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華頓經濟研究院連續第九年編制發布中國百強城市榜單。這次的城市榜單首次引入了質量建設和商業資源兩項新指標后,得到了2023年綜合百強城市。令人關注的國內四大一線城市“北上廣深”,這次綜合排名深圳超越廣州坐穩第三城。老牌一線城市你追我趕,新一線城市的競爭更為激烈。
新發布的榜單中我們可以看到新一線城市中,杭州的綜合實力力壓成都位居新一線榜首。北上廣深后的第五城之爭愈演愈烈。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杭州在今年榜單上名列新一線城市之首,在多年來和成都圍繞第五城的爭奪中逐漸占據優勢。
杭州成為新一線榜首,深圳超越廣州,南京力壓蘇州,重慶前十以外。這些都是這份榜單令人爭議的地方,那么這份綜合城市實力榜單為何會這么排名呢?
一、杭州力壓成都,新一線榜首?
杭州為何是新一線榜首?杭州是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浙江省經濟、文化、科教中心,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總面積1685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37.6萬人,城鎮人口1039.0萬人,城鎮化率84.0%。
一線城市的2個重要標準是經濟總量和中心城區人口規模大小,得益于數字經濟發展,杭州的經濟總量快速上升。得益于各種扶持政策,尤其是針對畢業生的就業政策,例如今年剛發布的畢業生創業獎勵政策,都是在同其他城市搶人才,杭州的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得益于杭州亞運會等大型活動的舉辦,杭州加快了地鐵的建設速度,十年間杭州地鐵里程從無到進入全國前十。
杭州民營企業發達,網易、阿里巴巴都把總部設在杭州,杭州的互聯網、金融、IT、電商等都是位于國內前列,所以杭州人的收入和可支配收入都會明細更高于成都等西部一線城市,杭州人的手里似乎更加富裕。
“天府之國”成都與“人間天堂”杭州在榜首之爭上其實難分伯仲,成都雖然居于內陸西部,缺乏沿江靠海的先發優勢,但周邊競爭對手太弱,所以腹地更為廣闊,頭部效應更為顯著,而且成都的西部戰略意義似乎讓成都成為第五城才是國家的最佳選擇,成都占了區位之優,是九個國家中心城市之一。歷史上成都也一直是西部地區的門戶城市,目前擁有近20家外國總領事館,數量僅次于上海廣州,是我國西部最重要的國際交往中心,也是西部極為重要的科教文衛與交通中心。
所以杭州并不一定是穩壓成都站穩榜首,還需要時間來告訴我們最終答案。
二、深圳超越廣州?
深圳是廣東省轄地級市,國家計劃單列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城市之一。1980年,深圳成為中國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新興移民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被譽為“中國硅谷”。
廣州是廣東省轄地級市、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超大城市、廣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是我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
深圳廣州誰更牛,爭論從來沒有停過。第三城的爭論好像也一直沒有停過。深圳年輕化,有活力,科技公司多,金融業發達,廣州沒有深圳天天996那么卷,廣州更多的是煙火氣,所以深圳的一些標志性的行業,像互聯網、電子 科技 、培訓等這些類別在全國是屬于先進代表,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的加入,活力奮斗似乎讓的深圳慢慢的后來居上。
三、南京力壓蘇州?
江蘇省的雙子星老大之爭似乎從未停過,城市榜單中南京只會承認南京排在蘇州之前的榜單,相反,蘇州只承認蘇州排在南京之前的榜單,至于二者在榜單的何處位置,似乎并不是這兩位城市應該關注的。
雖然是一個段子,但是可以看出南京和蘇州的江蘇榜首之爭有多么激烈。這份榜單為何會把經濟落后的南京排在經濟極其發達的蘇州之前的呢?
其實如果只看經濟的話,蘇州似乎更適合排在老大,但是蘇州是縣域經濟的標桿,是中國鄉鎮企業模式的上限,縣域經濟的好處是初期遍地開花,政府政策引導得好,加上蘇州人民肯吃苦、敢摸索,發展極其迅速。還有蘇州工業園區,其所取得的成績也是很震撼的,體現了蘇州政府高瞻遠矚的視野。
但本質上縣域經濟它還是幾個中小型城市的聚合,而南京則是典型的大都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高校和科研資源極其豐富,號稱“科教第三城”。歷史文化上則是六朝古都,也是自古以來就十分繁華的大城。
南京有的是扎扎實實的重資產實業(機械、化工),高市值的金融證券,巨量的國有資產,以及超大規模的機場、火車站。眾多“雙一流”高校,所以如果論綜合實力的話,或許南京真的力壓蘇州也是未嘗不可。
四、重慶前十以外?
重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的國家重要中心城市之一、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核心城市,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和國際門戶樞紐。
重慶2022年GDP高達29129.03億元,甚至超越廣州成為中國第四,為何經濟總量如此發達的重慶卻會排在榜單前十之外?這會讓眾人不解。
重慶常住人口3213.34萬,位居我國城市第一,如此龐大的人口總數,是一個城市發展的根本動力,而且重慶人民愿意吃苦,辛勤勞動,這也是為何一座“山城”變成國際大都市的根本原因。
但是也是因為人口眾多,資源分配不均,似乎重慶的渝東北、渝東南小弟都很窮,沒啥存在感,GDP是靠基建拉動起來的這樣的言論也是經常出現。其實重慶的山地地形就占據了九成以上的面積,那些大山區域,也是很難創造出巨大價值,所以有著地形的局限性,重慶有著如此發展已經是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似乎重慶在榜單的前十以外更加讓人難以接受。
不知你們如何看待這一份最新的綜合城市榜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