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廖瑋雯
治療大師歐文.亞隆曾經感慨:
我不喜歡和正在戀愛的病人一起工作,可能是因為嫉妒,我也期望進入一種恍惚入迷的狀態,也可能是因為愛和心理治療根本上是不和諧的。
好的心理治療師和黑暗戰斗,尋求光明,但羅曼蒂克的愛情是由神秘感所維持的,在檢視下就會崩潰,而我不喜歡做愛的劊子手。
這段話,說出了愛情的美好,也揭示了愛情的非理性以及短暫。
我們先來看看案例。
案例A:
女主32歲發現丈夫出軌,帶著兩個孩子不知如何是好,她無法決然離開,因為這個社會對于一個32歲的,離異的,且帶著孩子的女人并不是那么地寬容。
可是留下她又感到非常痛苦,和丈夫信任感全無,她從未去想過丈夫會背叛她,這個大學期間便和她墜入愛河,形影不離的男人,會背著她和另一個“看起來不如她”的女人談情所愛,而且丈夫似乎深陷其中,如同一個初初墜入情網的男孩般,依然對其戀戀不舍。
她很痛苦。她知道得越多,就越痛苦,因為她記不起丈夫多久沒有對她有這樣的呵護與付出了,他們間就像很多久經歲月的夫妻一樣,彼此湊合過著日子,年輕時的許諾如同空談。
案例B:
女主30歲結婚多年,她與丈夫經常爭吵,關系淡漠,回想當初,似乎只是為結婚而結婚,彼此之前沒有愛情,事到如今,常常追憶過往,直到遇到一個男人,成熟穩重,溫柔體貼,像極了她心里的那個“對的人”,深陷其中,卻又帶著對家庭的愧疚、不安,隨著關系深入,對方也有家庭,愛情逐漸變淡,除了各種現實問題,還有妒忌、怨恨等等情緒席卷而來,似乎,最初發現真愛的那一種快樂正在被焦慮、憤恨……的情緒所取代。
案例C:把案例B女主換成男主。
……
當然,案例全都進行過了處理,但是,基本可以說明目前中年人在婚姻之中遭遇到的危機。
現在很多所謂情感導師會去教授很多駕女馭男的方案,或者如何掌控你的男人,如何教好你的女人,甚至還有職業分手師,職業挽留師的出現。
在我看來,這些都是一些類似“化妝品”的東西,只是起到“看起來”有作用,掩飾皺紋,延緩衰老。
這是一些表征,并沒觸及問題核心,也無法帶來實質的幫助,只是順著人的欲望走而已。
人到中年,婚姻到了看似“沒有愛情”階段,我們要怎么去重新燃起對生命的激情?
當然對于一個疲于奔命的人而言,他沒有時間去考慮這個問題。上有老,下有小,房貸車貸,穿衣吃飯,他們活兒多責任大,好像除了拼命工作以外,其他問題都是扯淡。或許他們偶爾會有疑惑,自己這么忙是為了什么?但是,鬧鐘一響,該上班還得去上班,完全沒有什么價錢可講。
我們來談蠢蠢欲動的人。
在我看來,蠢蠢欲動的人大概可以分成三類:
一是純屬欲望作祟,完全控制不了燃起的荷爾蒙,精蟲上腦完全不顧后果,事情發生之后,悔之晚矣,求爺爺告奶奶,左瞞右瞞,瞞不下去那就撒潑打滾,怪這怪那,最后自然無法承擔責任。
二是認為自己遭遇愛情,過去只是為結婚而結婚,如今卻是遇到真愛,實在無法拒絕,很多想要通過愛情去逃離“一潭死水”的生活的人,他們會把“愛情”所帶來的美好感受放大,他們的問題更多的在于如何面對愧疚,如何處理現實問題,還有,當愛情過去后,接下來應該怎么辦?
