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甘露語林·公益音聲組 王晨芳 讀誦
引言
作為直立行走之地球人類之特征疾病,脊柱之椎間盤突出,歷來為西醫學界同仁與大眾所關注;從1934年(一說1941年)西醫學界Mixter和Barr報道手術治療腰突以來,所歷時間,雖然已超如今平均之人壽;所歷醫師,雖然已越數代之行醫周期;所耗資金,包括研究與診治投入,雖然其數甚多。
然則,迄今為止,西醫學界,以腰椎間盤突出為代表,其治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既無統一之治療、康復標準,亦無究竟圓滿之療法;何以故?
切除有復發之虞(參見
腰椎間盤突出術后影像復發=臨床復發?;
腰突術后復發方案選擇:單純髓核摘除or固定融合?),融合有鄰近節段病(參見
「鄰近節段病」:頸腰椎融合術之窘境;
鄰近節段退變:腰椎融合術之虞)、腰僵硬、甚或便后清潔困難之虞(參見全腰椎融合后僵硬; 丁香園);輔以內固定,則有
金屬對人體之整體與局部之不良反應,遑論根治
幸運的是,人體椎間盤髓核為免疫赦免組織,突出后所致自身免疫反應機制,為突出物吸收之機體保護反應;
巨大腰突自行吸收之文,截止2017年1月13日,陽光普照之際,已饒益2726名讀者,不啻為腰突患者希望之光,以破除內心之擔憂與不安。
圖1 腰突吸收之文
西醫學界自1984年,Guinto等[1]報道腰椎間盤突出自行吸收以來,又為諸多醫師與研究者所報道與關注
腰椎間盤突出如是吸收,頸椎與胸椎如何呢?突出物質軟可吸收,骨化之硬突出物,可否吸收呢?脊柱甘露語林,深入于西醫學界先行者之報道信息,呈現于眾,權作以蠡瓢海,權作拋磚引玉。
胸椎骨化之椎間盤吸收報道
胸椎間盤突出因發生率低于頸椎與腰椎,故爾,突出吸收之報道,亦相對少。
美國艾莫利大學Ahmad等于《BMJ Case Rep》上之文[2],堪為借鑒。
一般情況:女,38歲,2歲時診斷為地中海貧血,之后多次輸血;2010年11月因胸背痛而就診
查體:肌力、感覺和深肌腱反射正常
影像所見:CT照見胸6/7椎間盤突出并骨化;胸7/8,骨化但無突出(圖2);Ahmad等本欲手術治療,然則,等待抉擇之過程中,患者疼痛之癥狀明顯改善而未行手術
圖2 胸背部疼痛之時所行CT:胸6/7椎間盤突出并骨化;T7/8,骨化但無突出
跟蹤觀察:2012年9月,因滑倒摔傷再次背痛,而查體亦無損減;MRI檢查照見:原來骨化突出之T6/7椎間盤,消失殆盡;而T7/8新出現突出(圖3);且經反復確認節段無誤
圖3 A.近2年后,滑倒后胸背痛加重;T6/7椎間盤突出及骨化吸收,尚有退變;T7/8骨化之椎間盤新發突出,T1相和T2相皆為低信號;B. T7/8軸位相:椎間盤旁中央型輕度突出
再跟蹤觀察:7周之后,再行MRI,再次證實T6/7骨化突出椎間盤之吸收,新突出之T7/8有所進展(圖4);鑒于患者功能完好依舊,繼續觀察
圖4 7周之后,T7/8骨化椎間盤突出之進展,中等骨化中央型突出
3. 病例拓展
表1 胸椎間盤突出吸收之病例拓展
年代
作者
病例情況
骨化情況
1997年
法國Coevoet等[3]
法語
胸椎間盤突出自行吸收
-
1999年
法國Morandi等[4]
法語
55歲男性,T8/9突出自行吸收
-
2010年
Martinez-Qui?ones等[5]
37例椎間盤突出吸收;一例47歲之男性,T6/7椎間盤突出吸收
-
2012年
意大利羅馬大學Piccirilli等[6]
36歲之女性,具有之神經壓迫癥狀,隨吸收而緩解
骨化
頸椎椎間盤突出之吸收報道
腰椎椎間盤突出為人體自然吸收,報道頗多;頸椎椎間盤突出吸收,亦復如是[7-11]。自行吸收時間,2個月至28個月不等[8-11],最早之部分吸收,始于3周之時[7]。
以日本昭和大學醫學院Kobayashi等[7],于2003年發表于Spine J之文,試行闡述。
一般情況:男,27歲,頸痛并左上肢嚴重疼痛3天;無外傷史
查體:左側頸6平面疼痛,肌力無減退,深反射正常
影像所見:MRI照見C5/6椎間盤突出(圖5);Kobayashi等建議ACDF術,患者拒絕,以頸圍固定;3周后,疼痛漸消,MRI示突出物部分吸收(圖6);12個月后,復查MRI則突出完全吸收殆盡(圖7)
圖5 初始MRI 上為T1相下為T2相;頸椎之生理前凸變直;可見C5/6之突出
圖6 就診3周后,頸5/6突出之椎間盤,部分吸收
圖7 就診12個月后之MRI:突出物自行完全吸收
3. 病例拓展
表2 頸椎間盤突出自行吸收之病例拓展
作者及年代
病例年齡與性別
初始癥狀
發病至MRI表現出吸收
隨訪之神經狀態
突出節段
Krieger AJ, Maniker AH
1992 [8]
38歲
男
頸痛
7月(部分吸收)
12月后完全無痛
頸5/6
Westmark等
1997 [11]
48歲
男
肩胛痛
12月(完全吸收)
24月后無痛
頸6/7
Mochida等
1998 [9]
50歲男
35歲女
31歲男
基岡類肌萎縮
脊髓型
神經根性痛
3月(部分吸收)
2月(部分吸收)
3月(部分吸收)
6月后恢復
7月后無改善
6月后無痛
頸4/5
頸5/6
頸6/7
Song等
1999 [10]
37歲女
脊髓型
28月(完全吸收)
28月后恢復
頸5/6
吸收機制探討
脊柱甘露語林,基于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之資助,以免疫赦免與自身免疫而為詮釋(參見:
腰椎間盤:吸收力和祖細胞人體本自具足需治療否?);此外,學界尚有諸多理論詮釋:突出物于椎間隙之再調節(Re-accommodation,類似于脊柱骨折椎管內骨塊之重塑吸收)、椎間盤之脫水與干燥、腦脊液搏動壓力和硬膜外靜脈叢之功效。
祖國傳統醫學經典《黃帝內經》,為杏林之圭臬墨繩,為醫學之“經”;《素問·氣穴論篇》第五十八:黃帝問曰:余聞氣穴(腧穴)三百六十五,以應一歲,未知其所,愿卒聞之。岐伯則分別解說,談及臟俞五十穴,腑俞七十二穴……脊柱兩旁各一寸五分,為五臟背俞穴;人體之腧穴合計365個,與一年之365天相應;脊柱兩旁,則為臟腑腧穴所在;以經絡之運行,對應于腦脊液之流動(參見
