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歷史消息了解更多
一.測試
測試前準備:
1.開始動作時給予患者足夠的彈性繩減重
2.全程讓患者在不引起疼痛的條件下完成動作
3.告知患者在整個過程中如發生疼痛,立刻停止動作
開始測試前告知客戶動作標準:
1.如果患者在口授下不能正確的完成動作
2.就用手指導患者去正確的完成
3.正式測試時讓患者自己完成動作,不需要給提示
只要出現以下任何一種情況:
1.患者未能正確地完成測試
2.動作或姿勢引起疼痛
記錄患者不能完成的水平并打分,在另外一側肢體做同樣的動作來對比。兩 側 相對薄弱的一側將需要用弱鏈訓練來治療。(許多患者雙側都是弱鏈)
二.弱鏈訓練
評估完成后,從相對較弱的一側開始訓練,難度調整到患者能無痛的完成標準動作的難度開始:
1. 每次訓練保持30秒,或者完成4次標準動作
2. 治療師通過抖動吊帶來增加不穩定因素。
3. 每兩組間休息 30 秒。
4. 完成標準動作無痛的情況下每兩組間逐漸減少彈性繩的支撐
5.初次只需訓練兩組即可
仰臥位骨盆上抬
作用于腰部脊柱、骨盆和髖關節區域
針對的問題:
1.穩定性降低
2.神經肌肉控制能力下降
3.疲勞、關節活動度下降、僵硬、不舒適或者疼痛
4.運動疼痛
一.開始位置:
1.患者仰臥位
2.手放于身體兩側
3.膝關節屈曲90度,窄帶在膝關節腘窩處
4.寬帶使用紅色彈性繩置于骨盆處
5.彈性繩拉高至骨盆接近離開床面,中指能輕輕抬起患者骨盆程度
二.告知患者標準:
1.吊帶里的膝關節伸直
2.懸空的另外一條腿抬高,雙腿保持平行,雙腿略微分開
3.告知患者通過向下壓吊帶來抬高骨盆使身體伸直,幫助患者調整至標準中立位
(標準:骨盆兩側水平同高,無骨盆側屈及骨盆前傾,雙腳同高,雙肩緊貼床面)
4. 告知患者記住這個位置,放下
三.測試:
1.讓患者下壓吊帶來抬高骨盆使身體伸直,努力做到標準動作
2.此時無需告知患者是否標準,觀看患者是否能完整標準動作
3.無法完成標準動作的情況下停止測試,記錄患者完成情況
4.如能正常完成,通過減少骨盆處彈性繩輔助來增加難度,直至完全放下彈性繩或者出現無法完成動作,記錄患者完成情況
5.換另外一只腿重復同樣的動作,記錄兩側相對較弱的一次做兩組嘗試性訓練
四. 訓練:
從相對較弱的一側開始訓練,從患者能無痛的完成標準動作的難度開始
降低訓練難度:
1. 懸空的一條腿使用窄帶置于彈性繩上減重
2. 用手向頭后部床邊緣抓握用力
逐漸增加難度的方法:
1.逐漸減少彈性繩的支持
3.雙手抱胸前
4.在肩胛骨之間放平衡墊
5. 窄帶由腘窩移至腳踝處
訓練方式與強度:
1. 每次訓練保持30秒,或者完成4次標準動作(先靜態后動態)
2. 治療師通過抖動吊帶來增加不穩定因素。
3. 每兩組間休息 30——60秒 秒。
4. 完成標準動作無痛的情況下每兩組間逐漸減少彈
性繩的支撐
5. 初次只需訓練2組即可
6. 正式訓練3——5組
7. 每周3——4次
注:做完了解這個動作對減輕患者疼痛是否有效,做記錄
俯臥位搭橋
作用于腰椎、骨盆和髖關節區域
針對的問題:
1.穩定性降低
2.神經肌肉控制能力下降
3.疲勞、關節活動度下降、僵硬、不舒適或者疼痛
4.運動疼痛
開始位置:
1. 患者俯臥位,前臂支撐
2. 在腹部下放軟墊避免腰部脊柱的過度前凸
3. 窄帶在一側大腿髕骨上方
4. 吊帶的垂直高度與肩同高
5. 寬帶使用彈性繩置于腹部或骨盆處
6. 彈性繩拉高至腹部接近離開氣墊,中指能輕輕抬起患者腹部程度
告知患者標準:
1.懸空的另外一條腿抬高,雙腿保持平行,雙腿略微分開
