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這則新聞時,心底無限感傷,一名15歲殘障女孩,被室友多次毆打,并迫其抽煙,因被室友威脅,不敢告知家人。這次,被母親無意發現其下體紅腫,大腿根部發青,經追問才知道已遭多次毆打……
隔著電腦屏幕,看著網頁中那個小姑娘的瘦瘦臉龐,似乎都能感受到她的那種恐懼和無助。
其實,這幾年校園暴力頻頻見于報端,上百度輸入“校園暴力事件”這六個字,便能彈出很多案例,其手段之殘忍,不僅令人發指,更讓人無法想象,都是豆蔻年華,為什么下手如此狠辣,而且,據調查現在校園暴力逐漸呈現低齡化、女性化的趨勢。
下面這組數據來源于百度:
北京中關村二小校園欺凌事件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一篇題為《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的文章日前刷爆朋友圈。北京中關村二小一名學生家長在文中稱,孩子長期遭到同班兩名同學的霸凌,11月24日更是被兩人用廁所垃圾筐扣頭。事發后,孩子出現失眠、易怒、恐懼上學等癥狀,經診斷為急性應激反應。
延安吳起縣中學發生校園欺凌事件
延安吳起縣中學發生了一起校園暴力事件,6名高二女生持刀威逼5名學妹脫光衣服集體猥褻。
重慶女生太邋遢被5同學圍毆打成十級傷殘
近日,重慶市榮昌區法院審理了一起健康權糾紛案件,多名初中女學生共同毆打另一名女生蘭蘭,導致其傷殘。
而這一事件的起因,竟是蘭蘭在住校期間因不注重個人衛生,而引起同寢室其他女同學“公憤”。
5名女學生隨即一起打耳光“教育”蘭蘭,導致其十級傷殘。
安徽懷遠火星小學副班長逼同學喝尿事
據華西都市報報道,安徽懷遠縣火星小學13歲的副班長小賜因為擁有檢查作業、監督背書的權力,向另外6個孩子要錢。錢沒給夠,就逼迫他們喝尿吃糞。
初二女生找男生說話遭掌摑被逼說自己是狐貍精
2016年5月14日雯雯在濟南歷城區某中學讀初二,成績優異、性格爽朗。劉女士覺得女兒表現異常,再三追問之下,女兒痛哭流涕,才說出自己的遭遇。大概在半個月前,雯雯因為跟同班一個男同學多說了一會兒話,就被該男生的女友喊來倆同伴扇了耳光。
日照五蓮一中學發生校園欺凌事件!學生在廁所被群毆
2016年5月16日,一段校園暴力視頻被瘋傳,一名中學生男孩,被一名身體強壯的同學毆打,其中幾十人圍觀,據網友稱,這起事件發生在五蓮街頭中學。
西安某學院17歲女生遭同宿舍5名女孩群毆
2016年5月19日,17歲女生小宜看到陌生人靠近,就會渾身發抖,蜷縮起來說“別打我”,而她這樣的反應,只是因為連續兩次遭受同宿舍5名女孩的群毆。
校園欺凌難遏制:宿舍里遭圍毆睡覺不敢關燈
2016年5月23日晚,14歲的初二女生小雨被兩名女孩從西安城北“擄”到朱雀門附近,在一小區內遭到三女一男一個多小時的毆打,遍體鱗傷。此事經過華商報報道后,警方及時介入,并在一天后將4名嫌疑人抓獲。隨后,這4名嫌疑人被刑拘。
……
這些事例,幾乎不忍細看,件件樁樁都觸目驚心,而這些僅僅是當事人報警后披露出來的,看似寧靜校園的背后到底還隱藏著多少傷害,我們無從得知。
近幾年,教育學界、心理學界、社會學界對此類現象都進行的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北京林業大學的方剛博士成立的“白絲帶協會”就是致力于發現和解決性別暴力、家庭暴力等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特別在2017年的第5屆白絲帶志愿者年會上推出《積極行動:校園終止性別工具包》一書,對解決校園暴力提供了一定的解決方案。
可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就是說如果受暴者,不說,不反抗,那么,這種暴力改變的過程將變得漫長。
其實,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受暴者幾乎都受到施暴者威脅,不準其告訴家人,這里我沒有提到老師,因為很多事實告訴我們,告訴老師,老師會處理,但老師們的處理方式相對會溫和,或者狠狠批評和教育施暴者,或者采取調宿舍、隔離等方式解決問題,或者采取其他方式(我不是老師,在這里沒有發言權),但這些解決問題方式,對施暴者不足以構成威脅,甚至會激發施暴者的報復心理,從而會對受暴者產生更大的傷害。這次報道的這位殘障女孩就是在老師已經發現她與室友不和,并將其調換宿舍后,又發生的暴力事件。
