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類巖石與地殼物質循環
【考點命題規律分析】
[考點趨勢剖析]
3年考情統計
題型示例
考點分析
命題趨勢
3年8考,分值22分
2015天津,3、4, 8分
2015上海,13、14,4分
2014上海,11,2分
2013江蘇,8,2分
2013上海,5、6,4分
通過近三年的高考試題分析,全國新課標卷直接考查三類巖石與地殼物質循環試題不多,其他省份的課標卷也是偶爾考查,但是上海和江蘇的地理單科卷每年都考查這一考點,考查形式以選擇題為主,難度系數0.70左右
根據對近5年來對這個考點考查的統計來看,該考點也是屬于高頻考點,主要以熱點事件或地質景觀圖、示意圖為背景,考查分析不同巖石的成因及對人類的影響
[考點分層透析]
【典型例題】(2015·天津,3、4·8分)某礦物形成于上地幔軟流層,后隨巖漿活動到達地表。人們在下圖所示古火山的巖漿巖及河灘泥沙中均發現了該礦物。讀圖文材料,回答⑴~⑵題。
⑴使該礦物從上地幔軟流層到達河灘泥沙中的地質作用,依次應為
A.巖漿噴發 巖層斷裂 風化、侵蝕 搬運、沉積
B.巖漿噴發 巖層斷裂 搬運、沉積 風化、侵蝕
C.巖層斷裂 巖漿噴發 風化、侵蝕 搬運、沉積
D.巖層斷裂 巖漿噴發 搬運、沉積 風化、侵蝕
⑵剖面圖中繪制的火山坡度,與實際的火山坡度相比
A.變陡了 B.變緩了 C.無變化 D.無法判斷
【答案】⑴C ⑵A
【解析】
第(1)題,首先巖層斷裂,然后上地幔軟流層的礦物沿斷層上升到地表,即巖漿噴發,形成巖漿巖,再經過外力作用,依次為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形成河灘泥沙。
第(2)題,圖示意縱坐標單位為米,橫坐標的單位為千米,兩者比例尺只差距較大,所以繪制火山剖面圖坡度比實際坡度要大
【考點透析】三類巖石的形成、特點和用途
類型
形成
特點
用途
巖漿巖
侵入[來源:學|科|網]
巖[來源:學科網]
地下巖漿在內部壓力作用下,侵入巖石圈上部,冷卻凝固而成的巖石
礦物結晶顆粒較大[來源:Z§xx§k.Com]
花崗巖是堅固、美觀的建筑材料;多種金屬礦是工業生產的原料[來源:學*科*網Z*X*X*K]
噴出
巖
地下巖漿在內部壓力作用下,沿地殼薄弱地帶噴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巖石
礦物結晶顆粒細小,有的有流紋或氣孔
沉
積
巖
地表巖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壞,形成碎屑物質,被搬運到低處沉積、固結而成的巖石
層理構造、常含有化石
石灰巖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鉀鹽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變
質
巖
巖石受地殼運動、巖漿活動等影響,在一定溫度、壓力條件下,使原來成分、結構發生改變而成的巖石
片理構造
大理巖是建筑材料;鐵礦石是鋼鐵工業的重要原料
二、巖石圈的物質循環
巖石圈的物質在內外力作用下不斷運動和變化,從巖漿到形成各種巖石,又到新巖漿的產生,周而復始,構成巖石圈的物質循環過程。可歸納為下面的模式圖:
[考點規律揭秘]
巖石圈物質循環圖的判讀技巧
巖石圈的物質在內外力作用下不斷運動和變化,從巖漿到形成各種巖石,又到新巖漿的產生,周而復始,巖石圈物質循環過程,可通過變形產生多種不同的變式,常見的巖石圈物質循環各種變式圖,如下所示:
判讀巖石圈物質循環模式圖,要掌握以下幾點技巧:
(1)巖漿是“巖石之本”,巖石圈物質循環起于巖漿,因此正確判斷出巖漿是解讀巖石圈物質循環模式圖的關鍵。巖漿巖只能由巖漿冷凝而成,指向巖漿巖的箭頭只有一個箭頭。即只有一個箭頭的就是巖漿巖,其作用即為冷卻凝固作用。
(2)巖漿是巖石轉化的“起點”,也是三類巖石的“歸宿”,即有三個箭頭指向。
(3)巖石均可經外力作用形成沉積巖;巖石均可經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巖;三大類巖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巖漿。
