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老人家說的大部分沒問題,關節炎確實是關節內存在了炎癥,吃點兒消炎藥也可以幫助老人家患者疼痛的癥狀,但是這個消炎藥吃“頭孢”就需要討論下了,很多人認為青霉素、頭孢這一類的藥物是“消炎藥”,這個想法是絕對錯誤的,青霉素和頭孢屬于“抗菌素”。
抗炎藥和抗菌素有根本的區別,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錯用藥物并不能幫助人們治療關節炎
請大家記住 抗炎藥≠抗菌素!!!
當我們的關節無論是因為軟骨磨損、韌帶損傷、風濕以及類風濕等原因都會導致關節內出現無菌性的炎癥,也就是說這個炎癥不是由于細菌感染導致的,是身體自身的一種反應,醫學上將之定義為無菌性炎癥。
這種炎癥導致關節內出現滑膜的腫脹、滲出以及各種炎性因子的釋放,所以患者會表現出關節的疼痛、腫脹。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使用抗炎藥來給與治療。
抗炎藥是能夠抑制炎癥因子產生或釋放的一類藥物,通過對炎癥因子的抑制,減輕患者的疼痛以及腫脹。其實抗炎藥只是咱們的俗稱,在醫學上其實叫解熱鎮痛抗炎藥,常用的消炎藥分為甾體類及非甾體類抗炎藥。
非甾體抗炎藥臨床上常用的是洛索洛芬鈉、布洛芬緩釋膠囊以及雙氯酚酸鈉這一類的藥物。這類藥對于由于各種炎性因子導致的關節疼痛以及滲出,作用還是比較不錯的,也是屬于治療無菌性炎癥的一線用藥。但是這一類藥物有一個弱點,就是會對我們的胃部造成一定的損害,所以如果有胃潰瘍或者是心臟支架術后抗凝期的患者是忌用的,因為有可能會導致黏膜損害出現胃出血。對于這一類的人群,我們可以服用西樂葆這一類COX2抑制劑,對粘膜損害比較小,也可以同時服用胃黏膜保護劑。
甾體類抗炎藥通常指的就是激素: 腎上腺皮質激素、 雄激素、雌激素,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這類藥物中文名字一般都帶個“松”字結尾,比如可的松、氫化可的松,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這一類藥物臨床上使用會很慎重,因為長期使用副作用比較大,所以不建議患者自行服用,要按醫囑服用。
除了解熱鎮痛,他們還有抗炎,抗風濕的作用。
抗菌素也叫抗生素,簡單的可以理解為殺滅細菌的藥物,一般細菌由細菌引起的感染,服用抗生素有效。當然抗生素它不只是殺滅細菌,我們熟知的病原微生物如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等都有效,但是對病毒感染無效。
啥樣的問題需要抗菌素出手呢?就是我們要明確存在感染,比如泌尿系感染、切口感染等情況。除了紅、腫、熱、痛這些表現之外,一般還要有膿性的滲出,這種情況醫生才會選擇使用抗菌素,此時一般醫生會給與膿性滲出取出來,做菌培養以及藥物敏感試驗,明確到底是什么細菌導致的感染,以及什么藥物更適合控制感染。
由于感染的圖片大家看了會比較不適應,給大家選了一張手指感染的圖片,會更好的明確什么是感染,為什么感染要使用抗菌素。
相信看到這里大家應該對抗炎藥以及抗菌素有了明確的認識,抗炎藥物主要針對無菌性炎癥,比如頭痛、牙痛以及關節疼痛;而抗菌素主要針對的是細菌以及其他微生物導致的感染,濫用抗菌素會導致人體出現耐藥性,所以絕不對要濫用抗生素。
所以,關節炎導致的關節疼痛,吃頭孢不僅不會有作用,還會導致老人的身體出現耐藥性,是不可取的一種錯誤行為。
接下來給大家簡單科普下常見的關節炎有哪兒些,如何自我判斷呢!?
關節炎是一個非常廣泛的范疇,并不是簡單的關節疼痛就是關節炎,但是我們可以從常見的關節炎入手給大家講解一下,怎樣確定自己患的是什么樣的關節炎。
臨床上我們常見的關節炎主要有骨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今天就從這三方面給大家講解一下如何判斷自己的問題。
最常見的是骨性關節炎
骨性關節炎的發病基礎是關節內的軟骨退變,當軟骨出現了損傷以后,關節內的磨損就會越來越加重。隨著病情的加重,會出現軟骨下骨的硬化以及骨質增生,也就是骨贅的形成,當病情進一步的進展會導致關節的間隙變得狹窄,患者就會出現明顯的關節畸形,如果是內側關節間隙的狹窄,會導致患者出現o型腿,如果是外側間隙的關節狹窄會導致患者呈現為x型腿。
前面已經說到骨關節炎會導致骨贅的形成以及關節間隙的狹窄,所以我們依靠膝關節x片子來初步判斷骨關節炎的病情,通常我們采用K_L分期判斷病情。
0期的患者:也就是正常的患者,患者不會有任何的癥狀。
一期患者:患者的關節會開始有輕度的無罪行程,一般這個階段的患者會有比較明顯的上下樓梯的疼痛或者是不適,但是往往走平路反而正常,所以很多這個階段的患者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在這個階段,如果能開始注意保護我們的關節,減輕體重、減少對于關節的使用往往是可以逆轉的,但是正是由于癥狀不是特別的明顯,反而很多人忽視了這個病情。
二期患者:2期的患者關節的那個骨贅就已經開始明顯增多了,但是這個時期關節的間隙仍然不會發生狹窄,這就說明關節內的軟骨雖然已經有了磨損,但是磨損的程度還可以,不是特別的重。
往往這個時期的患者,如果癥狀比較明顯,在醫院檢查發現了骨關節炎,治療起來反而效果最好。因為關節的軟骨還沒有磨損的特別嚴重,此時我們通常可以采取給于關節內進行玻璃酸鈉、幾丁糖或者是富血小板血漿因子注射的辦法來減緩軟骨磨損的進程,緩解患者的癥狀。此時也可以給予患者口服氨糖。
