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俄羅斯科學院航天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納坦·艾斯蒙特的說法,如果一切正常俄羅斯的“月球25號”探測器將在8月11日發射,但是它將比印度自以為豪的“月船3號”提前幾天著陸月球表面,不得不說這真的是對印度的一次挑戰,如果月船3號成功著陸月面還好說,就怕像月船2號一樣硬著陸在月球表面。
如果月船3號最終登月失敗,它甚至還不如月船2號,畢竟月船2號的月球軌道環繞器還攜帶了很多的科學載荷,但是月船3號軌道器有其它作用,科學載荷很少。
可以說月船3號是印度孤注一擲,必須要成功著陸月的一次嘗試,如果月船3號再次失敗,將會徹底打擊印度航天局的登月信心!
7月14日印度的月船3號如期發射升空,雖然軌道高度和計劃中的有所偏差,但也算是踉踉蹌蹌的成功了!后續只需要經過5次變軌操作,就可以把月船三號送入到預定軌道,著陸器尋找機會在月球南極附近軟著陸。
7月14日發射的月船三號將在深空中漫游,38萬公里的距離它需要消耗將近40天的時間才能抵達。
這就導致了一個有意思的結果,目前俄羅斯計劃發射的月球25號探測器尚未出發,計劃是在8月11日發射,再用大約10天的時間,一切順利的話月球25號將在8月21號著陸在月球南極預定著陸點。而印度的月船3號一路上就比較漫長了,全程大約40天的時間,如果正常按照計劃著陸月球表面,將會比俄羅斯的月球探測器晚上個三五天的時間。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運載火箭的推力和運力不夠用,上個世紀執行阿波羅載人計劃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一次性可以把飛船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樣后續的飛行之路時間上就可以大幅度縮短,全程不過是一個星期左右。
像我國的嫦娥五號任務以及俄羅斯將要執行的月球25號,去往月球的時間都不長,這就是運載火箭的優勢。
但印度沒有辦法,印度執行月船3號的運載火箭LVM3-M4就是現役最強的,但仍舊無法把月船三號直接懟到轉移軌道,后續的路程只能依靠探測器自己攜帶的推進劑,一點點變軌前往月球,印度的月船一號到現在的月船三號都是采取類似的方式,可以說絲毫沒有長進,不太清楚印度網友的自信是誰給的!
現在的局面就比較尷尬,俄羅斯時隔半個世紀將要發射自己的月球探測器“月球25號”,計劃是在月球的南極附近著陸,跟以往的探測器著陸點有所區別,這一次比較更加靠近月球南極。
目前只有中國、俄羅斯和美國成功進行過受控落月,現在印度想成為第四個實現這一壯舉的國家,勝利的曙光其實就在眼前,但最終的結果如何還是要看接下來的一個月左右時間內,月船三號如果更好的調整軌道,盡量少消耗推進劑,為最終的著陸做好準備!
俄羅斯尚未發射的月球25號探測器計劃是在8月21日著陸月球,但印度已經發射的月船3號要比月球25號更晚抵達月球南極,當然這還是在它們全部都成功的情況下,只能說印度的月船3號算是去了一個大早趕了一個晚集。
比較有意思的是兩個探測器最終著陸月球表面的位置比較接近,就像是兩個鄰近城市一樣,相鄰超過100公里,但月船3號會比月球25號更加靠近月球南極,已經快要接近月球的南極圈。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月球南極將成為地球之外人類探索外太空最熱鬧的地方,美國的重返月球計劃也是瞄準的月球南極,中國的探月工程四期,包括嫦娥六號、嫦娥七號以及嫦娥八號三次關鍵發射任務,還有2030年前要進行的載人登月,最終的目標都是瞄準月球南極。
我們期望可以在月球南極尋找到水資源,并且可以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主要還是因為月球南極的獨特優勢,有足夠的陰影區不被太陽直射,這也意味著科學家很可能在月球南極找到更多的水資源。
印度的月船三號無論最終成功與否,也掀不起什么大風浪,未來月球探索的核心還是在中國、俄羅斯的國際月球科研站項目以及美國的阿爾忒彌斯計劃,同時月球也僅僅是作為人類深空探測的一個跳板,未來借助于月球來探測火星以及更加遙遠的天體才是真正的星辰大海發展方向。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