用,還要對司法解釋進行再解讀......真心感覺太難了!剛開始我常常擔心辦錯案、擔心有什么漏洞地雷陷阱、擔心法律適用理解錯誤鬧笑話、擔心法官、擔心律師.......很想有個老手可以問問,很想知道外面怎么判的,很想有一本針對實戰的用書........
10年后,帶著曾經的這些感慨,我創辦了“刑事實務”公眾號,我覺得我們辦案人員應該需要這樣的交流平臺,可以為他們減輕一點工作的壓力。并且組建了幾百人的專家團隊,專門搜集、解決實務中的“雷區”、疑難復雜問題。
我覺得這些還不夠,一定得編一本完全針對實務的書籍。不要論文式的文字,一定要通俗易懂;不要長篇大論,一定得簡明直接;沒有長篇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的引用(那些都可以自己去查,放書里純屬浪費資源);梳理的問題一定要來源于辦案實踐的疑難復雜問題;談的經驗技巧一定是實戰性很強的;解決實際問題并可以拿來直接進行辦案操作的!
《刑事實務》就這樣誕生了......
1、它由我進行主編,還有實務工作二十年、三十年的老手、業務專家、權威人士、“刑事實務”公眾號專家俱樂部成員參與其中,由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
2、這是一本針對實戰的業務用書,它不是法規工具書也不是論文,共700頁50多萬字,沒有一句廢話。它分為實務經驗技能交流和實務疑難復雜問題解析、總結,并挖掘實務雷區、實務亂象解決實務問題。經驗技能部分,均由十幾二十年以上實務經驗的刑案專家總結傳授(公、檢、法、律均適用);實務疑難問題解析總結部分,系這么多年來我們團隊從辦案實踐中摸爬滾打、總結、提煉出的幾百個血淋淋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及判例分析大數據總結,這些問題公、檢、法、律如果掌握不均衡,有人知悉有人不知悉,則很可能改變案件走向。比如,醉駕案中抽取的血樣在多少溫度下保存多長時間會腐敗變質發酵產生乙醇,案件很可能就變成了存疑無罪。
總之一句話,全書都是干貨,是公、檢、法、律師、學者、法學院學生研究實務必備的用書。
現公眾號上通過下面的購買鏈接預售(法制出版社鏈接、放心購買),預售五天左右,全網最快將在5月20日左右發貨。承諾:在預售期間,通過下面鏈接購買的,深海魚在書上都進行親筆簽名,另外還將享受入群指導和資料分享的永久服務。預售結束投放到市場后,就不簽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