所以,對這些受暴的這些孩子而言,你求助的第一對象,一定是自己的父母至親,而且,一定要在第一次,第一時間告知父母,同時,一定要學會保留好證據,對身體遭受的傷害要學會拍照記錄,而卻不能選擇隱忍,因為你的隱忍只會造成暴力的下一次發生,絕不會終止暴力,同時,以暴制暴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這種做法,有時候可能會毀了你的一生。
在看守所我曾見過一位稚嫩的孩子,問看守的民警原因,民警不無唏噓的說,這個孩子被學校的一位校霸欺負慣了,常常訛其錢財,不給就暴打,這次這個孩子實在是不堪受辱,拎了把刀過來拼命,不慎真把對方捅死了,惹上命案,可惜,可惜。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以暴制暴可以泄一時之憤,但絕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而對青少年而言解決這種暴力問題的最好方式就是告知家長。
而對家長而言,我們都應該警醒:
第一、為什么孩子遇到暴力不愿意告訴家長呢?除了有被威脅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作為家長的你是不是能夠蹲下身子認真聽孩子傾訴呢?或者說你對孩子的傾訴能不能持有接納和包容的態度,你的不耐煩和無所謂很多時候會直接阻止孩子跟你的交流;
第二,你是不是分數至上?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只關注孩子的成績,常常把為了讓你好好學習,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做了多少貢獻等等話題掛在嘴邊,而不關注孩子的生活、情緒等其他問題。人畢竟是情感動物,當你的重心只放在學習成績上的時候,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會產生逆反,認為對家長而言,只有成績是最重要的,同時,還會產生一種負疚感,認為父母已經為我付出了這么多,我不能再拿這些學習以外的事情去打擾父母,從而選擇拒絕交流成績以外的事情;
第三,對孩子反應出問題你是不是足夠重視,或者能夠提出建設性建議,并且致力于實施,要讓孩子感受到家永遠是堅強的后盾。
很多家長,特別是低年級的家長,在孩子發生打斗時,常常教孩子說,你是男孩子,別人打你一拳,就應該還手,打他兩拳,這不是教育的本質,這就是從另一個側面告訴孩子,以暴制暴是一種方法,從而會在孩子的心靈埋下一顆種子,一種可以依靠暴力解決問題的種子。
還有當孩子告訴你問題的時候,先不要著急找問題發生的原因,而先要查看孩子的傷處,明確的告訴他,自己的身體,決不能受到他人有意的傷害,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關注,同時,如果傷勢嚴重,必須選擇報警,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傷害,必須反映給學校,由老師和家長同時對施暴者和施暴者的家長進行談話,同時,家長一定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比如每天接送,同時對施暴者進行威懾,這些措施,絕不是就一次,二次就能解決問題,而是持續一段時間,盡量杜絕施暴者報復的僥幸心理。
一個朋友就說過自己上初中的時候,幾個外校不知怎的總挑釁他們這幾個人,在放學,上學的路上經常攔截發生打斗,朋友說,辛虧他父親當時發現的早,一個平常不愛講話,老實巴交的父親,每天拎條鐵鏈,一天四趟,風雨無阻護送他上學、放學,整整一個學期,這個做法震懾到那幾個外校的學生,從此不再招惹他們,而他們也把心收回來安心學習。
校園暴力,是有多方面原因的,而逐一按原因解決問題是需要時間的,而這個時間有的時候會是很漫長的,而在這個漫長的階段校園暴力依舊是會發生的,所以,我們不能完全把希望寄托于改善校園環境等等,我們要遠離暴力,我們都有權利享受沒有暴力的生活,我們要有勇氣針對暴力行為說不,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改變。
這也是白絲帶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