髕股關節軟骨損傷在運動性損傷中十分常見,但由于診斷比較困難,尤其是早期確診在常規檢查中幾乎不大可能,故往往被忽視而得不到及時處理。但是,無論何種軟骨損傷,最終都可能導致軟骨細胞的變性壞死,并遺留永久性損害,故近年來已引起重視。關節軟骨表層為3~5μm厚的無形層,包括黏液層和纖維層,起保護其深面的固定層不受免疫復合物侵蝕的作用。固有層可分為表面細胞層、過渡層、柱狀層、鈣化軟骨層和軟骨下骨板五部分。關節軟骨沒有血管、神經供應,其營養主要依靠彌散機制從關節滑膜液中攝取。因此,任何影響關節滑膜正常分泌或關節軟骨擠壓機制,有礙關節正常活動的因素均可能引起關節軟骨的損害。
病因
能造成髕股關節軟骨損傷的原因復雜,主要以外傷、反復機械運動、關節畸形等因素有關,好發于青年運動員人群、女性中老年人群、免疫力低下者等,其誘發因素主要為肥胖、骨質疏松等。
好發人群
如自行車、滑冰運動員等人群長期、用力、快速地屈伸膝關節,對髕股關節軟骨面的磨損增加,易患此病。
免疫力低下者如消瘦的青年等人群,容易感染結核及其他病原體,累及關節腔時可損傷軟骨面,易患此病。
有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關節病變的人群更易患本病,
誘發因素
癥狀
髕股關節軟骨損傷以髕骨后疼痛為主要癥狀,疼痛隨病情發展而日益加重。常伴有下樓困難、行走時軟腿等癥狀。疾病后期可并發骨關節炎、髕骨軟化癥、髕骨不穩等疾病,出現膝關節外觀出現腫大,肌肉萎縮等體征。
典型癥狀
最主要的癥狀為髕后疼痛,在活動或半蹲位出現,初期為酸乏不適,以后發展為持續或進行性的酸痛。往往在開始活動時疼痛明顯,活動后減輕,活動結束或休息時疼痛又加重。這種疼痛有時很有特色,往往被描述為“齲齒樣酸痛”。在上下樓梯,尤其在下樓或下坡時酸痛明顯。經常有膝蓋打軟,“差一點跌倒”的主訴,有時有關節交鎖癥狀。
其他癥狀
就醫
由于軟骨一旦受損則難以修復,建議出現髕骨周圍出現疼痛、膝關節伸直困難及行走軟腿等癥狀或存有膝關節先天性疾病等情況下及時就醫。可通過體格檢查、X線、關節鏡等檢查確診,注意與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相鑒別。
需要做的檢查
髕股關節軟骨損傷主要依據其典型臨床表現初步診斷,即髕骨后疼痛,體格檢查時可見關節外形腫大、股四頭肌萎縮,擠壓研磨或推動髕骨時有摩擦感。X線檢查早期無明顯異常,晚期可見到軟骨下骨質改變、髕股關節面不平滑、關節間隙不對稱性的狹窄、髕骨邊緣有骨贅形成等典型改變。MRI可見髕股關節軟骨出現變薄、信號改變及毀蝕現象。關節鏡可見關節軟骨軟化、纖維化及軟骨下骨暴露等病變,結合檢查結果綜合判斷診斷本病。
鑒別診斷
主要侵犯脊柱,但膝周圍關節也可受累,青年男性多見,主要侵犯骶髂關節及脊柱。外周關節受累多以膝、踝、髖關節受累為主,常有肌腱末端炎。88%~95%的病人HLA-B27陽性,骶髂關節及脊柱特有X線改變,以上表現均與本病有較大區別。
風濕性關節炎是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全身變態反應性疾病,常有咽頰炎、丹毒等感染病史,起病急,常見于青少年。關節病變有以下特點,關節紅、腫、熱、痛明顯,不能活動,發病的部位常常是膝、髖、踝等下肢大關節,其次是肩、肘、腕關節,手足的小關節少見;多關節游走性疼痛,但疼痛持續時間不長,幾天可消退。血液檢查示血沉加快,抗“0”滴度升高,類風濕因子陰性。治愈后很少復發,關節不遺留畸形,但可并發心臟病變。髕股關節軟骨損傷主要是髕骨后疼痛,在活動后癥狀減輕,類風濕因子陰性。
