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黃帝內經》孫絡相關特性辨析
userphoto

2023.04.10 浙江

關注
杏 林 春 暖 北 中 醫

         經絡理論源出于《黃帝內經》(以下簡稱《內經》),其貫穿于《內經》學術對于人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等各方面的認識以及臨證診斷和治療的各個環節,是《內經》學術的靈魂,是中醫學術的核心理論。孫絡是經絡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1],孫絡的生理功能、病變機理及治療方法在《內經》中已經有較為系統的論述,孫絡理論已基本成形。《內經》之后,中醫理論不斷豐富和發展,但對于孫絡的認識卻鮮有突破,或少有論及[2]。
        作者通過系統整理《內經》“孫絡”相關條文,發現其在《內經》人體結構及氣血循環理論中占有獨特的地位。經檢索CHKD期刊全文數據庫(1915年至今),尚未發現類似文獻,現報道如下:

1 孫絡的概述

        “孫絡”一詞首見于《內經》,其中《素問》中出現“孫絡”一詞11處,出現“孫脈”一詞5處:分別見于《素問·三部九候論》、《素問·瘧論》、《素問·脈解》、《素問·氣穴論》、《素問·調經論》、《素問·繆刺論》、《素問·四時刺逆從論》,計七篇;《靈樞》中出現“孫絡”一詞5處,出現“孫脈”一詞3處,分別見于《靈樞·本輸》、《靈樞·經脈》、《靈樞·四時氣》、《靈樞·百病始生》、《靈樞·癰疽》計五篇;另有“孫”字出現于《靈樞·脈度》,系指孫絡。

1.1 孫絡的定義

        “孫絡”,或“孫脈”的定義見于《靈樞·脈度》:“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可知孫絡是從絡脈別行而出的脈絡,是絡脈的分支結構。孫絡從屬于絡脈范疇,因此也稱之為孫脈。在《素問·調經論》、《素問·繆刺論》、《靈樞·百病始生》、《靈樞·癰疽》等篇的相關論述中均有“孫絡(脈)”、“絡脈”、“經脈”概念的次序出現,明確的表達了孫絡是《內經》人體脈系的各級組成部分之一的概念。
        從《內經》條文來看,孫絡數量眾多,廣泛地分布于人體的各部,其向淺層與皮膚中的浮絡相延續,向深部則經由更大的絡脈與經脈相連通,是聯系深部組織與表皮的中介結構。由此孫絡成為了溝通五體經絡體系深淺兩部的樞紐結構。

1.2 孫絡與谿谷

        在《素問·氣穴論》的后半篇,文中提到了孫絡和谿谷這兩個概念:“帝曰:余已知氣穴之處,游針之居,愿聞孫絡谿谷,亦有所應乎?岐伯曰:孫絡三百六十五穴會,亦以應一歲,以溢奇邪,以通榮衛……肉分之間,谿谷之會。以行榮衛,以會大氣……谿谷三百六十五穴會,亦應一歲”。這里的孫絡和谿谷,都是通行榮衛氣血的部位,是大氣交會的場所,文中稱其為三百六十五穴會,而且反復出現了“凡三百六十五穴”、“孫絡三百六十五穴會”、“谿谷三百六十五穴會”、“孫絡之脈別經者,其血盛而當瀉者,亦三百六十五脈”的描述,強烈地暗示了孫絡、谿谷與氣穴的內在聯系。綜觀全文,對氣穴的描述側重于通過體表的定位來闡述人體氣血留止的部位,而孫絡和谿谷則分別從脈和肉的層次更加深入地揭示了氣穴的內在解剖結構特征。

1.3 孫絡與皮膚

        《素問·調經論》中提到:“風雨之傷人也,先客于皮膚,傳入于孫脈,孫脈滿則傳入于絡脈”。《素問·繆刺論》記載:“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孫脈,留而不去,入舍于絡脈”。從以上論述中,可以得知,外邪入侵途徑的起始部分——自皮毛而入孫脈。《素問·皮部論》中依然有與上述兩論一致的外邪入客人體次序的描述,而且在文末中提到“皮者,脈之部也。邪客于皮,則腠理開,開則邪入客于絡脈”的總結。另在六經皮部的闡述中還有“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某某之絡也”的體例,則是從結構上提示了孫絡與浮絡的空間關聯性,即肉中的孫絡與皮膚中的浮絡在解剖結構上的毗鄰或連接關系。
        此外,《素問·四時刺逆從論》言:“夏者經滿氣溢,入孫絡受血,皮膚充實”;《靈樞·本輸》云:“夏取諸俞孫絡肌肉皮膚之上”,《靈樞·四時氣》言:“夏取盛經孫絡,取分間絕皮膚”也說明了孫絡與皮膚氣血變化的相關性,說明二者之間存在著相互密切的關系。

