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作為一年栽植、連年結果的高效經濟樹種,其壽命和結果的年限之長,是普通一年生作物所無法比擬的。而在果樹的周年管理中,修剪更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果樹若不整形修剪,放任生長,其骨干枝就會愈發雜密,導致樹形紊亂,最終影響產量。總之,科學的整形修剪對果樹的益處多多。
合理修剪果樹的益處
提早結果,早期豐產。老話常說“桃三杏四梨五年”,這是指在不修剪的管理條件下,果樹一般結果較遲。而進行合理的整形修剪,則能夠使枝條角度開張,促進結果枝的形成和發育,提早結果,促進豐產;
通風透光,減少病蟲,提高品質。科學修剪可以使果樹的枝條分布合理,果枝多而不密,骨架牢固,負載量大;內膛通風透氣良好,減少病蟲的潛藏危害;更使果實色澤鮮艷,風味濃厚,品質優良;
減少“大小年”幅度,延長結果壽命。若疏于管理,果樹容易出現大小年的現象,即一年結果過多,而一年不結果或結果很少。通過合理修剪,能夠調節生長態勢,促進或抑制花芽分化,調節生長枝和結果枝的比例,控制花芽的數量等,從而協調果樹的生長與結果,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部分果樹如梨、核桃、銀杏、蘋果等,其樹冠高大,如果任其生長,樹冠操作不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通過整形修剪,可以控制樹高,留出操作道及必要的樹冠高度,有利于果園操作和土壤管理。
修枝剪葉對于果樹的健康生長不可或缺,不僅可以改善光照,還可促進果樹花芽形成,提高營養物質積累,為來年的優質高產打下良好的基礎。合理的修剪應該遵循哪些原則?修剪的技巧方法又有哪些?
果樹整形修剪的原則
果樹的整形修剪是指根據不同果樹的生物學特性、生長結果習性、立地條件、栽培制度、管理技術及栽培目的的要求,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培育一個有較大有效光合面積、能負載較高產量、便于管理的合理樹體結構,通過短截、疏枝、回縮、摘心等技術措施剪成所需要的樹形,以保持良好的光照條件,調節營養分配,轉化枝類組成。修剪的原則一般遵循:
(1)“三密三稀”原則:即樹冠上的枝條分布要求“下部密,上部稀;內部密,外部稀;小枝密,大枝稀”;
(2)“有形不死,無形不亂”、“因樹修剪”原則:即有固定的樹形不死板、不教條;無固定的樹形,樹上的枝條不雜亂,有層次,根據樹勢確定修剪量。
果樹修剪忌生搬硬套,不同的樹種、品種具有不同的萌芽和成枝習性,因此同類枝條、剪截部位相似的修剪并不都能取得相同的效果。此外,不同樹種、品種的結果習性也不一樣,對此必須事先有所了解,才能使修剪達到預期效果。
果樹整形修剪的方法
果樹的修剪方法多種多樣,概括起來主要有短截、摘心、疏剪、緩放等。
短截
即剪去枝上的一部梢段和芽,使養分集中供應,促進剪口芽處于優勢,萌發為強壯的分枝。對多年生枝的回縮,也是短截的一種。剪截口以下留有營養枝可再次延伸者,稱“縮剪”,起更新作用;截口以下不留帶頭枝者,稱“堵截”,作用在于抑制其生長,常迫使其轉為枝組。一般短截愈重,對剪口及其下部的局部刺激愈強,對植株整體乃至根系的抑制愈烈。如幼樹修剪過重,常使結果推遲。
摘心
即對正在生長的新梢摘除其幼嫩部分。作用是抑制該枝繼續生長,促使養分轉向其下部各芽或其鄰近部位,利于成花或座果。
疏剪
即將部分枝、芽從基部疏除。由于減少了母枝的營養面積,并造成一定的傷口,可導致疏枝上部枝勢減緩,下部轉強。疏枝對整體的影響依疏除枝類、枝量而異。疏除弱枝、密枝或徒長枝可減少無益消耗,增加有效光合面積而有利于整體營養;但疏除過多營養枝,則將減少養分積累,削弱根系和樹勢。生長季節的除芽、抹梢等作業也屬疏枝,對常綠果樹較為常用。
緩放
即對營養枝不加剪截,任其自然延長,以便利用弱頂芽延伸,逐步減緩、削弱其頂端優勢,而提高該枝芽的萌發率,促生短枝,誘導成花。緩放通常與加大枝角相結合,枝向近于水平或斜下生長時效應明顯,但對過旺直立的背上枝一般不采用。
其他如通過刻傷、環割(環剝)、扭梢或拿枝軟化等手段,傷及器官或輸導組織的一部分,使營養物質暫時改變輸送方向或速度,對于緩和旺長,促使成花和提高座果也有較好效果。
各種修剪方法的應用要因樹、因地制宜,既依據不同樹種、品種的生長與結果特性,以及砧木和樹齡、樹勢等因子,又考慮自然條件的特點和栽培管理水平。一般對骨干枝應保持其健壯長勢;對輔養枝則應及時緩和生長勢,使其轉化為結果枝;對于老弱枝組需及時短截更新。修剪時盡可能采用最低的必要修剪量,對幼樹尤宜輕剪;同時注意各種修剪方法的綜合應用以及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