三是經過了深思熟慮而做的決定,他們決定離開當下這種自己無法去忍受的生活,去為現狀做些改變,他們的決定更多不是感性的,而是理性的,所以,他們可以相對安排妥當,最終,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我想先來談談埃里克森所提出的人格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或許可以給到我們一些提示。
他認為人生的發展共有八個階段,前面幾個階段我們暫且不談,來看六、七階段。
第六階段: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
從十七、八歲至三十歲是成年早期。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階段,這是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階段。
親密感,是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包括友誼與愛情。親密的社會意義,是個人能與他人同甘共苦、相互關懷。親密感在危急情況下往往會發展為一種互相承擔義務的感情,它是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
如果一個人不能與他人分享快樂與痛苦,不能與他人進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不相互關心與幫助,就會陷入孤獨寂寞的苦惱情境之中。
第七階段:獲得創造力感,避免“自我專注”;
這是中年期與壯年期,是成家立業的階段。這是獲得創造力感,避免“自我專注”階段。這一階段有兩種發展的可能性:
一種可能是向積極方面發展,個人除關懷家庭成員外,還會擴展到關心社會上其他人,關心下一代以至子孫后代的幸福。他們在工作上勇于創造,追求事業的成功,而不僅是滿足個人需要;
另一種可能性是向消極方面發展,即所謂“自我專注”,就是只顧自己以及自己家庭的幸福,而不顧他人的困難和痛苦,即使有創造,其目的也完全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根據他的理論,針對上面的三類人來看的話:
第一類我就不談什么了,畢竟“他還是個孩子啊!”
談談第二類,中年人想要逃離“一潭死水”的生活,通過去重新尋找一份動人心扉的愛情可能并不是最好的主意。
因為這個時候,人應該在事業上勇于創造,爭取自我實現,同時注重內觀,忍受孤獨,去尋找真正的自己。
只有明心見性,成為自己,才能在接下來不斷地衰老,各種無常變幻之中,站穩腳跟,無懼無怖。
這時去把心思完全放在變幻莫測的愛情中,極有可能遭致幻滅,深陷泥潭,無法自拔。
前文提到歐文.亞隆,他有著美滿的家庭,四個子女,盡享天倫,盡管他曾說到,羨慕沉迷在愛情中的人,可是,睿智的他卻并沒對此有所僭越,去讓自己妻離子散,眾叛親離,反而他會時常警示后輩,切勿去對訪客有著任何性的意味,除了要求我們恪守職業道德以外,我想也有這個原因。
羅素曾經說過支配他一生的強烈的感情包括對知識的渴望,對愛情的渴求,以及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
愛情非常美好,讓人怦然心動,但是,在適合的時候去采摘可能會更好一些。
有人會說,過去的我沒有因為愛情進入婚姻,現在,不愿再次錯過,但是,一步錯,步步錯,很多東西,錯過了就是錯過了,現在的你再也無法對擁有孩提時朝思暮想的限量版變形金剛而無比的快樂,關于愛情,也是這樣。
說到對方背叛給人所造成的傷害,對于一個過于依賴外在的人而言,確實近似毀滅性的打擊,但是對于一個獨立的人而言,離開了誰,地球依舊在轉,只要活著,他就能夠過好。
這也是前面所說的睿智的人,但是因為睿智,可能他就不會卷入這種風波中了,事情就是這樣。
總而言之,如果我們可以竭盡所能完成每個人生階段應該去面對的現實與完成的任務,等到了埃里克森所言的人生的第八階段——老年期,我們就能獲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如此回顧此生,我們才能覺得這輩子過得很有價值,生活過得很有意義。
我總覺得,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竭盡所能去讓自己活得完滿一些,豐盛一些,該愛就愛,不顧一切地愛,但是,人生在世,除了愛情,還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們去經歷與體驗。
所以,對于第二類人,到了這個時候,期待通過一場看似轟轟烈烈的愛情來改變有點兒枯燥的現狀,可能不如花些時間,去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更好一些。
至于第三類人,既然全都已經想得清清楚楚,我認為他們所做的任何決定,都是對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