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是我國大地上人口眾多的一個民族,基本上在全國各地都可以看到回族同胞的身影,和回族人做朋友的人會細心地發現,回族同胞中姓馬的特別多。過去也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話:“十個回族九個馬。”說的正是在回族同胞中,“馬這個姓氏”特別普遍的現象,那為什么會造成這種現象呢?
古代的回族同胞是沒有姓氏的,尤其是在他們的先民形成一個特定的民族群體之前,他們的祖先在取名的時候,有一套非常復雜的規則,而人的名字也特別長。因為古代回族人的祖先在取名的時候,要包括自己的名字、父愛的名字、祖父的名字,有的還要額外加上地名、族名以及自己所屬的部族的名字,比如說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全名叫做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利·本·哈希姆。
不過穆罕默德的這個名字命名規則要特殊一點,其后所加的都是各種人們賦予穆罕默德的贊美之詞,以及他在宗教中的地位。不過從這里可以知道,古代回族人的名字確實非常的長。在唐宋之前,回族人的祖先還是比較原理如今中國的政治中心的,居住在如今的新疆、西亞、中亞等地區居多,不過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逐漸有人往中國的內陸遷入。這一部分人收到中華文化影響,逐漸開始使用一些簡單的姓氏和名字。大約在元朝默契的時候嗎,大部分偏向內陸的回族人開始有漢族姓氏,這些姓氏多半來源于他們的名字原有的首字發音,而這些發音中,又以接近“馬”、“穆”、“麻”等音的居多,因此現在這些姓氏在回族人中就非常普遍,尤其是“馬”。
除了音譯,也有部分回族同胞姓馬是因為,他的祖先的名字,叫做“葛邏祿”,這個詞翻譯過來就是馬的意思,這種意譯也是馬姓回族人得姓的重要原因。還有部分人則是因為祖上曾擔任與馬字相關的官職,所以改姓氏為馬,成為馬姓的。不過最重要的群體,顯然還是來自音譯。
這種現象本質上是回族先民在進入中國境內后,名字太過復雜,記錄不方便。同時又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形成了姓氏的觀念,因而由各種原因改漢族姓氏而出現的。也即是一種古代的民族文化交融留下的現象。馬姓在回族中占到主體,在回族歷史上也涌現了很多和馬姓相關的歷史人物,比如說下西洋的鄭和是云南回族人,本姓就是馬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