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到了戰國時期,原本上千家諸侯經過長時期的兼并主要剩下了七家:齊楚秦燕韓趙魏。
這七國里,也有一流強國之分,一般來說,東齊,南楚,西秦,北趙是四小超,其它三國打醬油。
東邊的齊國是東周以來的老牌強國。風氣很開放,其國君齊桓公在春秋時期第一個玩改革,成就了第一位霸主的威名。到了戰國,雖然換了老板:田齊,但功力還是很深厚。在公元前353年,大敗魏軍于馬陵。使得戰國第一個冒尖的改革強國魏國從此退出爭霸舞臺。后面,齊國的齊湣王跟秦昭王(羋月的兒子)一起約好稱帝。齊為東帝,秦為西帝。
跟其它國家比,齊國有大家風范,但跟魯國這些國家比,路子又特別野,比如第一家官辦妓院就是齊國開的。所以齊國稱為東邪再對沒有了。
而秦國呢?一邊呆在西邊,有能耐時就跑出來打人家,一不行了,就回到家閉關暴兵,有點勝之不武,人稱西毒。
而南邊的楚國是第一個稱王的,人稱不服周,是為南帝。
北邊的趙國跟韓國、魏國原本是一家:晉國。三位大管家分了家。
這里面,魏國先強大,但因為地理位置太差,四邊都是敵人,最終是敗下陣來,而趙國開展向少數民族學時裝的活動,成為了馬上強國。一度可以跟秦國對抗。長平之戰。如果趙勝,統一天下則為趙。當然,結果是秦勝了。所以相當苦,封一個北丐吧。
今天要聊的就是它們的都城。
先聊秦朝的咸陽。
咸陽,秦文化中心,第一帝都,不過,后面又冒出了長安。漢在長安定都之后,長安就取代了咸陽的位置。以致后面的歷史只見長安不見咸陽,現在也只是一個地級市。發展還可以,畢竟是文化古城。城區GDP八百億。
3.趙國首都邯鄲
邯鄲,這是中國三千年來一直沒改名的城市,也是趙文化的中心,現在還有一個封號,叫成語之都。當然,隨著歷史的變遷,竟然被石家莊這個近代才崛起的大城市搶了先機。邯鄲的GDP在三千億左右。
4.韓國的首都新鄭
新鄭也是歷史悠久的城市了,在春秋一開始,是鄭國的首都,當時鄭國搞商業貿易,新鄭是春秋最先發展起來的商業城市。當然,到了戰國,鄭國都沒有了,新鄭的發展就稍差了。現在的GDP大概是四百億左右。
4.楚國首都郢
在現在的荊州市,在楚國強大時,郢城抖一抖,中原也要顫三顫。三國時期,這也是諸雄競風流的地方。GDP大概是一千四百多億。
5.魏國首都大梁
現在的開封。 中國八大古都,尤其是宋朝開封府婦孺皆知。可能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富的城市。一張清明上河圖,沒有城管的開封,處處透著繁華。就是地勢沒有啥險要,又經常鬧黃患。據說開封是城摞城。現在的GDP大概是一千六百多億。
6.齊國都城:臨淄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的商業大都會,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說的就是它了。現在還是山東大城市,GDP有四千多億。是目前為止最高的了。不過,跟下面比起來,那就差點啦。
7,燕國都城薊,也就是現在北京。
北京大家都知道了,現在的中國首都,經濟跟文化、政治三核心。GDP是二萬多億,比前面六個曾經的兄弟城市加起來還要多。
但是,北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燕國時的北京,還是一個彼具塞外氣息的城邦。江湖傳言,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什么意思呢?就是喝兩杯碑酒,看到國足總不射,就要踢翻桌子抽出劍來砍老板的。燕國的實力也一般,最后苦到燕子丹實在斗不過發小秦始皇,竟然雇傭殺手荊柯去搞恐怖襲擊。當然,燕國也曾經暴走過。燕國的樂毅聯合秦、韓、趙、魏四大戰國常任理事國沖到齊國的臨淄,差點滅了剛稱東帝的齊國。齊國后面就算復了點血,但也沒辦法一爭高下了。
那么,北京什么時候有大都會的氣質呢?
一個是遼國。契丹人從干兒子后晉的石敬瑭手里得到燕云十六洲后就開始建國稱遼,并把當時稱幽州的北京建為陪都,成為南京,或稱燕京。這時北京有點都會的樣子了。后面,金國也遷都到這里,稱為中都。不過,城的規模不到,城內供水主要靠一個叫蓮花池的小湖供水。
到了元朝,這里成為元朝的大都,那個小池就不夠用了,就搬到了東北邊建了元大都。可以說,這時的北京算是大都會了。當然,后面明朝朱棣在元大都的基礎上正式建立了紫禁城,北京就真的成為中國第一流大城市。
城市如此,人亦如此,所以,親們不要怕現在當小弟,混一混 ,不知道五百年后誰當大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