2.告知患者通過向下壓吊帶使身體抬高保持在一個伸直的姿勢,幫助患者調整至標準中立位
(標準:骨盆兩側水平同高,無骨盆側屈及骨盆前傾,雙腳同高,雙臂緊壓床面)
3. 告知患者記住這個位置,放下
三.測試:
1.讓患者下壓吊帶來抬高軀干使身體伸直,努力做到標準動作
2.此時無需告知患者是否標準,觀看患者是否能完整標準動作
3.無法完成標準動作的情況下停止測試,記錄患者完成情況
4.如能正常完成,通過減少骨盆處彈性繩輔助來增加難度,直至完全放下彈性繩或者出現無法完成動作,記錄患者完成情況
5.換另外一只腿重復同樣的動作,記錄兩側相對較弱的一次做兩組嘗試性訓練
四. 訓練:
從相對較弱的一側開始訓練,從患者能無痛的完成標準動作的難度開始
降低訓練難度:
1. 懸空的一條腿使用窄帶置于彈性繩上減重
2. 胸部放氣墊或枕頭支撐
逐漸增加難度的方法:
1.逐漸減少彈性繩的支持
2.懸空的腿做髖關節的外展訓練,保持骨盆在水平面上做髖外展
3. 窄帶由大腿移至腳踝處
4. 在前臂之間放平衡墊
訓練方式與強度:
1. 每次訓練保持30秒,或者完成4次標準動作(先靜態后動態)
2. 治療師通過抖動吊帶來增加不穩定因素。
3. 每兩組間休息 30——60秒 秒。
4. 完成標準動作無痛的情況下每兩組間逐漸減少彈
性繩的支撐
5. 初次只需訓練2組即可
6. 正式訓練3——5組
7. 每周3——4次
注:做完了解這個動作對減輕患者疼痛是否有效,做記錄
側臥位髖關節外展
作用于骨盆和髖關節區域
針對的問題:
1.單腿站立時,髖外展體征
2.一側腿的平衡和穩定能力差
3.髖關節穩定性下降
4.髖關節區域的神經肌肉控制能力下降
5.疲勞、關節活動度下降、僵硬、不舒適或者疼痛
6.運動疼痛
7.兩側腿和足的高度參差不齊
一. 開始位置:
1.患者側臥位
2.頭枕于手臂上
4.寬帶置于下方腿的膝關節處
5.吊帶垂直至上方肩部高度
6.寬帶使用彈性繩置于骨盆處
7.上方腿外展(可選擇用窄帶彈性繩懸掛)
二. 告知患者標準:
1.懸空的一條腿抬高至與髖同高,上方手放于腰部
2.告知患者通過向下壓吊帶使身體抬高保持在一個伸直的姿勢,幫助患者調整至標準中立位
(標準:身體保持一條直線,無骨盆扭轉及骨盆前傾,兩側肩胛骨對稱)
3. 告知患者記住這個位置,放下
三.測試:
1.讓患者下壓吊帶來抬高軀干使身體伸直,努力做到標準動作
2.此時無需告知患者是否標準,觀看患者是否能完整標準動作
3.無法完成標準動作的情況下停止測試,記錄患者完成情況
4.如能正常完成,通過減少上方腿的彈性繩和骨盆處彈性繩輔助來增加難度,直至完全放下彈性繩或者出現無法完成動作,記錄患者完成情況
5.換另外一只腿重復同樣的動作,記錄兩側相對較弱的一次做兩組嘗試性訓練
四. 訓練:
從相對較弱的一側開始訓練,從患者能無痛的完成標準動作的難度開始
降低訓練難度:
1.懸空的一條腿使用窄帶置于彈性繩上減重
2.用手向頭后部床邊緣抓握用力
逐漸增加難度的方法:
1.逐漸減少彈性繩的支持
2. 寬帶移至腳踝處
3.前臂肩部支撐于平衡墊上
4.前臂肘關節支撐或手掌支撐
訓練方式與強度:
1. 每次訓練保持30秒,或者完成4次標準動作(先靜態后動態)
2. 治療師通過抖動吊帶來增加不穩定因素。
3. 每兩組間休息 30——60秒 秒。
4. 完成標準動作無痛的情況下每兩組間逐漸減少彈
性繩的支撐
5. 初次只需訓練2組即可
6. 正式訓練3——5組
7. 每周3——4次
注:做完了解這個動作對減輕患者疼痛是否有效,做記錄
(篩選有效的訓練動作作為下次訓練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