(4)三大類巖石中只有沉積巖含有化石和具有層理構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示例】(2013·上海卷,5、6,4分)巖石物質循環模型說明巖石通過不同的過程可以從一種形態轉化成為另一種形態。(1)大理巖是石灰巖經過程①形成的。在這一過程中( )
A.溫度升高,壓力降低 B.溫度降低,壓力升高
C.溫度升高,壓力升高 D.溫度降低,壓力降低
(2)圖中能夠反映大洋中脊處新的洋殼形成過程的代碼是
A.② B.③ C.④ D.⑤
【圖形解讀】
【答案】⑴C ⑵C
【解析】
第(1)題,本題考查地殼物質循環。石灰巖經過高溫、高壓的變質作用變質成變質巖。①過程代表變質作用,則這一過程中溫度升高,壓力升高。所以本題選C項。
第(2)題,大洋中脊位于板塊的生長邊界,巖漿從板塊的分離邊界處噴發形成海嶺。大洋中脊處新的洋殼是因為巖漿活動形成。圖中④表示巖漿活動形成巖漿巖。所以本題選C。
【考點經典試題訓練】
[3年高考真題]
(2015·上海卷,13、14,4分)根據巖石的質地,如礦物顆粒的大小、有無氣孔、疏密程度、形狀等可以推測巖石的形成過程和形成過程。據此回答1~2題。
1.某山體由巖漿巖組成。該巖漿巖表面無氣孔,礦物顆粒粗大,對其成因的合理推測是
①巖漿冷卻較快 ②巖漿冷卻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歷史上,蘇州人利用當地硯瓦山的巖石做原料生產優質硯臺。這種巖石巖性致密,呈薄板狀。該巖石可能是( )
A、噴出巖 B、 侵入巖 C、沉積巖 D、變質巖
3.(2014·上海卷,11,2分)張家界景區群峰林立,山體陡峭、險峻,其主要巖石類型是
A. 石灰巖 B. 片巖 C. 板巖 D. 石英砂巖
(2013·江蘇,8,2分)圖是某流域地質簡圖,甲、乙、丙三地有礫石堆積物(見圖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礫石堆積物中發現了金剛石。讀圖回答4題。4圖中可能找到金剛石礦的地點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創新預測試題]
一、選擇題
【2015·泉州五校高三聯考】安徽天柱山山體主要由燕山期花崗巖組成,其花崗巖峰叢地貌景觀奇特,峰雄石奇,是我國5A級景區。據此回答1~2題:
1.形成天柱山風景的巖石屬于上圖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2.天柱峰的形成過程是
A.沉積——斷裂——抬升 B.侵入——隆起——風化侵蝕
C.板塊碰撞——火山噴發 D.沉積——褶皺——背斜成山
【2015·煙臺市萊州一中期末考試】讀“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圖”,回答3~4題。
3.丹霞地貌的形成過程正確的是
A.c→b→d→a→f→eB.b→a→c→d→f→e
C.a→b→c→d→e→fD.d→c→b→a→f→e
4.e圖中“狗頭石或駱駝石”屬于
A.花崗巖 B.沉積巖 C.變質巖 D.玄武巖
【2015·安慶一中等江淮名校第二次聯考】天山大峽谷(圖甲)由紅褐色的巨大山體群組成。這里山體高大,山坡陡峭,峽谷細長,山體由紅色巖石和粗砂礫石組成。谷內山體陡峭險峻,奇峰異石,千姿百態。崖壁下部有大大小小洞穴分布,圖乙為巖石轉化圖,讀圖完成5~6題。5.崖壁下部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
A.冰川侵蝕 B.風力侵蝕 C.流水侵蝕 D.海水侵蝕
6.據圖文資料,判定該峽谷主要巖石為
A.甲 B.乙 C.丙 D.丁
【2015·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中期中】下為美國猶他州拱門國家公園“精致拱門”景點,年均降雨量為 250 mm,約三億年前,這里是海洋。據資料完成7題。
7.“精致拱門”景點的巖石類型為
A.沉積巖 B.變質巖 C.侵入巖 D.噴出巖
