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在人體是非常重要的,它上接大腦下連脊髓,是所有信息上行下達的“咽喉要道”,所以,一旦頸椎出現病變,某種程度上必然會影響信息的傳導,從而可引起多種癥狀與疾病。
以下列舉一些,以期大家足夠重視頸椎問題,積極保養頸椎。
手機、電腦...
1.頸椎病可誘發眩暈
頸椎病可以引起椎基底動脈受壓,造成腦供血不足,就會出現頭暈、耳鳴、手足麻木、走路不穩等癥狀。
2.頸椎病可引起心悸、胸痛
頸椎病可引發心臟不適,產生心悸、胸痛等癥狀。是因為頸椎病可影響到由頸部通過的支配心臟的自主神經,從而產生心悸、胸痛等癥狀。
3.頸椎病可引起吞咽不暢
食管的上端和第六頸椎相鄰,第六頸椎出現 增生,就是壓迫和刺激食管,甚至造成食管周圍炎癥、水腫,從而在進食時產生異物感。
4.頸椎病可引起胃脘不適
頸椎病可影響到支配胃的自主神經,胃的功能異常,會出現惡心、泛酸、飽脹、噯氣、嘔吐、納谷不香、胃中嘈雜、不思飲食等胃脘不適征象。
5. 頸椎病可引起失眠、抑郁病
在臨床中失眠、抑郁病常常伴有頸椎病,是因為頸椎病可以致椎基底動脈受壓,造成腦供血不足,腦的支配調節功能失常,腦細胞難以正常分泌多巴胺等神經營養物質而致。
6.頸椎病可引起肢體腫脹
頸椎病可影響到支配肢體的交感神經,會出現肢體腫脹,皮膚溫度降低,怕冷等癥狀。
7. 頸椎病可引起癱瘓
部分脊髓型或以脊髓型為主的混合其他類型的頸椎病,由于得不到系統地良好地治療,致病因素不能解除,隨著病變發展,出現脊髓變性液化這樣的不可逆病理變化,那么癱瘓也就無法避免了。
8.頸椎病可引起中風
隨著年齡的增長,頸部肌肉韌帶勞損、退化,固定關節的力量和功能減弱,在低頭或仰頭時,頸部關節失穩,擺動和錯位,必然會刺激在頸椎橫突穿孔中穿行的椎動脈,使之痙攣,收縮或扭曲變形,造成腦部供血不足。 這樣腦血流速度會變慢,易形成血栓,發生中風。
9. 頸椎病可引起高血壓
由于頸椎病而造成的高血壓稱為“頸源性高血壓”。頸動脈竇位于頸6橫突前方,頸部肌肉及筋膜緊張,均可牽張刺激頸動脈竇而致血壓波動;頸椎損傷引起無菌性炎癥,均能影響頸交感神經,而發生腦血管痙攣。若此種刺激持續存在,會繼發性影響腦血管舒縮中樞功能,而發展成為全身小動脈痙攣,使血壓持續升高。
由此可見,頸椎的重要性,認真仔細分析一下,感覺全身絕大多數的慢性病變幾乎都與頸椎有著密切聯系,所以說頸椎為“百病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