1.4孫絡與氣血循環

        《靈樞·癰疽》中記載“中焦出氣如露,上注谿谷,而滲孫脈,津液和調,變化而赤為血。血和則孫脈先滿溢,乃注于絡脈,皆盈,乃注于經脈,陰陽已張,因息乃行”。這是《內經》關于人體營血生理狀態下的運行途徑,可以看出它和上述外邪入客的途徑是一致的。
        從《靈樞·海論》“經水者,皆注于海……沖脈者,為十二經之海”和《靈樞·動輸》“沖脈者,十二經之海也”的描述中,我們可以得知經脈的流向,其一是匯入沖脈。另據《素問·痿論》“沖脈者,經脈之海也,主滲灌谿谷”,沖脈在接受十二經脈的灌注后,也向著另一個結構部位進行灌注。這個部位就是谿谷,而存在于谿谷結構中脈絡,正是孫脈。
        綜合以上條文可知,孫脈,參與了“孫脈→絡脈→經脈→沖脈→孫脈”的氣血循環,而更重要的是,孫脈還接受了中焦營氣的滲入,并且是營氣化赤為血之后最先流注的脈絡體系。這個特點,使孫脈(孫絡)在《內經》人體氣血循環理論中具有了獨特的性質。

1.5 孫絡的診療相關

        孫絡參與病機的討論見《素問·調經論》、《素問·繆刺論》和《靈樞·百病始生》中描述外邪由外至內順序入客人體的條文,前文已有論及。孫絡在治療相關的條文中主要是在針刺法中體現,如《素問·瘧論》中載“岐伯曰:瘧之且發也,陰陽之且移也……審候見之在孫絡盛堅而血者,皆取之”,另見《素問·三部九候論》、《素問·繆刺論》、《靈樞·脈度》等諸篇。另外,《素問·四時刺逆從論》、《靈樞·本輸》、《靈樞·四時氣》中還提出夏季取刺孫絡原則,提示了孫絡參與治療的時間特性。

2 討論

2.1 孫絡的結構特點

        從五體的層次上看,孫絡與谿谷分別從屬于脈和肉的范疇。《素問·氣穴論》描述了孫絡之間存在著廣泛地交會,而對谿谷則明確地定義為“肉會”,同時,在論述中所涉及的“三百六十五穴會”強烈地提示了二者與人體氣穴之間的關系。此外《靈樞·癰疽》中對中焦出氣的論述中,孫脈與谿谷的再次同時出現,更加說明了在《內經》人體結構理論中二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谿谷是人體的重要的基本結構之一[3]。谿谷連屬于骨, 定位于肌肉相互交會的層次; 在這個部位,走行著孫脈與絡脈,因此也是人體的榮衛氣血交會的場所;這個部位,同時也是邪氣侵入人體后能夠留客的地方, 如果邪氣進一步深入就會傷及到內部的骨,形成骨病;這個部位,分布于周身,是通過針刺療法以激勵正氣、疏泄邪氣的結構[4]。谿谷的重要功能是需要更加具體的能夠與其它組織廣泛連接的結構單元來執行完成的,這個結構就是孫絡。通過這些條文,我們可以知道,孫絡的交會位于谿谷的部位、肉分的層次。孫絡或孫脈在此位置的連通,是人體的榮衛氣血廣泛交會的形態學或結構學基礎。

2.2 孫絡的生理功能

        《內經》并沒有明言孫絡的生理功能,但是,從有關孫絡的結構以及流注特征的條文來看,孫絡在經絡系統中的特殊位置決定了其在人體氣血循環流注過程中成為至關重要的一環。《素問·氣穴論》明確了孫絡谿谷是通行榮衛的場所,說明孫絡是參與榮衛運行的重要結構。再如:《素問·皮部論》中講:“絡盛則入客于經,故在陽者主內,在陰者主出,以滲于內,諸經皆然……其入經也,從陽部注于經,其出者,從陰內注于骨”;《靈樞·決氣》載“谷入氣滿,淖澤注于骨,骨屬屈伸,泄澤補益腦髓,皮膚潤澤,是謂液”。這些條文描述了人體氣血津液在各層次流注的規律,聯系孫絡的特征,則可推導上述功能的結構體現即是孫絡,從而能夠推論孫絡氣血分別向皮膚、經脈、骨輸注的廣泛性,并且潛在地提示其具有雙向性流注的特征。
        此外,孫絡還接受沖脈氣血和中焦營氣的雙重灌滲,這個特性,決定了孫絡既是經絡系統中氣血循環的一個環節,同時又是水谷精微自中焦化生營氣補充人體氣血循環的初始位置。孫絡接受營氣的滲入,盡管《內經》中對于這一過程中的連接結構沒有明確的表述,但是從其對營氣滲入孫絡后化赤為血并充盈孫脈的描述來看,孫絡是飲食水谷精微自中焦發出后向經絡系統灌注的部位,是中焦與經絡系統二者之間的連接結構。孫絡的空間結構具有雙重中介性質——表皮與內臟,奇經與正經,這個雙重特性決定了孫絡在整個經絡系統中的特殊位置。