【2015·重慶調研抽調二】圖為某地理愛好者在野外拍攝的地理景觀圖片,讀圖回答8~9題。
8.圖中的巖石屬于
A.噴出巖 B.侵入巖 C.沉積巖 D.變質巖
9.圖中巖石形成的條件是
A.風沙沉積 B.河流沉積 C.冰川侵蝕 D.海浪侵蝕
【2015·江蘇淮安、宿遷、連云港、徐州調研一】左圖為桂林象鼻山景觀圖,右圖為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讀圖回答10~11題。
10.圖2中巖石類型屬于圖3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形成該景觀的地質作用先后順序是( )
A.④一⑦一③ B.②—③—④ C.⑥一①一③ D.③—④—⑤
二、綜合題
12.【2015·北京豐臺一模】圖示意白石山大理巖峰林地貌景觀。大理巖由沉積巖高溫變質而形成。說明白石山峰林地貌景觀的主要形成過程。
13.【2015·年濟南一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鉆石是高溫、高壓條件下形成的一種單質晶體。A國被稱為“鉆石之國”,約有1/3的人口從事鉆石采集,采集區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的河灘地帶,河流汛期之后往往是鉆石采集的高峰。鉆石的出口為該國帶來了財富,而這個國家卻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
(1)每年5~10月為A國的雨季,降水豐富,說明此時降水形成的條件。
(2)寫出鉆石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并分析該國鉆石采集區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的自然原因。
(3)當地人在河流汛期之后進行鉆石的采集,說明這樣做的理由。
考點經典試題訓練參考答案:
[3年高考真題]
1.D 2..D
【解析】
試題分析:
1、巖漿巖分侵入巖和噴出巖。侵入巖是巖漿侵入地殼深處,緩慢冷卻形成。在冷卻過程中充分結晶,礦物結晶體巨大,肉眼清晰可見。D正確。
2、噴出巖往往含有大量氣泡,如流紋巖。侵入巖一般不會出現層理構造。沉積巖往往具有層理構造,但巖性較軟,物質不堅硬。該巖石呈薄板狀,巖性致密,應是頁巖經過變質作用形成的板巖。D正確。
考點:常見巖石。
【名師點睛】該題通過分析巖石的形成過程和形成環境,考查巖石圈的物質循環過程。巖石與地殼物質循環:三大巖石與巖漿之間的相互轉換,構成了地殼物質的循環過程。(1)巖漿巖:巖漿在上升過程中冷卻、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巖(如花崗巖);噴出地表后冷卻凝固,叫噴出巖,又稱火山巖(如玄武巖)。(2)沉積巖:巖石在外力作用下,經過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作用形成,具有層理結構,一般含有化石。如石灰巖、頁巖、砂巖、礫巖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正常情況下,沉積巖層呈上新下老的關系。亦可根據所含化石確定時間先后順序。物質構成和化石還可以反映當時的沉積環境,如煤層說明以前是濕潤的森林,石灰巖層說明以前是溫暖的淺海環境,等等。(3)變質巖:由其它巖石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發生變質作用形成。如石灰巖受熱后成為大理巖,頁巖受擠壓形成板巖等。
3.D
【解析】石灰巖形成于淺海環境,多溶洞,石林等景觀,不符合題意;片巖是變質巖有片狀結構,板巖有板狀結構,二者難以形成群峰林立的景觀。在巨厚層石英砂巖中,存在著若干層薄層粉砂質軟弱層,因其抗風化侵蝕的能力軟弱,易于風化剝蝕。有利于群峰林立景觀。石英砂巖抗剪強度低,經歷多次構造運動,導致區內不同方向、不同性質、不同規模的斷裂或裂隙縱橫交錯,故山體陡峻。而張家界山體陡峭、險峻說明有斷裂發育。故答案為D.
