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鞏義窯:最富創新精神的窯廠



  • 鞏義窯,是古代鞏義地區窯口的總稱,其中以黃冶窯和白河窯最為著名。鞏義窯以燒造白瓷為主,兼燒三彩、青花,黃、綠、藍、青等單色釉陶瓷和絞胎瓷器,以高超的技藝水平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而著稱,其產品填補了中國陶瓷史上的諸多空白,被譽為最具創新的窯場。



鞏義窯  唐  絞胎三足罐


漢代時,鞏義窯以生產青瓷為主,是最原始的青瓷,胎釉、技藝以及燒制溫度略有欠缺,處于其發展的萌芽狀態。北魏時青瓷燒制技藝不斷進步,也開始燒造白瓷,這為鞏義窯在隋唐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鞏義窯 北魏時青釉缽、黑釉碗、白釉碗


      到隋唐,鞏義窯開始以燒造白瓷為主,并逐步成熟起來。此時,鞏義窯的規模已經很大了,無論從胎釉特征、燒造技藝還是生產規模上都達到了鼎盛時期。其白瓷瓷胎比較細膩,色調有白色與灰白色多種,釉的呈色也有純白、白中泛青或白中泛黃多種,造型多樣,優雅高貴,成為當時王公貴族及平民百姓使用、收藏的主要品種。


     而宋以后,由于政治中心的南遷、大規模的傾銷以及蒙古族統治集團的打壓,鞏義窯也開始衰落,但還有陸續的發展,其燒造并沒有因此中斷,而綿延千年演繹出泥與火的歌。


  

   我國年代最久的白瓷在鞏義窯發現


     經數十年的考古發掘,白河窯遺址出土的白瓷和青瓷與漢魏洛陽城遺址出土的瓷器在造型和制作工藝等方面完全一致。這證明了白河窯遺址是北魏的一處白瓷燒制窯址,比此前發現的北齊時期的安陽相州窯遺址早了近百年。


     白河窯址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燒制白瓷的窯址,把我國白瓷燒制的歷史向前推進了近百年。白河窯白釉瓷器與青釉瓷器同窯燒制,白釉瓷器白中泛青等現象,反映出北方制瓷業正由青瓷向白瓷轉化這一演變趨勢,無疑為我們研究中國早期白釉瓷器的起源及其演變過程,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鞏義窯遺址考古出土的精美白瓷


     “南青北白”格局的最初奠定者


     據考古發現,到北魏時,鞏義窯燒造出的白瓷從根本上改變了東漢以來青釉瓷器一統天下的局面,由此奠定了中國陶瓷青、白兩大系列的基礎,陶瓷史上說“南青北白”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而鞏義窯在隋唐時發展到鼎盛時期,生產的白瓷精品胎質堅細,潔白瑩潤,其薄胎白瓷呈半透明狀,為研究中國白瓷的起源與發展提供了實物資料。中國陶瓷史上“南青北白”的格局初步形成,此時的鞏義窯成為當時中國制瓷業的主流脈絡,影響著周邊窯口的發展。


     唐三彩在鞏義窯創燒


                         鞏義窯 唐 三彩鴨形盒


    鞏義窯不僅是北魏皇家專用青瓷、白瓷的燒制窯口,也是唐開元貢白瓷、唐三彩等低溫釉陶的創燒地,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唐代,鞏義地區在行政上屬于洛陽管轄,故在地緣上距離大都市很近,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又有大運河的恩澤,交通便利,促進了鞏義窯的快速發展。洛陽地處絲綢之路的另一個源頭,各種工藝技術、珍奇異物以及生活習俗沿著絲路傳入大唐,從而成為唐代藝術表現的對象。在國內外環境的交叉影響下,唐三彩便在鞏義窯誕生了。



     唐青花起源于鞏義窯


                         鞏義窯 唐 青花小碗


        在鞏義窯遺址考古發掘中還發現了少量唐代的青花瓷器,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這從考古地層學上解決了青花瓷器的產地歸屬和年代問題。其出土的文物與揚州唐城和“黑石號”沉船出土的唐青花瓷器的器型、裝飾完全相同,充分證實了唐代青花瓷器的發源地就在鞏義窯。


     鞏義窯為什么能夠有燒成青花瓷?這是因為鞏義窯能滿足燒制青花瓷器燒造時需要的高質量的白瓷、以及以氧化鈷為呈色器和釉下彩繪在高溫下一次燒成等條件。也就是說,唐青花是由白瓷與三彩孕育而生,唐白瓷成熟的燒制工藝,使三彩與唐青花在潔白的襯底下映照出絢麗的色彩,唐三彩因把鈷藍料用于著色劑,進而出現了釉下青花瓷。(文物網)




鞏義窯三彩雙系罐,高12.5cm,口徑13.5cm,底徑6.9cm。
罐呈扁圓形,口內斂,平底,口外兩側各有一系。器內施黃釉,外壁以綠釉為地,上以白、黃、綠三色點染花朵。器施半釉不到底,露胎處呈白色。
此罐器型雖小,但豐滿端莊,模制成型的雙系是唐三彩罐的一個主要特征。此罐以瓷土作胎,胎體堅致潔白,燒成溫度較高。在鞏縣三彩窯址中曾采集到與此罐雙系及彩斑相同的殘片,由此可知此罐為河南鞏縣窯產品。


