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中,「文獻評述」撰寫有個“雷區”,你踩中了嗎?

學術論文中,「文獻評述」撰寫有個“雷區”,你踩中了嗎?相信大家都知道,相對于傳統的定性分析,實證定量分析的最大特點在于它的經驗證據,這就決定了實證論文最為重視的問題是內容撰寫的規范性,因為這往往涉及到它的嚴謹性和科學性。為此,這就意味著,論文的每一部分內容的撰寫必須保證它的質量和寫作范式的準確性!也就是說,每個部分內容都有其獨特的撰寫風格和創作形式,各自都有其存在的獨特性和價值所在,有些部分內容或功能不能隨意替代。然而,在現實的科研工作中,依然有不少作者對實證學術論文缺乏足夠的認識,它們撰寫的文章嚴謹性和規范性不足,并將兩個部分內容等同化。其中,就比如有的作者將“文獻評述”與“創新之處(等同于“貢獻”)”等同化,認為文獻評述可以被視為創新之處內容的替代。可見,不少人在「文獻評述」理解和撰寫時,容易產生這么個誤區!但是,區分他們之間的差異,尤為關鍵!一方面,創新之處,其內容和目的主要介紹了相對于已有的相關領域文獻,文章的內容有什么明顯的突破,且相對于已有文獻,你的論文做了哪些推進工作或創新點,或者至少在嚴謹性上有所創新,而不是隨意進行重復性工作。為此,在創新內容撰寫方面,作者可以借鑒和模仿已有權威文獻的創新點寫作和表達方式,根據不同的寫作思路和風格來開展,作者可以分別從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以及現實實踐意義等方面來撰寫和安排部署。而且,在撰寫論文創新點時,作者應該將最突出的貢獻或者創新點擺在第一位上,按照文章不同貢獻點內容的創新程度來安排先后順序;同時,一般而言,文章的實踐貢獻,僅作為創新之處放在最后一條,畢竟學術論文的理論貢獻更為重要。另一方面,文獻評述,其內容和目的主要闡述個總結了現有文獻的基本觀點,以及其中存在的不足,在這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你論文準備做哪些研究工作,來彌補現有研究的不足。說白了!文獻評述的意圖在于發現現在研究可能存在的問題,這不僅能反映作者的知識儲備能力,而且也能展現作者的學術批判思維。在此基礎上,你要表明準備做那些有實際意義的研究工作,以推進相關問題的探析,這也許是讀者最愿意看到的內容,也是體現文章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反,文獻評述不是簡單的回顧文獻,閱讀文獻,并整理別人的觀點和意見,而是需要站在別人的肩膀上看未來的研究方向和展望。顯然,創新之處與文獻評述的功能和目的性存在明顯的差異,而且這兩個部分內容的撰寫風格也有迥異。但是,它們兩者之間有一個共同點:文獻評述的內容,是指導我們論文內容撰寫的一個指南,為文章創新點的撰寫提供了思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文獻評述是打開撰寫論文創新點的一把“鑰匙”,這得依賴于作者有對現有文獻資料的深度理解和把握,從文獻評述中開展研究工作,并挖掘和提煉創新之處!因此,創新之處與文獻評述雖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但是它們在文章轉載和內容安排上卻存在較大差異,寫作技巧和范式也明顯不同,這就需要作者善于理解每一部分內容的要點,總結寫作經驗,而不能混淆概念、等同應對。而且,創新之處與文獻評述在實證研究中內容布局也有明顯的位置差異。一般來講,創新之處的內容通常會被安排在“引言”部分的最后一段,或者“研究結論與啟示”部分中,而文獻評述的內容會被安排在“文獻回顧”部分的最后,用來分析和評述現有文獻的不足和展現本文即將參與的工作。至于在本推文中,筆者為什么要特意重視這個“文獻評述”的誤區?其原因在于,近期一次審稿中,有稿件作者開門見山地將創新之處與文獻評述兩個部分的內容等同化,將文獻評述視為文章的創新之處。顯然,這種理解是不正確的,需要作者去辨析和理解,而這類作者卻存在文獻閱讀理解不足,學術訓練不夠的缺陷!最后,筆者贈言:共同探討科研心得,糾偏一些錯誤,一起共同成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