三期患者:3期的患者不僅有了骨贅大量形成,而且關節間隙已經開始發生了明顯的狹窄,患者的癥狀會越來越嚴重,很多會表現出來蹲起的疼痛,甚至有的患者不能長時間的行走,否則次日關節就會有明顯的腫脹,有的患者在屈伸關節的過程當中會聽到響聲,類似于冬天我們用腳踩雪的那種響聲。
在此階段我們通常仍然會采取關節內注射的辦法以及一些保守治療的辦法,緩解患者的痛苦。患者也可以口服仙靈骨葆這一類的中成藥。
四期患者:4期的骨關節炎患者關節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畸形,這個時期患者會非常的痛苦,關節會有嚴重的畸形,通常不能行走很長的距離,有一些患者甚至行走500米就疼痛難忍了。而且患者通常會出現比較明顯的休息痛以及靜息痛,什么意思呢?就是說,不動也痛。
此時我們只有通過進行關節置換手術的辦法,才能幫助患者來解決痛苦。醫生也知道很多患者不想做全膝關節置換術,所以說現在也研究出來單髁的置換手術,也算是一種保膝治療。
以上x光的檢查方式,只不過是比較初步的檢查,可以幫助我們進行一個初步的診斷,對于關節內軟骨韌帶以及其他軟組織的判斷,最好的辦法還是要依賴核磁。核磁可以非常早期的顯示出關節內軟骨磨損的程度以及是否出現了軟骨下骨的硬化以及囊變,可以更準確的提供給醫生需要的信息。比如像下圖所示的這種髕骨外側高壓也是骨關節炎的一種,但是排x光片可能并不會像核磁能顯示出這么清晰的軟骨改變。
痛風性關節炎是由于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內的軟骨、骨髓、關節囊以及其他結構當中誘發的炎癥。大家看下圖所示的切片,就會明白痛風性關節炎有多可怕,在患者的骨髓當中都可以看到痛風石的形成。
痛風性關節炎的急性期會有非常明顯的關節紅腫熱痛,這種疼痛多數在后半夜發作,容易在受涼之后發作。患者表現出來不僅是活動以后的疼痛,而且不動也會很痛。如果患者有過高尿酸血癥的病史,或者是有過痛風發作史,那么可就可以做出非常明確的診斷。
當痛風性關節炎進入慢性期的時候,往往是比較危險的時候,雖然這個時候患者沒有任何的癥狀,但是這些痛風石會逐漸慢慢的沉積在患者的關節內,雖然并不會引起患者的疼痛,但是隨著時間的累積,尿酸鹽沉積的增多會嚴重導致患者的關節變形,影響患者的關節功能。此時往往給予患者進行普通的x光檢查,或者從體表就能發現患者是存在明確的痛風性關節炎呢。
對于這個階段患者的治療,我們只能采取藥物控制的辦法,當某一個部位的痛風石如果過大,嚴重影響患者生活的時候,可以給予進行手術切除,但是愈合很困難,治療起來非常的棘手。
看到這里可能很多人會說,痛風性的關節炎離我們很遠,但是謝醫生要負責任的告訴大家,我們國家有1億3000萬的人是高尿酸血癥,這其中有20%可能會轉變為痛風,痛風性關節炎離我們一直都不遠,非常近。
類風濕關節炎,其主要的病理基礎是滑膜的改變,當滑膜出現了類風濕滑膜炎改變以后,會逐漸的破壞掉關節腔內的軟骨,導致關節間隙的狹窄和關節的粘連,嚴重的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很多人因為手部的變形甚至筷子都拿不了。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早期通常會表現出明顯的晨僵,尤其是表現在手部。很多患者會在早期的時候表現出早上起來的時候,手指的僵硬感,握不攏,而且握拳的時候會有疼痛,通常需要經過30分鐘左右的時間才能緩解。
如果患者出現了以上的情況,那么建議您一定要到醫院做一個采取的化驗,我們叫風濕4項,不僅可以明確是否有風濕和類風濕,還可以對血尿酸進行檢查。為了更加準確的判斷病情,我們同時建議檢查抗環瓜氨酸抗體。如果這兩項都表現為陽性,那么患者患有類風濕關節炎的幾率是特別高的,可以達到80%。
當然當很多患者已經到了晚期,關節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變形,從相關的查體以及x光片子,也可以明確患者是否存在類風濕性的關節炎。從下圖您仔細看就會看出正常的手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手部的骨骼改變。
另外類風濕這種疾病也會導致患者出現比較嚴重的骨質疏松,建議類風濕患者一定要做雙能x線檢查,明確自己是否存在骨質疏松,或者說骨質疏松到了什么樣的程度,根據結果進行系統的抗骨質疏松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的時候還是以內科的藥物治療為主,盡量將病情控制住。到了晚期如果某一些關節嚴重的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導致患者屈伸功能的障礙,比如膝關節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我們同樣可以采取關節置換的辦法解決患者的問題。
導致關節炎的問題有太多了,只能將常見的幾種導致關節炎的疾病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科普,如果大家還有其他的疑惑可以私信我,或者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討。
請大家一定要有這種認識,不是關節疼痛了就是風濕病,不是關節疼痛了就一定是關節炎,也不要關節疼痛就隨便的吃點兒青霉素、頭孢來治病。
我們需要的是明確診斷,之后再進行對癥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