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思維狀態,是按照念頭的不同活動現象去劃分的,這里的念頭指的是自動產生的念頭,一定要了解這一點,因為自動產生的念頭是建立在執著心基礎上的,主動產生的那些觀念,那是我們的主觀能動性,二者有一定的區別。
在禪定中,念頭與念頭之間產生了距離,前一個念頭下去,后一個念頭才出來,這里的念頭專指自動產生的念頭,并不指觀念的,如果你指的是某些觀念的話,那你比如說:為了應對這些自動產生的念頭,我們用“無我觀”“觀空”,觀“深邃的心境”“觀空”,和那個“無我觀”,等等,這些觀法,從根本上說,我們其實都是住于某種觀念的。咱們說進入禪定的人,是住于偏空,或者等等境界,為什么會住于偏空?因為他住于這種觀念,這個觀念是為了應對那個自動產生的念頭,我們說“非想非非想”,“非想非非想”也是為了應對那些自動出現的念頭,因此我們住于“非想”這種觀念,當非想這種觀念,無法真正破除念頭,過了一段時間,念頭又出現了,我們自然會發現,非想也不能夠解決自動出現的念頭,于是我們又破了非想,又形成了非非想,它就是這樣在一個觀念一個觀念上去調整的。
無論你怎樣調整,從本質上來說,都是為了應對和解決,那些自動出現的念頭,所以我們要明白這一點。那么我們當前這種思維狀態,是在主動運作這些自動出現的念頭,而不是斬斷自動出現的念頭,這就是我們當前這種狀態和在禪定中他們的區別。
那么在住于思維本體狀態的時候,我們并不運作也不主動去解決那些念頭,我們絕不去解決這些自動出現的念頭,而是,咱們說的是“坐看云起時,任憑風浪起”,也就是我們根本就不去干擾這些念頭,你隨便怎么發展都行,不去干擾它, 當你不去干擾它的時候,它會自生自滅,這就是我們住于思維本體狀態的時候,就是這樣。
所以說從這里你也可以看得到,當這些念頭出現了之后,無論你怎樣運作,你跟著它跑還是你主動去破除它,統統都是錯誤的,因為什么?從本質上說,你都是在調整念頭,那么你實證中的一切的努力,無非就是調整念頭,住于念頭,調整念頭,這樣你始終都會住于那些念頭的,無法回歸如來藏的,所以觀心就是這樣,觀心就是我們不參與念頭的運作。念頭運作對于實證的意義。
---節選自清涼月老師《科學實證》講座19
編輯制作:老實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