相差MRI:照見頸椎壓迫「腦脊液流動譜」),亦可詮釋
對于反復腰痛者,西醫學界之循證I級依據,歸于
正念減壓療法,在美國頗為流行,包括靜思或冥想,觀照身體和瑜伽
結語
以要言之,腰椎間盤突出之自行吸收,自1984年報道以來,西醫國際學界所熟知;頸椎與胸椎椎間盤突出,亦可吸收;而且,無論突出物之軟,或硬(骨化),皆可為人體之吸收力所涵蓋
罹患脊柱椎間盤突出,即使在發達國家之脊柱中心,立即行CT或MRI檢查,亦備受詬病(參見
NEJM:腰椎間盤突出癥之臨床實踐)
脊柱甘露語林,于霽月光風中思惟,于晨曦輝映中前行,于格言聯璧中采擷,于學界精華中提煉,皆為饒益學界同仁,皆為蠲除患者對疾患之憂患;結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所資助下之潛心鉆研,結合800余篇西醫學界研究之點滴積累,結合國家中西醫結合之時代背景,將此人體脊柱椎間盤突出,皆具自行吸收之潛能,將國際諸多先行者之病例資料,呈現于眾
對脊柱椎間盤突出者及大眾而言,充分認知,明了此人體吸收之潛能與諸多先例,堪為重要;以正念觀照,事緩則圓,是為良策
參考文獻
1.Guinto FC Jr, Hashim H, Stumer M. CT demonstration of disk regression after conservativetherapy. AJNR Am J Neuroradiol. 1984 Sep-Oct;5(5):632-3. PMID: 6435432.
2. AhmadFU, Schallert E, Bregy A, Post JD, Vanni S. Disappearing large calcifiedthoracic disc herniation in a patient with thalassaemia. BMJ Case Rep. 2016 Jan28;2016. PMID: 26823353.
3. CoevoetV, Benoudiba F, Lignieres C, et al. [Spontaneous and complete regression in MRIof thoracic disk herniation]. J Radiol 1997;78:149–51.
4. MorandiX, Crovetto N, Carsin-Nicol B, et al. [Spontaneous disappearance of a thoracicdisc hernia]. Neurochirurgie 1999;45:155–9.
5.Martinez-Qui?ones JV, Aso-Escario J, Consolini F, et al.[Spontaneous regression from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Propos of a seriesof 37 cases]. Neurocirugia (Astur) 2010;21:108–17.
6. PiccirilliM, Lapadula G, Caporlingua F, et al. Spontaneous regression of a thoracic calcifieddisc herniation in a young female: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Clin NeurolNeurosurg 2012;114:779–81.
7.Kobayashi N, Asamoto S, Doi H, Ikeda Y, Matusmoto K. Spontaneousregression of herniated cervical disc. Spine J. 2003 Mar-Apr;3(2):171-3.Review. PMID: 14589234.
8. KriegerAJ, Maniker AH. MRI-documented regression oh a herniated cervical nucleuspulposus: a case report. Surg Neurol 1992;37:457–9.
9. MochidaK, Komori H, Okawa A, Muneta T, Haro H, Shinomiya K. Regression of cervicaldisc herniation observed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Spine 1998;23:990–5.
10.Song JH, Park HK, Shin KM. Spontaneous regression of a herniated cervical discin a patient with myelopathy. J Neurosurg (Spine) 1999; 90:138–40.
11. Westmark RM, Westmark KD, Sonntag VK. Disappearing cervical disc.Case report. J Neurosurg 1997;86:289–90.
欲勝人者先自勝 欲論人者先自論
欲知人者先自知
——《格言聯璧》
聲 明
本資訊基于國內外最新循證醫學研究,旨在饒益大眾、學術傳播,非醫療實踐之唯一準則;本資訊內容不應用作醫療糾紛判定的依據;本資訊所涉及內容不承擔任何依據本資訊制定及履行過程中所產生任何損失的賠償責任。
此文為脊柱甘露語林微信平臺原創作品,授權及投稿事宜敬請聯系平臺投稿郵箱(jzglyl@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