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再來了解一個體態問題
這個問題在胖子身上并不十分明顯
在瘦子身上幾乎一眼可見
肋骨外翻,也稱為肋緣外翻,指的是下段肋骨向外突出,超出身體的外緣。常發生在第7-10肋。
肋骨外翻其實比較常見,但是大多數人的肋骨外翻被微微凸起的腹部隱藏,所以不太明顯,經常被忽略。一看
取仰臥位,全身放松,吸氣時觀察肋骨最下緣是否超出平時肋骨正常高度。
二摸
取站立位,全身放松,將雙手置于肋骨下方,雙手緩慢向上推,在這個過程中感受肋骨下緣是否明顯向外突出。肋骨外翻究竟是怎么回事?
胸廓是保護心臟、肺等人體重要器官的堅強堡壘,它由人體軀干兩側的12對肋骨構成。這12對肋骨其實暗藏玄機,其中的第1-7肋直接與胸骨相連,被稱為“真肋”;第8-10肋通過肋軟骨連于胸骨下部,被稱為“假肋”;剩余的第11-12肋在末端游離,不與胸骨相連,被稱為“浮肋”。由于第8-10肋前部并未直接與胸骨相連,而是通過軟骨韌帶及纖維帶互相結合,所以其相較第1-7肋有更大的活動度,尤其是第10肋,其連接結構最為松弛。所以第7-10肋相連形成的肋弓處最容易向外突出。雖然肋弓活動度較大,但并不會平白無故就外翻,究其原因仍然要從胸廓說起。胸廓是維持正常呼吸的基礎,在正常呼吸模式下胸廓可向三個方向擴張:由膈肌收縮產生的垂直擴張,由肋骨活動產生的橫向和前后方向的擴張。而肋骨外側在吸氣時上抬,在呼氣時下降。如果呼吸模式錯誤,在呼吸過程中第7-10肋向兩側運動幅度減少,后側肋骨向后運動幅度減少,但是前側肋骨向前運動幅度增加就會造成肋骨外翻。胸廓共有20塊肌肉附著其上,其中就包括有輔助呼氣功能的腹肌,屬于胸部前側肌肉。腹直肌、腹橫肌、腹內外斜肌形成強有力的腹壁,可以將肋骨固定在應有的位置,一旦腹肌無力,肋骨下方穩定性不夠,很容易導致外翻。這其實是一個連鎖反應,骨盆前傾、腰椎過度前凸、胸椎靈活性不足都有可能造成胸腰結合段過度伸展,進而引發肋骨外翻。
除了胸廓原因,肩背過緊、脊柱側彎、先天因素都有可能導致肋骨外翻。
在之前確實把肋骨外翻列入了佝僂病的臨床表現中,這也是造成大家普遍誤解的原因。但是早在2011年的《中華兒科雜志》上已經指出該表述有誤。該文還指出肋骨外翻、漏斗胸并不是佝僂病的體征。肋骨外翻是嬰幼兒從臥位到坐、站位的胸廓正常發育現象。所以發現寶寶有此癥狀的寶媽先不必過于擔心,正常情況下隨著孩子的發育肋骨會恢復正常。但是如果寶寶在3-4歲時肋骨外翻依然很明顯則需要到醫院進行診斷了。較輕微肋骨外翻應該如何自我糾正?
動作要領:取仰臥位,雙手置于肋骨兩側,用鼻子吸氣,想象肋骨向兩側打開,讓胸廓充滿氣體。用嘴呼氣,想象肋骨在向中間收緊,盡量延長呼氣時間。
如果您只有單側肋骨外翻,可以嘗試以下呼吸訓練:
動作要領:以左側肋骨外翻為例,取仰臥位,用右手手指堵住右側鼻孔,左側鼻孔吸氣,想象著左側肋骨向外鼓起來。如果無法做到,可以先刺激左側膈肌和肋間肌。
平板支撐
動作要領:從頭到腳注意保持在一直線上,不要頭部后仰、塌腰和弓背,注意力要集中在腰腹部。直到支撐不住為止。半仰臥起坐
動作要領:取仰臥位,屈膝,雙腳著地,吸氣準備,呼氣起身至一半位置,再吸氣回歸。腹斜肌訓練
動作要領:取仰臥位,雙腿屈膝,雙腳踩地,雙手交叉置于腦后,腹部用力將胸椎抬離地面,同時身體向右側旋轉30°,保持30s,換方向,感覺兩側腹肌收緊,重復5組。注意尾骨始終緊貼地面。
腹斜肌訓練升級版
動作要領:仰臥位,雙手輕拖頭部,腹部用力將胸椎部抬離地面,同時雙腿抬起,一腿屈膝一腿伸直,上半身向屈腿方向旋轉,肘部接觸腿部彎曲側膝蓋,完成一側交替另一側。每側10次,重復5組。注意尾骨緊貼地面,雙腳在同一高度。
如果您只有單側肋骨外翻,可以嘗試單側腹斜肌訓練
動作要領:雙手掐腰,一腿在前,一腿在后,屈膝下蹲,前腿大腿與小腿保持90°,注意膝蓋不超過腳尖,后腿向后伸展。重心前移,下壓髖部,保持10s換方向,重復3次。
動作要領:雙膝雙手撐地,一手置于耳側,軀干向手抬起一側旋轉到最大角度,動作緩慢,注意保持腰椎穩定。重復5-10次,換方向。
如果您的肋骨外翻比較嚴重,還合并脊柱側彎等情況建議及時就診,尋求專業幫助。【本文參考文獻】
托馬斯·亨德里克森;張志杰,劉春龍,王學強主譯.骨科疾病:評估與手法治療[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北京,2019:146
黎海芪.肋外翻不是佝僂病體征[J].中華兒科雜志,2012,50(5):399
徐華洋.糾正肋骨外翻[J].光彩
編輯:申衛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