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看了個小視頻后感覺特別難受,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年僅7、8歲的東北小男孩竟以死相要挾父母不要生二胎。
要想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子,得先蹲下來,從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孩子雖然思想尚未成熟,但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價值觀。在他的認知世界里,根本無法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也體會不到兄弟姐妹間的親情。過往那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經歷,讓他意識到家庭結構的改變,父母的關愛很可能被突然分走,從而出現不同程度的抵觸和焦慮情緒。其實孩子的想法很簡單,在他的內心深處不過是想讓父母愛他、重視他而已。在他看來父母的關愛一旦被分走就等同于被拋棄,所以他也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父母好好體驗一下自己的感受罷了。至于后果,他還真沒想過!
其實像這樣的案例,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并不罕見,卻一直沒能引起父母們的重視!就像看完此視頻,有的人將問題歸于孩子,認為他心理有問題;有的人認為是家教少,太寵愛孩子的結果;有的人認為是旁人想太多;更多的人是當小品一笑而過……直到狠話成悲劇發生才連連嘆息,悔不當初!
作為父母,我們的幸福觀決定著孩子的幸福感!作為原生家庭,家庭秩序和溝通模式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缺愛的子女都是在童年時期未被呵護、未被滿足的情感需求,或者成長道路上對挫敗感的深刻體驗讓Ta們對安全感有著極度的依賴,對愛的渴望與敏感超乎常人。無論獲得多少愛,Ta們骨子里總是潛伏著一種不安全感——這個無常的世界,到底有沒有人能夠無限包容自己無限呵護自己無限愛惜自己,給自己一個避風港去做徹底安穩的歸宿?這種不安感就像一個深不見底的無底洞,吞噬了Ta們的自信和篤定,滋生出更多的欲求不滿與脆弱不堪。
過去失敗的體驗總是讓Ta們充滿不安與懷疑,在心底深處實際上對任何人都沒有信心,卻又恰恰極度渴望尋求到那份平靜的踏實感和歸屬感。于是在情感的道路上,Ta們總是茫然無措卻又急于求成。愛的匱乏感讓她們本能地急促地去尋求心理補償,這種感覺會像上癮一樣停不下,來瘋狂地愛人與被愛,無窮盡地付出愛,或者需索愛,用來填補內心深處無窮盡的大洞。Ta們不惜加大自我損耗的力度陷入情感泥潭而不能自拔:或犧牲自我討好別人,或尋死覓活尋求肯定,或渴望被愛失去底線和理智而以身試險。
記得有句話是,給愛賦予越多犧牲修行的孩子,越容易被苦難綁架,陷入困境。承載著太多脆弱和漏洞的心智,太過容易被私欲過重和別有用心的他人趁虛而入,從而加重悲劇的深意。
生不生二胎,真的不應該是父母說了算!一定要多與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讓孩子理解父母的想法。父母想多要一個子女也是為了家庭歡樂,如果因為一個孩子而失去另一個孩子,或者讓一個孩子永遠生活在巨大心理陰影中,都難以有家庭幸福和快樂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