絞胎三足爐,唐,高11cm,口徑10.7cm,足距15.8cm。
爐口外卷,圓腹,下承以三獸足。此爐通體絞胎,即以兩種顏色胎泥絞出花紋。
此爐造型端正,爐身與三足比例合理。利用絞胎的紋理將器身的紋飾搭配成不規則的團花圖案,是絞胎器物中難得的佳作。
三足爐是河南鞏義窯常見的器形,其造型仿自唐代的金銀器,品種以唐三彩較為多見,此外還見有白釉、黑釉、藍釉等品種。此絞胎三足爐亦應是鞏義窯制品。



鞏義窯白釉弦紋匜,唐,高8.5cm,口徑19.3cm。
匜撇口,折腰,腹部凸起弦紋一道,平底。口邊一側出槽形短流。胎體潔白。里外均施透明釉,釉層顯現細碎開片。
弦紋碗、弦紋匜是河南鞏義窯常見的器形,造型仿唐代金銀器,除白釉外,還有藍釉品種。



鞏義窯絞胎枕,唐,高8cm,長12.5cm,寬8.8cm。
此枕造型小巧,呈長方形,枕面前低后高,前側有一通氣孔。枕面及枕側面以白、褐兩色胎土絞出的五瓣團花紋樣數組裝飾,外罩黃釉。
經與窯址采集的標本相互印證可以斷定,此絞胎枕屬于河南鞏義窯產品。鞏義窯絞胎器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全絞胎,即以深、淺兩色胎泥相互絞合在一起再成型;另一種是貼面絞胎,即先將兩種不同顏色的胎泥絞合在一起,絞出不同的紋理,再切成薄片,用胎泥將薄片粘貼到器物上。這種做法一是為了節省絞胎原料,二是為便于做出各種圖案花紋。



鞏義窯綠釉小壺,唐,高5.8cm,口徑3.3cm,足徑3.9cm。
壺敞口,圓唇,短頸,扁圓腹,平底。肩部一側置短流,對應的一側有連于口與肩的柄,柄上下端各有一圓形裝飾。施釉不到底,露胎處呈白色。
此壺造型小巧圓潤,具有鞏義窯器物的典型特征。此窯還生產這種造型的茶葉末釉、白釉、黑釉小壺。



唐(618-907年)

高3.3,口徑14.8,底徑6.9厘米。

揚州市萬家福二期工程出土

揚州博物館收藏

盤為四瓣花形,口沿外撇,淺腹,圈足。盤內心繪四瓣花卉紋,壁上繪三組花瓣紋。盤內外施白釉,圈足露胎,胎色米黃,胎質細密。該盤是已發現最早的青花瓷,可能采用釉上彩或釉中彩的制作工藝,為河南鞏義窯產品。


    

鄭州市上街區峽窩鎮西距鞏縣窯約19公里,2006年10月,該鎮以西4公里的7號唐墓出土了兩件青花罐這兩件青花瓷罐是目前國內外所見工藝最復雜、最精湛,器形最大的完整唐代青花瓷精品。

這一重大發現于2007年11月在昆明召開的中國古陶瓷學術年會上發布,立刻引起與會國內外古陶瓷專家的注意,大家為之振奮。會后不久,耿寶昌會長及王莉英、袁南征、孫新民等副會長先后到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實物進行觀摩、研究



1990年揚州出土青花瓷片


1998年印尼爪哇海峽勿里洞水域唐代沉船“黑石號”出水的青花瓷器


1998年印尼爪哇海峽勿里洞水域唐代沉船“黑石號”出水的青花瓷器

   


唐代(公元618-907年)

高36、腹徑25厘米

1993 年鞏義市食品廠工地出土



  蘇富比前董事長A·阿弗烈·陶博曼舊藏“唐三彩女坐俑”。

鞏義窯,2016蘇富比春拍,133w


隋/初唐 白釉象形燭臺 2寸(30.5公分)長 來源 Galaxie Art & Gift Company,香港,1994年5月6 德馨書屋珍藏 金華堂珍藏 亞洲私人珍藏 

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 估價:港幣5,000,000-8,000,000



鞏義窯白瓷勸盤、承盤杯具!線條優美,工藝上乘,賞心悅目,也是當年皇宮貴族的寵兒



潔白細膩的白瓷

素雅勻凈的色釉

匠心獨運的絞胎


絢麗多姿的三彩

異域風情的青花

不愧是最富創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再訪中原古代名窯》系列報道之三鞏義窯
黃治窯——唐三彩燒制工藝流程揭秘 中華博物 鑒藏講座
[轉載]漫談唐代青花瓷器
中國歷代名窯介紹之五:宣德窯
張浦生青花講堂:唐青花
唐青花:是青花瓷的鼻祖嗎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饶市| 万安县| 利川市| 平定县| 沅陵县| 岐山县| 冕宁县| 绍兴市| 正阳县| 平昌县| 白水县| 三原县| 宣汉县| 雷波县| 镇赉县| 陵川县| 尚志市| 九龙坡区| 岱山县| 集贤县| 绍兴市| 新民市| 静安区| 柏乡县| 西藏| 盱眙县| 兴和县| 怀柔区| 巴马| 江达县| 巍山| 聂荣县| 南宁市| 安徽省| 乐东| 剑阁县| 宁阳县| 新巴尔虎左旗| 安新县| 蚌埠市| 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