類風濕性關節炎屬自身免疫性疾病,好發于手、腕、足等小關節,反復發作、對稱分布。有晨起關節僵硬至少1小時、關節腫脹(以腕、掌指關節或近側指間關節腫脹為主)、皮下結節等表現,髕股關節軟骨損傷沒有這些表現。類風濕性關節炎手、腕關節X線平片有明確的骨質疏松或骨侵蝕,類風濕因子陽性,髕股關節軟骨損傷類風濕因子陰性。
治療
髕股關節軟骨損傷輕者可首選非藥物治療,若不能緩解者可用藥物治療緩解癥狀,延緩關節病變,恢復日常生活。病變嚴重時可選擇手術治療,如關節鏡或膝關節置換等方式,患者需要長期持續性治療。
一般治療
出現癥狀后,首先限制膝關節劇烈活動1~2周。同時進行股四頭肌抗阻力鍛煉,增加肌肉強度有利于維持良好的髕骨軌跡,增加膝關節穩定性。告知患者減少不合理的運動,適量活動,避免長時間跑、跳、蹲,減少或避免爬樓梯。減輕體重,可選擇游泳等有氧鍛煉,膝關節在非負重體位下屈伸活動,以保持關節最大活動度的關節功能和肌力訓練。
藥物治療
增加髕骨在股骨髁滑動過程中的穩定性,如外側關節囊松解術、股骨外髁墊高術等。
通過關節鏡行關節清理術,刮除髕骨關節軟骨上較小的侵蝕病灶,促進修復。
髕骨關節軟骨已完全破壞者,有學者采用髕骨切除方法減輕髕股關節骨關節炎的發展,但術后膝關節明顯無力。
髕股關節軟骨損傷至后期,并發骨關節炎病出現膝內翻畸形及持續性疼痛時,可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物理治療
增加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癥反應,包括熱療、水療、針灸、按摩等。
預后
髕股關節軟骨損傷患者經治療后只能改善癥狀,延緩疾病發展,不危及患者生命。患者需要根據自身情況以及醫囑進行復診,以便觀察病情發展情況。
飲食
髕股關節軟骨損傷患者在飲食上無特殊禁忌,可多吃高蛋白的食物補充營養,有助于身體恢復及康復,同時需要戒煙酒。
飲食調理
多吃些高蛋白、富含纖維素及鈣等元素的使用,如瘦肉,豆、奶制品,動物肝臟等食品。
戒煙酒,可減少食用生冷辛辣的食物,不僅有可能加重癥狀,還影響藥物發揮作用。
護理
髕股關節軟骨損傷患者護理上應該減少對膝關節的負重,避免重復損傷膝關節的動作。可以適當科學鍛煉膝關節及股四頭肌力量,避免功能減退。手術患者術后還應注意切口皮膚護理,并加強關節功能鍛煉。
日常護理
減輕體重,日常生活中可采用手杖、拐棍等生活方式可減少膝關節負重。
減少不合理的運動,適量活動,避免長時間跑、跳、蹲,減少或避免爬樓梯,在醫生指導下做游泳等對用膝關節少的運動。
加強股四頭肌功能鍛煉,避免肌肉萎縮,影響日常行為。
行手術患者術后應做好手術切口的皮膚護理,避免感染,不利于傷口恢復。
預防
在生活中要減少重復使用膝關節的不良習慣及行為,在科學指導下進行體育鍛煉。同時有關節疼痛史或者關節疾病的患者應定期體檢,預防髕股關節軟骨損傷的發生。
預防措施
控制體重,避免長時間、用力地膝關節運動如跑、跳、蹲等運動。
積極治療骨結核、感染等可累及關節軟骨的病變,在軟骨損傷早期積極治療,規律服藥,延緩病變發展。
宋永忠教授
宋永忠老師,世界中醫骨傷聯盟主席、CCTV-1健康顧問、天天養生堂健康嘉賓、北京北苑中醫門診部院長、團中央青企副秘書長、中醫師承導師、中醫世家、骨傷專家、京城名醫。秉承醫理、自成一脈;以宋氏中醫正骨、宋氏氣血調理,成為中式正骨的傳承核心 (治療患者數十萬人,培養正骨學生上萬人,收徒3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