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因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所表現的一種綜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腰椎間盤突出癥中以 L4~5,L5~S1 間隙發病率最高,約占 90%~96%,多個椎間隙同時發病者僅占 5%~22%。
腰椎間盤突出癥以青壯年為最多,男性較女性多,20 歲以內占 6% 左右,老年人發病率低。
腰椎間盤突出一旦發生往往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就目前的醫學發展來看,一旦患者腰椎間盤突出后,往往髓核會受到不可逆性損傷。
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和方式,多數患者治療的預后性較差。
因此臨床上針對腰椎間盤突出應當做好規范化的西醫治療,從腰椎間盤突出的發展原因入手來探究有效的治療方式。
一、解剖生理特點
1.腰椎
椎體肥厚;棘突呈方板狀,水平向后伸
腰段椎管的形狀
腰椎上下關節突關節面呈矢狀位(內、外關系)
2.椎間盤
3.韌帶
4.椎間盤與神經根
三、腰椎間盤突出疼痛的發生機制
1.神經機械壓迫
神經機械壓迫在臨床上也是造成患者腰椎間盤突出的一個主要原因。
壓應力對于神經所產生的影響較大,而且受損的血液供應也會產生影響,缺血對于神經傳導的影響顯著。
而神經系統所產生的機械效應如神經纖維變形、神經壓迫等都會造成椎間盤供血不足現象,造成嚴重的神經性壓迫綜合癥。
2.炎性反應
炎性反應也是造成患者腰椎間盤突出的一個重要原因。患者一旦出現輕微的發病,椎間盤往往會到達髓核并頂破髓核,進而出現一定炎性反應。
一般來說,這些炎性反應主要來源于患者自身椎間盤當中的物質,包括乳酸、糖蛋白等化學物質,以及一定的白三烯等物質,對患者的神經以及神經根鞘產生一定的刺激。
因此,有關研究顯示,一旦腰椎間盤突出后其壓迫到患者的髓核會產生一定的有害性物質,這種損害性物質會進一步的加重椎間盤突出情況。
3.神經根粘連
臨床研究發現,腰椎間盤的發生機制非常復雜。一旦患者發生椎間盤突出后,自身的纖維環將會被破壞,同時髓核受到一定的壓迫,造成患者局部的組織出現供血不足的現象,進而出現損害,所釋放的物質會引起一定的炎性反應。
而且患者髓核當中的組織液也會造成患者產生自身免疫性反應,加上患者水腫情況等,會進一步的加重椎間盤。
而且有關研究顯示,多數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會隨著時間的增加不斷的加重,出現神經根的纖維化,造成患者神經根以及纖維外部受到一定的影響,引發嚴重的神經性疼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