4.B
【解析】甲處的金剛石為流水搬運并沉積于此,依河流流向,排除①和④;又知金剛石形成于高溫、高壓、缺氧的環境下,原生礦僅產出于金伯利巖等巖漿巖中,其他都是被河流等搬運過去的。根據圖①、③、④均為沉積巖類,不符合金剛石的形成條件,②處為巖漿巖,可能找到金剛石礦。
[創新預測試題]
1.A 2.B
【解析】第1題,根據題目信息“安徽天柱山山體主要由燕山期花崗巖組成”可知,天柱山風景的巖石是巖漿巖。結合巖石轉化圖可知,丁為巖漿,甲為巖漿巖,A正確。第2題,天柱峰的形成過程:首先是巖漿侵入,形成花崗巖,后地殼抬升,花崗巖初露地表,在外力的侵蝕作用下形成。B正確。
3.A 4.B
5.C6.A
【解析】第5題,由山體由紅色巖石和粗砂礫石組成,判定是沉積巖,而洞穴成因可能是流水侵蝕,C正確。
第6題,右圖中甲是沉積巖,丙是變質巖,丁是巖漿,乙是巖漿巖。該峽谷主要巖石是沉積巖,所以A正確。
7.A
【解析】第7題,巖層有層理,且材料說幾億年前是海洋,所以沉積作用較強,是沉積巖,A正確。
8.C 9.B
【解析】第8題,結合圖片巖石中存有的大量大小不一的碎石,可推知該巖石屬于沉積巖。第9題,結合上題分析,該巖石是沉積作用的結果,和風力沉積不溫吻合,應屬于河流沉積條件下形成。
10.C 11.A
【解析】第10題,桂林象鼻山是由石灰巖受溶蝕作用而成的喀斯特地貌。結合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知,丙沉積物通過固結成巖作用而成的石灰巖。第1題,象鼻山是沉積物形成沉積巖后,經過地殼隆起,在地表水的溶蝕作用下形成的。
12.【答案】巖漿活動導致沉積巖受高溫影響變質為大理巖,地殼運動導致巖層斷裂隆起,在風化崩塌與地表水溶蝕作用下,形成獨特的大理巖峰林地貌景觀。
【解析】結合題干和圖示信息,從大理巖形成、變質和地殼運動等內力作用和風化、侵蝕等外力作用兩方面進行綜合分析。
13.【答案】 (1)5—10月,隨氣壓帶風帶北移,該國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此時盛行來自海洋的西南季風,水汽充足;地勢西低東高,地形抬升,形成迎風坡;受幾內亞灣暖流影響。
(2)內力作用(巖漿活動,巖漿冷卻、凝固)。位于河流上游含有鉆石的巖石,被風化(侵蝕)破碎;鉆石被流水搬運到下游地帶;比重大的鉆石沉積下來,被埋在沙礫中。
(3)河流從上游帶來大量新的沉積物;水位下降,河灘出露;有河水便于篩洗。
【解析】第(1)題,注意該國位置為北半球低緯度、大陸西岸,影響降水的因素有大氣環流、地形和洋流,再借鑒南亞西南季風知識,可得出答案。第(2)題,地質作用包括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高溫、高壓應該是指內力作用;內力作用形成的鉆石應該在山體中,現在分布在河流下游,必然經歷了出露地表、河水搬運、沉積的過程。第(3)題,汛期之后,可以帶來大量山體上的沉積物,同時河水水位下降利于發現鉆石。