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雨霏 來源 | 成長樹
在咱們國家,“忍”字訣似乎格外受到認同,特別是對于有孩子的人來說。
“為了孩子,忍忍吧”相信很多家長都聽過,“忍忍吧,出了月子就好了”,“忍忍吧,孩子上幼兒園就好了”,“忍忍吧,孩子上了初中就好了”,“忍忍吧,孩子高考結束就好了”,“忍忍吧,孩子結婚就好了”……
不得不說,擁有忍耐精神的父母,值得尊敬,甚至非常偉大。但是,如果真的是為了孩子,有三件事情千萬不要忍。
為了孩子,
不要忍受雜亂污濁的生活環(huán)境
古人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把這一點放在第一條說,也是因為這一點看似瑣碎平常,卻能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品質和精神面貌。
生活有太多柴米油鹽的瑣碎,特別是有孩子的家庭,洗不完的衣服,收不完的玩具,忙不完的雜活。
見多了隨手把外衣與襪子扔在沙發(fā)上的父母,也見多了為了少洗衣服,每天讓孩子只穿耐臟的衣服玩耍的父母,見多了冰箱里堆滿不新鮮食材的父母,也見多了沒有及時給孩子剪頭發(fā)、剪指甲甚至洗頭洗澡的父母。
能理解這些父母的苦衷,但更希望他們能為了孩子不要忍受這種雜亂。最近流行一種說法:“房子可能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生活屬于每一個家庭,生活屬于每一個人。孩子日夜居住的生活環(huán)境怎樣,他身上的氣質就是怎樣。
之前看《爸爸去哪兒》,對曹格的妻子吳速玲印象很深。節(jié)目組有一期讓媽媽們參與錄制,給爸爸和孩子們做飯。
吳速玲做的那幾道菜,不管在過程中,還是最后的成品,整個過程都很賞心悅目,刀工熟練,動作輕柔優(yōu)美,然而最讓人好感度上升的是,她做完飯后,還摘了幾片葉子卷起來,作為筷子墊。
營養(yǎng)均衡的同時,還顧及到了每位家庭成員的口味,開餐前,細心的把碗筷擺好。即使節(jié)目拍攝地點簡陋,但這一個小細節(jié)卻體現(xiàn)了一位母親的用心。她帶給孩子們的,是一種精致優(yōu)雅的生活態(tài)度。
讓孩子生活在整潔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中,是父母的一種選擇,也是一種責任。當孩子能夠在任何環(huán)境中,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精致舒適,他就成為了生活上的強者。
為了孩子
不要忍受缺席孩子的成長
早前看過一條新聞,說一位在西藏工作的公務員,3年沒有回過家。而他家中的孩子患上白血病住進了醫(yī)院,本可以回家探親,但因為工作的關系,他放棄了休假,選擇堅守崗位。
這條新聞讓我不能理解那位“大義凜然”的父親。
三年,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是缺席的。想起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里面的一句話:不親自帶自己的孩子,就是瀆職。
哪個孩子不希望跟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一起呢?臨睡前,有爸爸媽媽給他讀繪本、講故事;節(jié)假日,有爸爸媽媽陪他去學習新的技能、陪他去探索大自然;晚餐后,有爸爸媽媽耐心的傾聽他的小秘密和他稀奇古怪的問題;困難時,有爸爸媽媽給他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這樣的陪伴要求,并不能說很難或者很貪心。然而卻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孩子享受不到。
相信大家都曾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說的是一位年輕的母親開著名車去送女兒到貴族小學學習。母親對孩子說:媽媽為了賺更多的錢,將來送你到更好的學校學習,沒時間陪你,你恨媽媽嗎?女兒說不恨。接著女兒又對媽媽說:等我長大了,也要賺很多的錢,送你去最好的養(yǎng)老院。母親聽后一腳剎車停在路邊痛哭。
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只有幾年,這段時間能不能擁有父母的陪伴將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決定了他能不能建立足夠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也決定了他能否順利的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系。
別再用忙做借口缺席孩子的成長了,也別再把孩子寄養(yǎng)到親戚家或托付給年邁的老人。對于未成年的孩子來說,他的心聲就是,爸爸媽媽,我希望你們不那么成功,可以不要昂貴玩具或高價培訓班,只要你們陪我。
讓孩子擁有高質量的陪伴,是父母的一種選擇,也是一種責任。當孩子能夠在任何條件下,感受到來自親人無條件的愛,并且能夠把這種愛傳遞給自己身邊的人,他就已經(jīng)成為了心靈上的富豪。
為了孩子,
不要忍受自己的脫節(jié)
微博上有個話題,你聽到過最心酸的話是什么?
一個網(wǎng)友說:回家接到奶奶電話,“放假到奶奶家來玩好嗎?奶奶托人裝了wifi”
還有一個網(wǎng)友說:過年在姥姥家吃飯,吃著吃著姥姥突然說了一句:“我也是醉了!”我還納悶姥姥怎么會網(wǎng)絡用語了,回家媽媽告訴我:“你好不容易放假回來,還整體玩手機,你姥姥特意學了好多網(wǎng)絡用語,就是為了能多跟你聊聊天啊。”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想起了他跟我說,讓我教他發(fā)短信時候的樣子。那時候我剛上大學,父親也已經(jīng)不再年輕,他想聯(lián)系我,卻舍不得一直給我打電話。所以他趁我在家的時候,拿著手機湊到我身邊,跟我說:那個,我想給你發(fā)短信該怎么發(fā)呀?
父親那時候眼睛已經(jīng)花了,在我的協(xié)助下,緩慢的用右手的食指一個拼音一個拼音的按出:女兒,中午想吃什么。然后按下了發(fā)送鍵。看到我收到短信了,露出了特別開心的笑容。
其實當時我是很心疼的,小時候那個我認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父親,有一天會需要我?guī)退莆招W生都會的技能。
這個社會發(fā)展太快了,稍不留意,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OUT”了。將來有一天,我們也會老去,希望在我們老去之前,可以選擇跟緊時代的步伐,不斷充電,不斷學習,不與這個社會脫節(jié)。
不僅是為了跟孩子有共同語言,減少與孩子之間的代溝,也是為了在孩子陷入迷茫與困惑的時候,可以提供給他最合適的指引。可以讓孩子了解到,父母的精神和意識跟他是同步的,不僅有“行千里路”的經(jīng)驗,也有“閱萬卷書”的遠見。
成為能與孩子并肩戰(zhàn)斗的家長,是父母的一種選擇,也是一種責任。當孩子能夠在面對任何困難時,向父母征求意見,溝通想法獲取支持,把父母當成朋友,他就可以成為困境中的勇士。
(來源:成長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