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得“骨質增生”,長“骨刺”?】...
首先膝關節由三塊骨頭組成---股骨、脛骨、髕骨,三塊骨頭之間的關節面被一層關節軟骨覆蓋,就跟我們平時吃的“豬筒骨”一樣,關節軟骨像海綿軟墊一樣,起著吸收震蕩,減壓的作用。隨著年紀的增長,關節軟骨慢慢磨損,厚度也越來越薄。磨損下來的“碎屑”就很容易誘發關節炎的發生;最后,關節軟骨部分磨損甚至全磨損完了,骨頭磨骨頭,就會出現劇烈的疼痛!
而“骨質增生”這個發生在骨關節炎的過程中,到底扮演著什么角色呢?
關節軟骨磨損完了,由于膝關節中的這塊“軟墊”不見了,無法像之前那樣減壓減震,因此這個時候“骨質增生”就來了!
我們初中物理都學習過,壓強=壓力÷面積(這個你不可能不懂吧!),如下圖,乙丙重量相同,但因為丙與沙面的接觸面積大,導致壓強小,因此丙的沙面形變沒有乙的明顯。
關節軟骨這塊“軟墊”沒有了之后,失去了軟骨的防震減壓功能,膝關節面受到的壓力就會變大;人體是個神奇的生物體,為了保證膝關節在相同壓力下或者更大的壓力下保持壓強不便,那么就只有增加受力面積了,骨頭慢慢就開始增生了,“骨刺”就長出來了,長出來的骨刺,增加了膝關節的受力面積,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膝關節壓強波動不會過大。
因此,“骨質增生”“骨刺”這兩個東西是人體自身的保護性產品,一般看大于60歲的老年人基本都會有,沒有癥狀的話,不用老是想著去“治愈”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