2.3 孫絡理論的臨床應用

        《內經》有關孫絡診療的條文不多。根據外邪入客人體順序的描述,表明外邪致病的各階段病機所在,從本質上來講,這個傳變規律是由人體的結構特點,即經絡系統的流注特點所決定的,而其中孫絡恰是首要的環節。孫脈散布于肌膚筋骨并參與肌膚筋骨的組成,將其氣血滲灌營養肌膚筋骨,護衛肌膚抗御外邪入侵[5]。近年來,隨著絡病理論不斷發展,孫絡學說也越來越多地受到重視。臨床上很多疑難病證從孫絡角度辨證施治,往往能取得較好療效[6]。孫絡在人體結構中的特性決定了其在氣血循環中的獨特地位,這種特性提示了其在相關疾病的診療中有潛在的實用價值。
          在針刺治療時,《內經》還提出了四時與五體層次的對應取刺關系,闡明了夏季經脈血滿氣溢,孫絡隨之充盛的變化特點。這一特點是刺法進針深度的指導原則,此外對于孫絡系統乃至經絡系統血液流變學的研究有宏觀指導價值,對時間醫學的相關內容亦有深遠意義。

3 結論

        通過整理相關條文,可以發現《內經》人體結構理論針對孫絡一級的絡脈,已經建立了一個龐大的網絡體系,遍布人體周身,廣泛聯絡五體的各個層次。《內經》中的孫絡,或孫脈,是從屬于絡脈的次級結構,位于五體“肉”的層次。孫絡數量眾多,并在谿谷肉分的部位相互交會,融匯人體的氣血,并由此向各個結構流注。孫絡參與了人體經絡系統的氣血循環,同時還接受中焦營氣的滲入,是經絡系統接受水谷精微補給的重要位點。
        本文僅搜略了直接出現“孫絡”和“孫脈”的相關條文,初步的分析結果揭示了《內經》關于孫絡體系的復雜性和重要性。循按這一線索去解讀《內經》其它條文,有助于我們對于孫絡體系的全面認識,并能夠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基于絡脈理論疾病的診療以及相關研究工作!

參考文獻

[1] 石學敏. 針灸學[M]. 第2版.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7.
[2] 王朋, 楊明會, 李紹旦, 等. 《黃帝內經》“孫絡”探微[J]. 北京中醫藥, 2013, 32(2): 106-108.
[3] 劉斌, 董福慧. 《黃帝內經》“谿谷屬骨”理論再探[J]. 北京中醫藥, 2009, 28(11): 861-863.
[4] 劉斌, 董福慧. 《黃帝內經》“谿谷屬骨”理論三探[J]. 北京中醫藥, 2009, 28(12): 943-945.
[5] 向麗華,張治國,陳彥靜, 等. 對絡脈及其氣血循行規律再探討[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2, 14(8): 118-119.
[6] 霍旺, 楊明會, 李紹旦, 等. 經絡體系之“孫絡”芻議[J]. 中醫雜志, 2013, 54(6): 460-462.


小編心語

        對孫絡的關注,緣出于對“谿谷屬骨”理論的研究。絡之于經,仿若繁花掩樹,一絡一山水,一經一世界。自初沐杏林春暖,至成文之日已是廿載有余……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在,桃花依舊笑春風。

弱水三千取一茶缸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人體經絡結構
五行經絡圖(上)[摘]
孫絡
經絡有什么作用
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交通圖”
經絡系統的組成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格县| 义乌市| 鄄城县| 延川县| 灵武市| 镇坪县| 栾川县| 黔东| 乡城县| 仙游县| 嘉义县| 普宁市| 如东县| 南岸区| 晋城| 潼南县| 商都县| 盐津县| 阳城县| 云和县| 昭通市| 轮台县| 汤原县| 濮阳县| 湖北省| 巴塘县| 安顺市| 台南市| 翁牛特旗| 文登市| 西昌市| 湾仔区| 五原县| 河间市| 四会市| 中宁县| 甘肃省| 离岛区| 沙坪坝区| 郸城县| 郓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