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踝關節扭傷后很快就會治愈,快則幾天,慢則2~3周。但是,有些人,踝關節扭傷后,幾個月、甚至幾年,遲遲不見好轉,仍然腫脹疼痛。有的病人,踝關節好像好了,一參加運動就會重新腫脹疼痛,總是沒有好透。更有甚者,干脆留下后遺癥,踝關節行走時疼痛,長期下來變成創傷性踝關節骨關節炎。
臨床上,踝關節扭傷可不簡單。不僅有常見的韌帶損傷,還有常見但常被人忽略的踝關節軟骨損傷,以及踝關節面壓縮骨折。
一、踝關節的解剖
2、踝關節周圍的韌帶
足的關節韌帶很多,同踝關節扭傷關聯最多的韌帶是:脛腓前韌帶(下脛腓前聯合韌帶),距腓前韌帶和跟腓韌帶。這三根韌帶最容易被最先損傷。
踝關節扭傷有多種分型,這里介紹最常見的兩種類型扭傷。
1、旋后(足內翻位)內收(距骨內收)型。
這是最常見的踝關節單純內翻扭傷。首先損傷的是跟腓韌帶。
I度: 跟腓韌帶損傷。
II度:內踝內上角軟骨損傷和/或距骨內上穹隆軟骨損傷。
嚴重的病例發生跟腓韌帶斷裂和/或腓骨骨折,踝關節內上角軟骨損傷和/或內踝壓縮性骨折和/或內踝骨折。
病例1之所以病人短期不能自愈,是因為內踝上角有軟骨損傷,軟骨損傷不可能短期治愈。加上患者前期不重視,沒有好好休息,患足還在負重行走,導致癥狀不好轉。
2、 足內翻(旋后)外旋(距骨外旋)型。
這也是最常見的踝關節內翻扭傷。不同之處是同時有距骨外旋。如何同第一種內翻扭傷鑒別呢?第一種內翻扭傷時,足跟同時內翻,所以先損傷跟腓韌帶。第二種內翻扭傷,足背向下,像跳芭蕾舞一樣足尖是朝下的情況下內翻,首先損傷的韌帶是距腓前韌帶和前脛腓韌帶。很容易同第一種踝關節內翻扭傷相混淆。檢查時發現有距腓前韌帶壓痛者,又是內翻扭傷的患者就屬于這種類型。這種病人損傷的踝關節軟骨是外踝外上角和/或距骨外上穹窿的軟骨,體檢時,這兩個地方有明顯壓痛,說明軟骨有損傷。如果有軟骨損傷,診斷時不能簡單等同踝關節扭傷,治療時要延長踝關節不負重時間。否則軟骨損傷不治愈,會留下后遺癥,甚至發展成創傷性關節炎。
三、容易被漏診的踝關節軟骨損傷
踝關節扭傷可以造成:1)內踝或外踝軟骨損傷;2)距骨剝脫性骨軟骨炎(距骨軟骨骨折、經軟骨骨折、距骨頂骨折);3)踝關節軟骨損傷后距骨和
脛骨關節軟骨變薄、缺損后,脛骨或距骨會增生骨贅。(前部和后部)產生踝關節撞擊綜合癥。
對踝關節扭傷一定要重視,早期就要想到有可能有軟骨的損傷。踝關節扭傷一直不好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軟骨損傷問題。這時治療不僅僅是治療韌帶,更重要的是要治療軟骨。如果已經有軟骨剝脫,形成游離體,單純保守治療已經無效,必要時要手術摘除治療,嚴重者發展成創傷性骨關節炎。
所以踝關節扭傷為什么治不好的原因是有軟骨損傷,不是一個簡單韌帶損傷。軟骨損傷的治療時間,康復時間都比韌帶損傷時間長,也更容易被漏診,貽誤治療的最佳時間,拖成大病。
新病例,男性,33歲。足球愛好者。半年前扭傷右踝關節,休息4個月后,感覺右踝關節疼痛好轉后,又去踢球。結果右踝關節再次腫脹疼痛。看下方X片(見圖1)可見右踝關節前方,脛骨關節面最前方已經增生骨贅,距骨上方也有骨贅增生,形成骨刺(左側關節也有類似結構)。我建議病人再做個踝關節的MR。要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圖 1
四、踝關節扭傷后如何救治
首先要明確診斷,臨床一定要做物理檢查,也就是醫生要用手觸診,不僅檢查有關韌帶,而且要檢查容易損傷的軟骨部位,如圖所示。一般來說,達到2級損傷的踝關節扭傷都有可能損傷軟骨。MR檢查最終可以確診。
對可能有軟骨損傷的踝關節扭傷,我們一般采用踝關節夾板外固定。這種外固定夾板,采用可以遇熱水變形的塑料制作。夾板與患者的踝關節貼附緊密,很好的固定踝關節,只容許踝關節背伸跖屈,不容許踝關節內翻外翻。有利于快速修復損傷。夾板制作示意圖。
五、踝關節扭傷后軟骨損傷,轉變成創傷性骨關節炎。
踝關節軟骨損傷后雖然不容易治愈,但是,只要積極治療,還是可以治愈的。臨床上真正從踝關節扭傷,踝關節軟骨損傷發展而來的創傷性骨關節炎很少見。退變性的踝關節炎也比較少見。都比膝關節和髖關節、肩關節的創傷性和退變性關節炎少見。少見不等于見不到,有些人太不重視自己的病癥了,一個簡單的踝關節扭傷最終發展成嚴重的踝關節創傷性骨關節炎。
案例4中患者由于未及時就醫而形成陳舊性損傷伴距下骨關節炎。出現踝關節扭傷應重視病情,上海杜寧中西醫結合診所對于踝關節扭傷進行明確診斷,榮養筋骨方法治療,讓患者不耽誤病情盡早治愈。有問題的人還是要盡早治療,早期治愈,不要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